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资源平台的参与极大提高了中国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推动了知识分享与学术创新,但也使版权问题复杂化。知识资源平台的快速扩张,带来一系列侵犯学术期刊数字版权的问题,加强版权保护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作者、期刊、平台、读者是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各方利益都应当得到尊重和维护,只有通过完善数字版权立法、加强知识资源平台管理、发挥集体著作权组织作用等措施,才能保护好学术期刊的数字版权,协调好作者、期刊、平台、读者四方利益,推动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版权侵权严重而复杂,维权不易。常见且不易维权的侵权行为有:没取得版权人的人许可,擅自发表其作品;破坏作品的完整性和破坏作品的权利管理等几种情况。网络版权侵权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三:数字技术自身的特点的影响、知识产权价值观的影响、知识产权制度特点的影响。基于上述原因,解决的方案有正面的方案和反面的方案,这两种方案各包含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网络出版过程各个环节都可能涉及侵权行为,在素材获取、数字化制作、数字出版物提供等环节都有可能侵害著作人权利。文章提出了应对之策:完善技术控制,引入版权补偿金制度以及完善网络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等。  相似文献   

4.
李婷  薛健飞 《出版广角》2017,(20):44-46
数字化时代,数字化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极易被复制,侵权现象更为严重.在此种情况下,版权集体管理在版权人、传播者以及使用者之间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同时,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对传统版权集体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通过分析传统版权集体管理制度遭遇的困境,提出应当依托数字化系统加强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管理能力,从而完善我国版权集体管理制度的立法机制.  相似文献   

5.
数字时代,学术期刊数据库蓬勃发展,其在促进知识传播的同时,也使得版权关系复杂化,容易诱发侵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期刊产业高质量发展。具而言之,学术期刊数据库版权侵权原因在于:既有授权模式不完全适应数字出版的实际需求,学术期刊共同体版权利益失衡,作者维权路径不畅。与此相应,合理的治理路径包括:建立合法高效的版权授权机制,完善版权收益分配规则,依法规制数据库垄断行为,畅通作者权利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6.
张洪波 《传媒》2010,(8):18-19
数字网络侵权纠纷不断,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数字版权授权渠道不通畅所造成的.因此,需要尽快建立畅通数字版权授权渠道,同时以维权为辅,加大版权执法力度.在当前数字网络环境下,面对海量作品的使用和授权,要做到既保护作者权益,又节约版权洽谈成本,促进产业发展,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应该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华鹰  谭玲 《编辑之友》2015,(12):84-87
在数字出版时代,由于海量作品、海量作者的存在,海量授权问题已制约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原有的著作权授权方式已不能适应数字出版时代的需求,需探索建立更合理的著作权授权机制,以解决数字出版中作品使用者与版权人沟通不畅的鸿沟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有效防止数字出版商、网络商在使用他人作品时存在的版权侵权.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版权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2012年年末,中国国家版权局和国际复制权组织联合会(IFRRO)在杭州举办数字环境下版权集体管理国际研讨会。来自IFRRO和国际作者作曲者协会联合会(CISAC)的高级官员,以及英国、挪威、新加坡、美国等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专家与国内版权专家学者和集体管理组织代表一起,共同就数字环境下国外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做法和经验,及国际关注的版权立法、执法实践等议题进行交流。著作权集体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侵权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版权侵权严重而复杂,维权不易。为解决此问题,总结了常见的且不易维权的网络侵权行为;分析了侵权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三:数字技术自身的特点的影响、知识产权价值观的影响、知识产权制度特点的影响等,基于这些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博客是一个以网络为载体,供人们记录生活中的心情点滴、展示个性以及与他人交流的综合平台.对于博客内容,持有人拥有占有、使用和处置权利,近年来因网络经营违法行为引起的博客版权纠纷问题日益增多.版权行政主管部门和社团登记部门,应当积极鼓励和帮助作者成立集体维权组织,通过集体授权和集体收费的方式,解决海量博客中有版权作品的许可使用和报酬的收取与分配.一套强有力的打击侵权盗版、维护创作者知识财产的法律制度,能够有效地确保全媒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如今,图书、报刊都在不断追求图文并茂,随之而来的图片侵权官司也屡见不鲜,出版单位往往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来处理这些事情。版权意识淡薄、侥幸心理,以及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是图片侵权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强版权意识、加强监管,充分发挥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才能避免侵权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美国现有的版权法律条文不能有效地应对数字出版商们的忧虑.尽管数字作品可以享受和印刷作品同等的版权保护,我们似乎仍然需要新的法律条文和理论来应对数字作品和技术的特殊性质.在面对与数字侵权有关的问题上,美国通过立法、改进美国版权署的职能以及签订国际条约或协定,缓慢开始颁布一些关于数字侵权的条文.数字侵权虽然在庭审中得以应对,但法庭运用的是传统版权概念中的"合理使用"来分析数字侵权.目前,人们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迫使美国法庭建立一套能充分解决电子侵权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胡亮 《编辑之友》2012,(7):105-107
信息化时代,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日渐扩大,但其中涉及著作权侵权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加强数字音乐版权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提高数字音乐著作权的保护水平,形成数字音乐企业与网络服务商共赢的合作模式,促进数字音乐版权侵权的立法完善,才能使中国数字音乐版权保护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信息流量极大、流速极快,数字化的版权作品形态呈现多样性及碎片化,这一切使得既存的版权许可、版税收取与支付等保障机制已经捉襟见肘,版权管理的方式急待创新。作为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美国版权结算中心与时俱进,为版权权利人及利用人不断推出定制化版权保护与商业利用解决方案,以保证内容作品的顺畅流通,满足适用,促使权利人利益的最大化。有鉴于此,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需要调整运作模式,为权利人与使用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版权权利人需要改变权利保护与开发观念,借助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达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数字化期刊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锐锋  刘清海 《编辑学报》2011,23(3):201-203
分析新形势下我国数字化期刊侵权的主要表现及侵权隐患,指出完善著作权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合法使用机制是保护数字化期刊版权的当务之急。提出加强立法和技术研究,建立著作权专人负责制或聘请法律顾问,建立著作权集体保护制度,建立国家的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等群防群治对策,呼吁人们一切从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出发,妥善解决好数字化期刊"海量作品授权难"问题。强调新媒体和新模式条件下版权保护最佳方法是"一对一授权"。  相似文献   

