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查士丁尼一世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位期间进行了旷目持久的大规模的收复失地的军事活动,花费了巨大的财力,导致帝国的财政状况十分窘迫。但是,他巧妙地解决了庞大的建筑资金的来源问题,有效地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相似文献   

2.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纷繁复杂,既是外部各列强的军事威胁所致,也是其自身逐渐衰败而造成的自然结果,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政策及宗教信仰等诸社会因素。其自身衰败的历史自马其顿王朝末期便已出现,而这一帝国政治上的特点在拜占庭帝国晚期的历史上更是显著而持久,最终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命运。末代王朝帕列奥列格王朝统治时期的一系列内战更是使帝国衰败的历史无法得到逆转,反而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粟特商团事件后,西突厥汗国遂与拜占庭帝国结盟,并联合拜占庭帝国对萨珊朝波斯进行了多次军事进攻.学者皆认为西突厥汗国与拜占庭的结盟是贸易联盟关系,笔者通过东西方史料论证其盟约的性质是政治联盟,并对两国结盟后的影响作一评论.  相似文献   

4.
公元6—7世纪,拜占廷帝国和萨珊波斯帝国之间为争夺东西方的贸易霸权进行了近百年的战争,最后以拜占廷帝国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争不仅对双方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当时欧亚局势的变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波斯帝国对希腊城邦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元前 5— 4世纪 ,波斯帝国对希腊城邦世界的政策经历了从武力征服到保持城邦均势的演变。波斯从希波战争中的惨败吸取经验教训 ,及时调整了对希腊城邦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演变不仅使波斯摆脱了战败的阴影 ,改善并提高了帝国的政治地位 ,而且还利用希腊城邦间的混战来削弱希腊城邦的力量。事实证明 ,均势政策不仅使波斯帝国从中受益 ,而且也充分显示了波斯帝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相似文献   

6.
本节包括两个文件,说明早期拜占庭帝国內阶级斗争的尖锐程度。文件(Ⅰ)——摘自普洛科比阿的“波斯战争史”——说明在查士丁尼时代(527——565年)君士坦丁堡的尼卡起义(532年)。普洛科比阿是著明的拜占庭官方史家。在本文里,他描写尼卡起义的全部过程,从开始到结束,表明上层统治集团的腐败情形,市民所受的残酷剥削,群众(包括若干元老在内)反抗政府的激昂情绪,以及镇压“叛乱”的血腥行动。他称这起义为“叛乱”,起义者为“暴徒”;但从性质来看,它是一次壮大的民众起义,一次激烈的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对希腊诸城邦主要采取武力征服策略,但因遭到希腊诸城邦的强烈抵抗而失败,希波战争最终以波斯退出希腊本土而告终.波斯从战争的惨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及时调整了对希腊城邦的政策,由武力征服转为扶持希腊各邦争霸,借以维持希腊世界的均势,得以从中谋利.这一政策的演变不仅使波斯摆脱了战败的阴影,而且利用希腊城邦间的混战来削弱希腊城邦的力量,展示了波斯帝国高超的外交技巧.  相似文献   

8.
巴尔干半岛西部地区边界争端、族裔冲突、宗教纷争频发,差异性远超同一性,原因在于该地区错失了历史整合的时机。7—11世纪,拜占庭帝国在巴尔干西部建立起了有效的直接与间接统治体系,还通过推动基督教化奠基了文化影响。然而,自11世纪中叶,拜占庭帝国对此地区的统治逐步失效,文化影响程度极不均衡。14世纪中叶起,拜占庭国力衰落,不仅在巴尔干西部的统治崩溃,而且随着其在此地区内最大的文化载体塞尔维亚帝国覆灭,承载、延续拜占庭文化的统一体被彻底打破,也经历了文化影响方面的崩溃。拜占庭势力在巴尔干西部地区的涨落,导致地区内部拜占庭化程度不一、拜占庭斯拉夫文明传统的整体性被打破,是南部斯拉夫人族群以及这一地区历史整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拜占庭帝国早期,基督教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它不但为皇权提供了"神圣理论"阐释,而且,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还对当时的世俗统治提供了有益的补充与完善。这也是基督教能够深刻影响拜占庭帝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罗斯远征君士坦丁堡"是罗斯有史以来发动的第一场针对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周边的军事行动.这场远征给拜占庭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拜占庭居民也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帝国损失惨重.由于这场远征的攻势震惊了帝国,使帝国开始了解、认识并重视这支崛起于南俄大草原的新兴力量.这场远征还让拜占庭改变了以往的...  相似文献   

