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8年上台的米勒政府是魏玛共和国最后一届民主议会制内阁,由于议会内部各党派之间的利益分歧和1929年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它在执政一年多后便在财政危机和民族主义分子的反对声中垮台了.此后,随着总统权力的加强和德国政治的不断右转,最终为希特勒的上台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文艺复兴以来,追求民主政治,建立民主政体是西方主流国家的追求,荷兰、英、法等国通过民众广泛参与的革命或改良先后建立了民主政治。而作为欧洲大家庭的重要一员的德国,民主进程极其缓慢,魏玛共和国是德国民主化进程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但存在15年后就被希特勒埋葬了。宗教改革的消极后果、普鲁士精神的负面影响、市民阶层不作为等是德国民主进程缓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一书是法国著名学者昂耐尔·理查尔的力作,讲述了德国1918年到1933年间魏玛共和国的日常生活,意图向读者展现魏玛共和国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它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法西斯独裁政治的.本文拟对书中的部分观点进行探讨,提出笔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在德国历史上较之帝制德国具有民主性的魏玛共和国,在其成立后的最初四年,为了生存和发展,推行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适应德意志民族需要的对外政策。本文将简析:魏玛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对外政策及其原因;魏玛政府的外交策略和斗争及其成就。  相似文献   

5.
斯特莱斯曼在1923年到1929年期间担任德国魏玛共和国的外交部长,他充分利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之间的矛盾以及协约国与苏(俄)联的矛盾,积极推动德国摆脱战败国的屈辱地位,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使德国在1929年重新崛起。斯特莱斯曼的外交策略为德国魏玛共和国恢复大国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布吕宁和他的“总统内阁”陈晓春关键词魏玛德国,布吕宁,总统内阁魏玛共和国,这个德国历史上议会民主制的首次尝试,只经历了短短的14个年头便寿终正寝了。这一民主制度过早夭折的原因何在?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各国的史学家们就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  相似文献   

7.
联邦德国是德国历史上第二次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它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与政治民主同步发展和良性互动,成为比较完全意义的现代国家。本文认为,联邦德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轨迹和主要特点是始终坚持政治上的中间道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的基本制度。联邦德国没有走魏玛共和国的老路,主要原因有四:世界大战和战后对德国进行的改造;多数德国人正确总结了历史经验;社会市埸经济体制对社会矛盾的调节作用;有利于西德走民主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8.
魏玛共和国诞生了德国历史上的首个国家住房政策体系,并由宪法确立了它的社会福利属性。尽管它对德国住房市场的影响力经历中断,但其核心理念却延续至今。本文以政策发展的时间线索入手梳理魏玛共和国政策在1918至1931年的演变过程,揭示其从应对一战导致的特种住房短缺的克服机制向保障大众居住权的社会福利政策转变背后的理论来源、社会现实与政治诉求,并从魏玛共和国特殊国情及住房政策本身制度缺陷出发,分析其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魏玛共和国时期,右翼民族主义知识分子在社会和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新“保守革命”。他们在非理性主义哲学基础上,疯狂反对共和国和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议会民主和民主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鼓吹建立一个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和道德上统一的新帝国。新保守革命构成了纳粹主义的思想来源,右翼民族主义知识分子实际上扮演了魏玛共和国掘墓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魏玛共和国的灭亡和德国早期民主制的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玛共和国是德意志民族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力图规范化、制度化运作的现代民主国家。但是权力过大的总统制给专制带来可能;绝对比例代表制又造成分裂的政党体制;共和国社会基础的薄弱带来的是对共和民主制的普遍不信任;而战败以及由此而来的凡尔赛和约带来的国家经济和财政困难又使德国人民陷入痛苦和绝望的深渊。自由民主的宪制在德意志这样一个既缺乏统一的政治意志、又缺乏有效的政治教育的新兴国家里,显然无法带来有效稳定的社会秩序。魏玛共和国的灭亡宣判了“完善”民主制度在德国的终结。  相似文献   

