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歌 《档案天地》2010,(6):61-62
三十岁之前,国家粮食紧张,酒少。喝不到什么好酒,多是薯干酒,或是医药酒精兑水的"酒",这些东西喝过不少。那天,酒桌上谈到了喝酒的事儿,朋友笑话我说:"你三十岁之前,不应该算喝酒。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能喝酒;为了工作平时不喝酒,为了工作也可以连续喝下大量的酒。周恩来喝酒的故事太多了,充满迷人的魅力,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与许世友将军的一次“赌酒”。  相似文献   

3.
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后从来轶事多。我不喝酒,但几位老友颇迷恋杯中之物,每逢酒场即见其英雄虎胆,从谦虚低调的学者跃居全场挑事明星。我的乐趣,则是捧哏、赔笑、拍掌,听他们讲只属于酒桌的絮絮叨叨或稍逊风雅的段子。  相似文献   

4.
陪父亲喝酒     
30年前,父亲将八十初度,写了首《老境》:“居然臻老境,差幸未颓唐。把酒非谋醉,看书不厌忘。睡酣云夜短,步缓任街长。偶发园游兴,小休坐画廊。”那些年,父亲每天午餐晚餐都喝酒,由我陪着,一喝就是个把钟头。有亲戚朋友来,就拉着一块儿喝。父亲喝张裕白兰地,我喝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爱喝酒,可说是人所共知的。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里就这么说: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全传正文才125字,这讲嗜酒的就有39字,占了将近1/3。梁昭明太子萧统写的《靖节先生传》除抄录《五柳传》外,还大段大段地讲陶渊明为彭泽令时“公田悉令吏种积,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清种抗,乃使二顷五十亩种怵,五十亩种粳”,以及王弘送酒,颜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等轶事,也差不多占了一半篇幅。陶渊明何以如…  相似文献   

6.
正受蒸馏技术的限制,古代酿出的酒,度数一般都不太高。但古人多是"大碗喝酒",喝多了同样会摄入大量酒精,从而影响人的言行和情绪,损害人的健康。古代一些有识之士也认识到酒的危害,《三国志·吴书》有"酒以成  相似文献   

7.
饮酒与安全     
酒与笔杆子有关,“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也,然而,饮酒也与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报刊披露:英国王妃戴安娜、中共一大在世的最后一名代表刘仁静、我国笑星洛桑的车祸,都与酒后驾车有关。而那些寻常百姓所发生的与酒有关的伤亡事故、违法违纪事件,就更多了。  中国酒文化渊源流长。后人不断超越前人,为酒文化创造了新的风景。仔细观察,如今饮酒有五多。一是场次多。什么同学酒、战友酒、认识酒、分别酒等等,名目繁多。二是人数多。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场面壮观,气氛热烈。三是酒喝的多。古人喝酒讲究个温文尔雅,如今开怀…  相似文献   

8.
写稿先习字     
春节前,我乡石村有一位村民因喝酒过量而死亡。因为春节期间常有酗酒现象,这件事能为其他人敲起警钟。我就写了一篇文章《请喝文明酒》,投给了一家报纸,谁知发表出来时,“一位村民”变成了“一位村长”。身体健  相似文献   

9.
不知你感觉和注意到没有,如今看电视,各种酒类广告好似巨响联珠炮,铺天盖地,轮番轰炸,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帝王将相喝,布衣村夫也喝;狂飘侠士醉,奶油绅士也醉;男星唱出“六六大顺”,女星醉得“叫人想家”,就连纤弱小姐也成了“饮不尽豪爽”的大酒徒……怪不得有人戏言:我们的荧屏醉了。广告是促销的一种手段,厂家宣传产品本无可厚非,但如今荧屏“醉”成这个样子就不能不令人担忧了。须知我国有数十万人死于酒精中毒及国酒造成的。。血管病,酒后肇事、犯罪者更不计其数。那些为酒类产品摇唇鼓舌的宣传者该作何感想?听说…  相似文献   

10.
故事     
谈歌 《出版参考》2005,(17):7-8
李向远研究生毕业了,分配到了市日报社(这是前几年的事儿,近几年研究生也不好分配),临报到时,他到导师田老师家去喝了一场酒.或许他觉得自己已经毕业了,有资格喝酒了,而且这第一场酒应该跟自己的恩师喝.  相似文献   

11.
某报发表了《喝酒的害处》一文,文中有一段话这样讲:“即使每次喝几杯,长期下去,往往会引起胃病、食道癌、肝硬化等疾病。此外,喝酒还能成为缩短寿命的因素。”我们认为喝过多的酒对身体是有损伤的,正如人们所说:“美酒不可过量”,应该加强宣传和指导消费。但是,说即使喝几杯也会引起食道癌等病症和缩短寿命等等,这种宣传就不一定科学,而是有点绝对化了。更重要的是这样宣传后的副作用很大,在  相似文献   