11.
塞奥多西一世在乱世中消除蛮族军事威胁、平息内战分裂势力、维护帝国统一、深化君士坦丁一世开国的各项改革、推进以基督教尼西亚信经为核心的正统意识形态发展,成功避免了“三世纪大危机”中军阀割据局面的重现,扶大厦于不倒。他以强硬的政治手段延续和发展了帝国皇帝专制统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政治,并进一步推进帝国基督教化、改善军事作战体系、健全行政财政制度、力争拜占庭帝国社会物质和精神统一,对帝国千年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公元9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在希腊地区进行了密集的移民活动。当时的编年史作家塞奥法尼斯认为,皇帝尼基弗鲁斯一世在经济上的贪婪是促成其频繁移民的原因。考虑到塞奥法尼斯敌视尼基弗鲁斯一世的立场,本文认为9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在希腊地区的移民政策有比经济原因更重要的政治原因和宗教文化原因。尼基弗鲁斯一世的希腊移民政策是在两个帝国的现实博弈下出台的稳固拜占庭西部边疆的战略举措。尼基弗鲁斯通过强力手段向希腊地区输入登记在册的拜占庭基督徒,增强了拜占庭帝国在希腊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和宗教文化影响力,实现了拜占庭帝国对希腊地区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是中世纪东西方之间、地中海和黑海之间商路的交汇点,因此商业贸易极为活跃,来自地中海世界和东西方的商人在此进行频繁交易。活跃的商业活动带动并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使帝国政府从中得到巨大的实利,繁荣了帝国经济、增强了帝国国力。马克思曾形象地将君士坦丁堡比喻为“沟通东西方的金桥”。 (1)查士丁尼王朝时期的拜占庭金币从建国之初起,拜占庭即实行货币的金银复本位制。在帝国境内流通的货币有金、银、铜币,在  相似文献   

14.
亚历山大以极其短暂的时间,建立起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究其原因,既有其父腓力二世的栽培之力,也有波斯帝国老大衰朽的有利条件。但更重要的是亚历山大本人所具有的军事和政治才能、身先士卒的作风和永不满足的雄心  相似文献   

15.
从查士丁尼一世到伊拉克略统治时期,内忧外患的拜占庭帝国已无力支撑庞大的帝国版图,在埃及的统治不过是苟延残喘。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拜占庭帝国主要通过赋税和严格管控埃及的行业经济等方式获取了埃及过多的财富,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支持和补偿。对埃及人而言,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缩小了埃及人的生存空间。同时,这一时期埃及自身在经济上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埃及大地产实力不断的增加,大量农民破产,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埃及经济。在阿拉伯人占领埃及之前,埃及经济已经到达了崩溃的边缘,经济原因成为埃及脱离拜占庭帝国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拜占庭9世纪后期至10世纪是一个编纂法律的时代,先后颁布了《法律手册》《序言》《帝国法典》和《市政官法》等重要法律文献。《法律手册》与《序言》是适合帝国内部法律实务界使用的重要法律典籍。《帝国法典》是对查士丁尼法典的改造和更新,实现了瓦西里一世将查士丁尼法典进行希腊化修订的愿望。《市政官法》则是一部非常重要而实用的城市管理法规,包含很多关于市政管理和商业行情的记载。  相似文献   

17.
12世纪末,科穆宁王朝末代皇帝安德罗尼库斯一世为拯救拜占庭帝国的命运,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作为僭位者的安德罗尼库斯一世试图通过改革巩固叛乱果实,获得拜占庭民众支持。他加强中央集权,铲除潜在的皇位威胁者,严惩官员贪腐,重建官僚制度,完善帝国法律制度,根除陈规陋习。但是由于在改革过程中操之过急,过分强调暴力手段,加之改革缺乏深思熟虑,没有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改革步骤,侵犯到早已势力坐大的军事贵族利益,最终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希腊人在波斯帝国发动的第三次希波战争中,因萨拉米斯海战的胜利而最终战胜波斯。作为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希腊的胜利为西方文明的独立发展赢得了必要的安全保障,从而形成了现今的东西方文明并立共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艺术长廊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原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其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其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  相似文献   

20.
哈布斯堡帝国是16世纪初出现的一个半旧帝国,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经过一系列政治联姻和领土归并,哈布斯堡帝国成为欧洲最大的帝国,重新恢复罗马时代的大一统成为其战略目标。哈布斯堡帝国围绕其三点战略要旨,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以维系帝国的利益,但是最终都告失败。本文对其失败的战略教益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在当代的意义,以对我国构建国家发展大战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