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齐桓公伐楚”这一历史事件中,楚国大夫屈完从容应对齐桓公的一番话语为人们所乐道。但对其话语中的“楚国方城以为城”之“方城”,自古及今,众说纷坛。章在列举诸家之说并进一步论证后,提出应从肖华锟先生之说:方城,春秋时期楚国所筑长城,北起今河南南召县,经今叶县、方城县、泌阳县境内,南至今唐河南。  相似文献   

2.
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楚国地方化;与此同时,楚国又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吸收了中原化,也滋养了它故的化。“楚辞”继承了《诗经》铺陈词藻、咏物说明,引类比兴的特点,但较之《诗经》,“楚辞”形式更解放,主题更深刻,手法也更多样了。  相似文献   

3.
关于《离骚》“求女”的蕴意说法甚多,然以王逸的“求贤臣”之说最为确当。“高丘之女”象征楚国王廷里的近臣。“下女”,也即闺中待嫁之女,象征即将成为楚王近臣的楚国地方官员或楚国贵族。他国之女象征其他侯国的臣僚。屈原“求贤臣”的目的乃是希望通过这些贤臣的帮助,获得楚国或他国国君的信任,以顺利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4.
望山一号、天星观一号及包山二号等战国楚墓出土的竹简上都记载着楚国人祭祀的水神“大水”,“大水”系“长江之神”,而不是指“天水”、“银河”、“淮河”、“神道”。  相似文献   

5.
屈原由于其忧愤深广的爱国情怀,尤其是为了理想而顽强不屈地对现实进行批判的精神,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一股深沉而刚烈之气;楚国历史上传统的战斗精神表现在屈原作品中,较之《诗经》,“楚辞”主题的战斗性大大加强了。  相似文献   

6.
“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春秋"吴头楚尾"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头楚尾”,顾名思义,是吴国与楚国的交界的地区。吴国与楚国交界之事,全在春秋时期。“吴头楚尾”,在今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的东界之东,即在今安徽省、江西省境内。“吴头楚尾”的争战之事。主要发生在今安徽省的北部与中部。吴国攻取和占领艾邑(今赣西北地区)的时间,在公元前504年至公元前495年之间。从公元前495年至公元前473年。是吴楚边界的稳定时期。吴国辖有番邑(令赣东北地区)和艾邑(今赣西北地区);今江西中部和南部地区,大致属于楚国。(在令安徽境内)楚国的东界:乾溪、城父(今毫州市)——胡(今阜阳市)——英(今金寨县)——舒庸(今霍山县)——今宿松县。(在今安徽境内)吴国的西界:房钟(今蒙城县)——州来(今凤台县)——六(今六安市)——舒(今舒城县)——灊(今潜山县)。  相似文献   

8.
“空穴来风”是较常用的成语,源出战国时楚国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意思是:我听老师说,弯曲的树枝容易招来鸟做窝,有空洞的地方风就容易吹过来。所以李善注引司马彪曰:“门户孔空,风善从之。”白居易《初病风诗》说得更明白:““朽株难免,空穴易来风。”现常用以比喻某事物有根据,有来由,有原因。其中的“来”意思不是“吹来”,而是招来,招致,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使动用法。抓住这一关键,“空穴来风”的意思本是较为显豁、较易理解的。许多人却只看字面,望文生义,由一“空”字敷演、附会,造成对…  相似文献   

9.
屈原作品中多次谈到他与楚王的“成言”。这应是屈原政治生涯和楚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更是屈原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屈原作品研究的重要钥匙。遗憾的是,它为过去几乎所有《楚辞》专家所忽视。本文根据先秦历史文缺有关“成言”的性质,对屈原作品中有关“成言”的记述,进行综合考证,从而发现屈原与楚怀王“成言”的内容,主要是推行“奉先功以照下令,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的“变法”;屈原《九歌》是他“变法”中“受命诏以昭时,奉先功以照下”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它是南北文学长期融合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高不开楚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楚地的风土人情,更离不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现就《离骚》谈谈“骚体诗”的来源和创造。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的叶公子高是对楚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德才兼备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悉心治理叶地,使其成为楚北重镇;他平定“白公之乱”,维护了楚国的稳定,他举荐贤能,表现出无私奉献的品质。成语“叶公好龙”所说的叶公并不是历史真实中的叶公。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中国人的传统,古有‘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画地为牢’的事例,这都是诚信的金科玉律。”在生活中,像这样把“一言九鼎”理解为坚守约定、诚实守信的情况不胜枚举,而这种理解是有悖于此词的原义的。“一言九鼎”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昭王十五年,秦国派兵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平原君的门  相似文献   

