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的武装移民就是向我国东北移民。早在日俄战争后,日本就有人鼓吹向我东北移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我国东北。为镇压东北人民,巩固其殖民统治,同时通过农业移民加强经济掠夺,日本关东军制定各种移民政策,实施向东北移民。从1932年开始到1936年上半年,先后五次向我东北永丰镇、依兰县的七虎力、绥棱县的北大沟、密山县的城子河和哈达河地区、永安屯、朝阳屯、黑台、黑台信浓村等地移民。这一阶段称为“试验移民期”。  相似文献   

2.
关东军     
关东军是日本侵华时期驻扎在中国东北的陆军部队总称。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渐侵入中国东北地区。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原沙俄租借地关东州和南满铁路。关东州位于辽宁,相当于现在辽东半岛普兰店至皮口(貔子窝)一线以南地区,即现在的大连市南部,包括大连、旅顺、金州。日本驻扎在这一带的军队是所谓的“清国驻屯军”的一部分,辛亥革命后,“清国驻屯军”改称“中国驻屯军”。1919年,日本在旅顺口设立了关东军司令部,统一指挥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所辖部队从此即称“关东军”。…  相似文献   

3.
现行初语教材注释,存在多处前后不一的问题: 1.日俄战争。第一册64页注释⑤:1905年,沙皇俄国和日本为重新瓜分我国东北和朝鲜,在我国东北境内发生的战争,第五册96页注释③指1904年2月到1905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和沙皇俄国重新分割我国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64页注释“日俄战争”说:1905年,沙皇俄国和日本重新瓜分我国东北和朝鲜,在我国东北境内发生的战争。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把日俄战争的发生时间限定为1905年是不确切的。请看事实: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开发较晚,资源丰富,且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近代以后逐渐成为列强角逐的重要区域。其中日本先后通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逐次夺取在东北的侵略利益,不断地辐射侵略东北,其目的就是最后吞并整个东北。东北地方当局崛起后,力图改变这种危机局面,在经济上采取措施对日本侵略进行抵制,力图用经济方法把日本经济侵略赶出东北,逐渐摆脱日本的经济控制。  相似文献   

6.
中东铁路,原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新中国成立后,曾改为中长铁路。中东铁路是沙是俄国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的《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于1897年开始修筑,1903年初开始通车,贯通东北三省而与俄境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的“丁”字形铁路。全长2189公里。这条铁路,在近代史上曾是沙俄政府侵略、控制和企图独占中国东北并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激烈争夺的得力工具。中东铁路建成后,沙俄独占我国东北的野心为日本帝国主义所不容,遂于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沙俄战败,1905年割中东铁路长春至旅大段为日…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东北铁路运输业的掠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帝国主义为把中国东北变成它屐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近军事基础,1905年日俄战争后,就开始对东北经济实行统制政策和殖民掠夺,铁路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进行现代化战争运输,调动军队和日本掠夺中国物资补充国需的生命线。因此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铁路运输业的掠夺最早,统制最严,受益也最大。  相似文献   

8.
王瑞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5):123-124
一、“移民”政策提出的背景与实施“初期移民 ”的实况不同 日本在中国东北通过移民从事侵略活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光绪18 年(1892年)即有日商三井物产进入营口专营贸易.日俄战争时,孔经纬先生提到“日人随军队来东北者雾合云集,以逐蝇头之利,所聚愈众.和局既定,俄军北徙,日兵亦渐次东归 ,而营业小民遍布城市,流滞不复去,”这些流滞不去的日本人,可以说是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早期移民活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日本在我国东北发动了攫夺铁路权益的狂潮,安奉铁路便是日本强行修建的许多铁路中的一条1904-1905年,日本出于日俄战争的需要,修筑了安奉军用窄轨铁路.其后,为了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日本于1909-1911年强行将安奉窄轨铁路改筑为标准的宽轨铁路.  相似文献   

10.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战争以俄军的失败而结束。双方于1905年9月5日在美国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主要内容包括:俄国将从中国取得的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让给日本,将长春到旅顺口之间的铁路及其支线的权利让给日本,并重新划分了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1.
1904--1905年间,日本、俄国为争夺对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控制权,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日俄战争。  相似文献   