11.
失业问题始终困扰着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魏玛政府积极建立针对失业者的保障机制。以1927年《劳动介绍与失业保险法》为界标,魏玛德国经历了以"救济"为核心和以"保险"为核心的两个失业保障机制阶段。在大萧条的背景之下,整个失业保障机制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2.
刘鹏飞 《历史学习》2001,(10):23-24
施特莱斯曼是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于1923年8月出任共和国总理,并在后来历届内阁中连任外交部长。在此期间,他长袖善舞,巧妙地周旋于英美法苏各大国之间,“夹缝中求生存”,利用他国矛盾,左右逢源,大搞平衡外交,从而签订了《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等一系列有利于德国的条约。  相似文献   

13.
魏玛共和国初期,国名问题曾是国民议会的讨论焦点之一。有关是否使用"Reich"一词的政治辩论,表现出一千年内德国人对不同帝国观念的接受、组合与实践的历史。它不仅仅反映了魏玛初期政治文化的问题,实际上更是德意志政治文化中带有明显延续性的体现。在这一意义上,关于帝国观念的梳理,理应成为诠释魏玛兴亡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4.
魏玛德国争取恢复大国地位的斗争肖汉森关键词魏玛德国,大国地位,回到西方集团1923年是魏玛德国历史发生转折的一年。此后,魏玛德国从一战后出现的政治经济危机中摆脱出来,并且经过几年惨淡经营和斗争,重新恢复了昔日大国地位,以欧洲资本主义头等经济大国的实力...  相似文献   

15.
经济问题是导致魏玛共和国衰亡的一个重要因素.魏玛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可分为战后经济混乱时期、经济相对稳定时期和经济萧条时期三个阶段.最后由于未能解决经济问题而导致魏玛共和国垮台.  相似文献   

16.
从一九三八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问世以来,关于无产阶级国家形式问题,在国内外一直流行着该书的传统说法: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适宜的政治形式,仅仅是马克思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度“指示”,“没有在著作里得到进一步的发挥”;2.恩格斯早已否定了马克思的“这一指示”,继而在《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批判》中重申了另一个“原理”,即议会制“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形式”;3.因此,在一九一七年二月以前,包括列宁在内的各国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议会制民主共和国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对社会最适宜的政治组织形式”(均见该书的结束语)。我认为,这些说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浅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民主化的内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德国走上了一条民主化的道路。在德国民主化的进程中 ,盟国对德实施的“四D”政策起了重大作用。与之同时 ,德国的内因也发挥了巨大的影响 ,德国的资产阶级、广大的知识分子及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工人阶级从近代以来就一直在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经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的洗礼后 ,阻碍德国历史前进的糟粕被彻底根除 ,德国民主势力大发展 ,民主化成为德国源远流长的传统与民主势力结合的使然  相似文献   

18.
李忠东 《教书育人》2006,(11):13-13
德国历来重视教育,是世界上实施义务教育最早的国家之一,在1619年德意志魏玛共和国颁布的《义务教育规定》中,就要求父母送6—12岁的儿童上学。对违背者,政府将强迫其履行义务。时至今日,德国各州不仅都有完备的义务教育法律,而且学校教育的特色日益显明。  相似文献   

19.
斯特雷泽曼是魏玛共和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他从当时的现实出发,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了法德之间的一系列矛盾,缓和了二者的关系,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地位,表现出了高超的外交技巧,是一种典型的务实外交。  相似文献   

20.
1法国半总统制的历史形成法国之所以能形成这样一种独特的政治体制与它大革命后的历史发展是分不开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时,法国大革命尚在进行之中,国家政治制度的设置还不是十分周密。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宪法规定: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行政首脑和军队统帅,总统不对议会负责。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政治家们总结了第二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导致专制的教训,于是在第二共和国宪法中规定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政治权力的中心在议会。1946年10月,规定实施多党议会制的新宪法获得通过,法兰西第四共和国诞生。宪法确立了国民议会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地位,强调国家主权由公民通过国民议会和公民复决来行使。戴高乐主持草拟的新宪法于1958年9月28日由公民投票通过。12月20日戴高乐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法国从此进入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期。为了使总统能名正言顺地拥有更大的权力,戴高乐试图实行宪法改革,通过普选选出总统,1962年6月9日,戴高乐在广播演说中宣告:走普选的道路,我们就能确保共和国在未来的岁月不受人事变迁的影响,保持力量强大,秩序井然和绵延不断。9月22日,戴高乐再次发表广播电视演说,宣称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