13.
“以悲为美”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虽成熟于魏晋六朝,而其成长过程则相当久远,一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的南楚文化。楚国以其尚美、敏感的文化传统,融合了中原的理性主义,构造出瑰丽凄迷的楚辞美学。汉代以后,文学创作受楚辞影响很深,而文人群体的出现给这种美学传统带来新的特点,即为悲而悲,为艺术而艺术,是为所谓的“以悲为美”。  相似文献   

14.
楚国发祥于湖南。这可以从商周王朝对“楚”的别称中得到证实。先秦史籍中称楚国,有时义称“荆楚”,或称“荆”。其原因是什么?这是涉及楚国发祥地的历史重大问题,所以史家和注家众说纷纭。如:1、《说文》:“楚,丛木,一名荆也,从林,正声。2、杜预在《左传·僖公元年》“秋,楚人伐郑”后注:“荆始改号为楚。”3、孔颖达《左传正义》云:“荆楚,一木两名,故以为国号,亦得二名。4、沈括《梦溪笔谈》曰:“荆州宜荆……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5、俞樾《释荆楚》说:“是荆楚为当时之通称。”上述说法,表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水在中国古代化中素来具有突出的地位。先秦已有“仁乐山,智乐水”之说,孔子曾“观于东流之水”,发出了“逝如斯乎”之叹。水在中国学艺术中的地位也同样显赫,“高山流水”的故事成为千古美淡;《庄子》“秋水”篇演绎出了名彪千古的哲学论;而《诗经》之淇水、溱洧,楚国之潇湘、沅水等等,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生命的泉流,莫不激发着古人情爱的浩歌。“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千里兮伤春心”,水的意象是情的河流,是美的烟波。  相似文献   

16.
鲁文 《现代语文》2005,(5):40-40
冠军:源于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将宋义,此人骁勇善战,战功赫赫,为楚国诸将之冠,将士们都称他为“卿子将军”。魏晋以至南北朝,冠军形成了一种官衔,叫做“冠军将军”。唐代设冠军大将军,到了清朝,皇帝的銮仪卫及旗手卫的首领,也称“冠军伎”。后来人们称比赛的第一名为冠军。  相似文献   

17.
冠军:源于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将宋义,此人骁勇善战,战功赫赫,为楚国诸将之冠,将士们都称他为“卿子将军”。魏晋以至南北朝,冠军形成了一种官衔,叫做“冠军将军”。唐代设冠军大将军,到了清朝,皇帝的銮仪卫及旗手卫的首领,也称“冠军使”。后来人们称比赛的第一名为冠军。  相似文献   

18.
王平 《丹东师专学报》2001,23(3):22-23,11
“屈赋”是中国北方文化与处于南方楚地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当时楚国人采取了谦虚、广纳博采的文化精神,使文化交融发生在楚国地区,文化交隔所在地往往是新文化成果产生的地区,“屈赋”作者屈原正是及时地把握了这个时机,结合楚地民歌特色,吸纳中国北方文化精神,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巨制-“屈赋”。  相似文献   

19.
晏子使楚     
景昕桐 《辅导员》2014,(13):83-84
时间:春秋末期 地点:楚王大殿内 人物:晏子、楚王、齐国随从、楚国门卫、接待的人、楚国大臣、武士、囚犯 第一幕 [晏子来到楚国,接待的人照楚王之意让晏子从洞进去。]晏子:(看了看这个洞,不动声色)这个只有五尺来高的洞,不是城门,倒像是一个狗洞,我访问的是楚国,而不是“狗国”,只有访问狗国,才能从狗洞钻进去。  相似文献   

20.
在充分研究大量古代音乐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相关考古研究成果对楚国的器乐与乐器发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索,认为楚国器乐与乐器的繁荣主要体现在“钟鼓之乐”“古琴音乐”,以及“八音乐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