16.
郑瑞平 《出版广角》2016,(23):35-37
微博具有可版权保护性,微博版权危机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侵犯微博版权的类型主要包括:微博用户的侵权、微博平台的侵权、跨媒体领域的侵权等.保护微博版权应采取完善版权法律法规、坚持微博实名政策、打击微博侵权行为,以及增强微博平台、微博权利人与微博用户的版权保护意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孙淑慧 《出版广角》2013,(21):82-83
三网融合趋势下,出版业的数字化进程逐步加快,在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大环境下,符合规模经济和影响力经济的国家级版权管理体系难以确立,导致了数字版权管理制度不完善、侵权行为多样复杂化、用户利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的出现。对三网融合趋势下的数字版权管理体系结构、数字版权所有权与管理权、消费者权利和版权所有者权益等进行研究,能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完善三网融合环境下我国出版业数字版权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区块链技术已逐步应用在我国期刊作品数字版权的保护和管理中。文章旨在研究区块链技术在我国期刊出版应用中的法律监管问题。通过分析期刊出版中常见的数字版权侵权行为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优势,探寻区块链技术在我国期刊出版中应用的改善途径。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确定权责分配制度,规范统一登记标准;明晰平台保护机制,促进信息自由传播;完善平台监管机制,平衡版权利益。  相似文献   

19.
刘磊 《出版广角》2016,(13):45-47
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涉及论文作者、学术期刊及责任编辑的版权问题。论文作者的版权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其一旦与期刊签订版权转让协议,也会受到相应的法律约束;学术期刊属于汇编作品,期刊的版权受到法律保护;责任编辑在汇编过程中付出了智力劳动,应该享有责任编辑署名权。期刊社只有处理好作者、期刊以及责任编辑之间的版权关系,才可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字版权纠纷案件数量的迅速增长与技术复杂性的提升,使数字版权侵权的维权陷入困境。数字版权纠纷解决现有机制在面临数字版权纠纷发展趋势时已经捉襟见肘,解决机制亟待转型。数字版权纠纷解决机制的转型应考量日益加剧的数字鸿沟带来的风险,以及网络用户制度信任的衰微,并合理利用web3.0时代的前瞻技术。实现数字版权纠纷解决机制的转型升级,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推进数字版权纠纷三审合一和交互式审理机制建设,进一步优化数字版权纠纷案件的管辖规则和证据规则;另一方面需要不断优化数字版权纠纷的在线解决机制,扩大在线调解的适用范围,完善在线调解协议的效力制度和执行制度,建立专门的数字版权纠纷在线仲裁平台,提升数字版权纠纷仲裁解决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