12.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黄海舟中》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秋瑾集》中原来的题目叫做《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到日本留学是在一九○四年的夏天。这一年的旧历年底,秋瑾因为帮助长沙起义失败的同志,经济上发生了困难,回故乡筹集学费。一九○五年初春,她再次去日本。在秋瑾乘坐的轮船上,有一个日本人请她写诗,并且拿了日俄战争的地图给她看。那时日本同沙俄为了争夺我国东北和朝鲜的战争,正在我国国土上进行,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3.
1932年3月由日本帝国主义者在我国东北一手策划并控制了一个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它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前后达十四个年头,在日本侵华史上留下可耻的一页.一日本策划成立傀儡政权的经过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将我国东北变为它的殖民地,从九一八事变后,随即进行收买、网罗汉奸准备建立一个伪政权的罪恶活动.1931年9月22日上午8时,九一八事变阴谋的主要策划者三宅、坂垣、石原、土肥原、片仓衷等5人,在沈阳市东拓总部楼上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决定了三件事.第一,继续扩大侵略战争;第二,拿出300万日元的资金收买东北地区中国军队某些"不良部队";第  相似文献   

14.
日本觊觎中国东北由来已久,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并把富国强兵定为基本国策,积极推行侵略扩张的殖民政策,通过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1905年的日俄战争,把势力扩张到了中国的东北,在东北获得了特殊权利,攫取了旅顺和大连,而且还把从大连到长春、安东至沈阳的南满铁路占为己有.日本历届政府内阁十分重视其在东北的权益,重光葵在《日本侵华内幕》中写道:“保全在满洲的权益,无疑实际上成了岛国日本生存的问题.”他们长期计划着如何使东北脱离中国政府统治归入日本版图.军阀首相田中义一发表《对华政策纲领》声称:“对支那领土和满蒙必须加以区别.”“九·一八”事变,日本切实实施了对东北的军事占领,这一行动同日本国内外正处于严重危机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今天我们重温那段悲惨的历史,是要坚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永久和平.一侵略中国,称霸东方,日本蓄谋已久.日本统治集团在明治维新初期就定下了“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基本国策.1894年日本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侵占了朝鲜和中国的台湾,日俄战争后又把侵略魔掌伸进我国东北.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的奏折中宜称“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6.
日俄战争后,日本通过对南满铁路附属地的侵略性经营,将势力渗透到东北地区南部,为全面侵略东北做好了准备。这种特殊的侵略方式绽中国面临领土和主权的双重沦丧,使东北社会的殖民性质大大加深。  相似文献   

17.
到五月二十六日止,驻在旅顺口地区的苏联军队已全部撤退完了,我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接管了旅顺口地区的防务。这是我们中苏两国之间的一件大事,我国人民带着无限感激的心情,欢送从旅顺口撤退回国的苏联军队。谈到苏军从旅顺口地区撤退的事,大家会首先想知道:旅顺口是怎样一个地方?旅顺口在我国东北的辽东半岛南部,和山东半岛遥遥相对,它扼守着渤海港的大门,形势险要,是一个良好的海军军港。在历史上,旅顺口地区曾经是帝国主义进攻亚洲北部大陆的桥头堡。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侵略军除了由朝鲜进攻我国东北以外,另一路主力就是从旅顺口地区登陆的。在一九○四年日俄战争以后,旅顺口曾经被日本占领了四十一年之久,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以及随后对中国华北的侵略,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国基于自身的利益对中日间的冲突制定了不同的对华政策。其中美国采取了“不承认”政策,英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苏联采取了“不干涉”政策,这些政策执行的结果是助长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气焰,使中华民族面临着更深重的危机。 一、美国的“不承认主义” 1931年9月19日中国东北被日本事实上占领的消息传到华盛顿后,颇引起美国的注意,美国国国务卿史汀生等关心甚切。众所周知,日俄战争结束后,美日争夺中国东北铁路权益的矛盾曾一度表现尖锐,以致在1…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还控制着黑龙江省,大约有3万多人的部队。吉林省还有丁超等人率领下抵抗的约3万人部队。东北军的主力集结在锦州一带,有19万多。而当时日本的关东军仅有1万余,加上朝鲜军3万人,仍处于劣势。日军后顾之忧还有苏联,当时锦州所在的北宁线铁路属于英国的资产,日本也担心攻占锦州会引起国际争端。  相似文献   

20.
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创作时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一个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使他改变了初衷。片中。中国人眼睁睁看着日本人枪杀为俄国人作侦探的中国同胞时的麻木神情给鲁迅带来了很大的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