12.
“善亮剑”:剑锋所指教化人。独到的见解,切中时弊的分析,丰满而扎实的论证,极为动人心魄。评论优劣归根到底是观点的较量,而观点的较量又是思想能力的较量。“发”人所未能发现的新见解,“走”进别人没有达到的认识新境界,进而挖掘出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和触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比如短评《“为人民喝酒”不能仅当笑话看》就颇具典型意义。“我这是为乡政府喝酒、为人民喝酒!”一名酒后驾驶摩托车的村干部在接受交警处罚时说。该村干部辩解,为了推进上级的计划生育工作,不得已陪一名村民喝酒。村干部说喝酒是为了计生工作,可能是他当时的真实想法。但仔细追究,这样的逻辑又是多么荒诞。试想,没有真正做通村民的工作,就因你村干部陪喝一次酒,这工作能做好的可能性有多大?想必没有多少人会犯晕,凭一时酒兴就作出承诺,即便承诺了,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后遗症更为严重。评论剑锋直指:人民需要的是为他们办实事,真正地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为他们喝酒或陪他们喝酒。一句“为人民喝酒”看似像个笑话,这笑话多少让人笑得无奈与尴尬。杜绝“为人民喝酒”,尽力“为人民服务”,才是干部职责之所在。寥寥数语,教化深刻。  相似文献   

13.
故事     
李向远研究生毕业了,分配到了市日报社(这是前几年的事儿,近几年研究生也不好分配),临报到时,他到导师田老师家去喝了一场酒。或许他觉得自己已经毕业了,有资格喝酒了,而且这第一场酒应该跟自己的恩师喝。  相似文献   

14.
张琴 《新闻世界》2005,(5):66-67
任何事物中都有它们的作为:一种是走向简单的快慰;一种是走向复杂的困苦。深厚浩荡的中国酒化已经让原本单纯的饮酒变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交流。不管你是否乐意,有些酒你不得不喝,喝酒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负担。而金喜康清茶的出现,则印证了当代健康饮酒的新理念——解酒护肝。如今,我们可以选择前。因为鱼与熊掌皆可兼得。  相似文献   

15.
《报林求索》2012,(9):60-61
<正>春秋时期,孔子就教导人们"饮酒以不醉为度"。"酒饮微醺、花看半开",此番境界,得酒趣而不求醉,或怡情、或遣怀、或助兴,身不为酒所役,这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品位。古人爱酒,视酒如人。他们用"曲醴曲蘗"比喻君王左右的元老功臣,还把"黄娇"作为酒的代称,因为太爱酒,把酒人格化为玉友、曲生、曲君、曲先生、曲秀才、曲道  相似文献   

16.
张琴 《新闻世界》2004,(11):72-73
任何事物中部有它们的作为:一种是走向简单的快慰;一种是走向复杂的困苦,深厚浩荡的中国酒化已经让原本单纯的饮酒变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交流,不管你是否乐意,有些酒你不得不喝,喝酒带采了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负担,而金喜康清茶的出现,则印证了当代健康饮酒的新理念——解酒护肝,如今,我们可以选择前.因为鱼与熊掌皆可兼得。  相似文献   

17.
酒这个东西,其实挺冤的,套一句记不清出处的名言:酒啊,多少邪恶假你之名行之。邪恶也不一定是邪恶,反正有时候一些说不清的就都归到酒的账上了。啥也别说,都在酒里,就是这个意思。酒后失言,酒后乱性,酒后驾驶,酒后随地大小便,都怪酒,不怪酒怪谁。也有把好事往酒上扯的,哥几个本来是想聚一块谈点写作上的事儿,但谈事儿都不叫谈事儿,叫喝酒。谁叫喝酒那么有号召力,而写作又那么让人不好意思说出口呢。  相似文献   

18.
洪昭光教授的健康新观念第一条就是“提倡少量喝酒”。喝酒这事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又爱又恨。一点不喝吧,谗得慌,喝多  相似文献   

19.
喝酒的人说:爱一种酒,不需要理由。(编:开头有点意思,看似闲话,却另有用意。)  相似文献   

20.
一笔糊涂账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疑问:校勘古籍难道仅限于核对版本吗?各本都错就是合理的错吗?例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景阳冈武松打虎,写武松在酒店里喝酒。“店主人只把三只碗”筛了酒,武松喝了。“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酒家劝武松不要再喝了,武松却出言伤人,酒家气得“一连又筛了三碗”。先后算来是九碗。“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喝了三碗酒。”武松已经喝了十二大碗,还“只顾要吃”。不但先把银子给了酒家,还威胁说:不筛酒来“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酒家不敢惹他,“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