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程世寿 《新闻前哨》2004,(12):32-33
8月9日至9月15日,湖北日报先后发表了7篇《论努力走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前列》的系列评论员文章。文章用科学发展观的全新理念引导荆楚崛起,读后大有振聋发聩之感。作为我省主流媒体的湖北日报的舆论领袖作用,在这组评论员文章中得到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2002,(10):10-11
7月18日至8月3日,《湖北日报》陆续推出了九篇评论员文章。其中,前五篇以思想作风建设为主线,以“要”为论题(《要善于破解难题》、《要以务实为本》、《要做学习型干部》、《要筑牢道德防线》、《要把群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做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评论员文章。新民晚报、解放日报在转载这篇重要文章时,分别冠以这样的新闻题: 人民日报今天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当前经济犯罪超过三反五反  相似文献   

4.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6,(16):52-53
去年8月21日,一则《人民日报首发地方党报评论员文章纵论改革“问题导向”》的帖子传遍互联网.前一天的《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改革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被《人民日报》转载,被媒体观察人士敏锐发现,并被记录为党报评论近23年来的“又一个第一次”.实际上,这只是去年《人民日报》转载《南方日报》7篇评论中的一篇.除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还全文转载了《南方日报》50多篇评论,并13次发消息推介《南方日报》重要评论.如此高频率的转载引起了舆论热议,极大增强了《南方日报》评论的“二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吉林日报》2001年11月15日上的《干净干事出活》一稿,被评为三等奖。这是一篇评论员文章(作者为毕政)。“评论员文章”是报纸、杂志、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的编辑部以评论员署名,就某一问题发表意见的文章。规格低于社论,为目前我国新闻媒介常用评论形式,其所表达的基本观点和主张,虽然不能视为完全代表编辑部,但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得到编辑部同意的。评论员文章既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又可以有个人的风格。它的选题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六年一月四日,《文汇报》在第一版头条位置发表评论员文章《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月六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全文转载。一月七日,新华社摘要播发全国。此文发表以后,在读者中反响热烈,认为文章能勇敢地面对改革实践,观点比较鲜明,论述比较透彻,回答了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这篇评论员文章,经历了比较长的酝酿和写作过程,是对事关改革大业事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性问题进行长期观察、思考和观点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去年12月8日和13日,《人民日报》分别在头版头条,报导了《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工作》两条消息。为配合这两条消息的发表和学习、宣传,《人民日报》又在12月14日和15目,分别配发了《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两篇评论员文章。这两条消息和两篇评论员文章,在当前全党全国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仿佛像一股暖暖的春风,吹拂在神州大地。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1993年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战线》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也让评论员露露面》的小论文,讲了评论员署上作者姓名有这几方面的好处:一、可以互相竞争,提高写评论的积极性和文章的质量;二、不但不会降低评论员文章的“身份”,反而因评论员的知名度的提高而让人爱看,可以提高评论员文章的“身份”;三、可以给人以新鲜感,增强亲切感。近来,《工人日报》第三版“新闻评论”专栏.既让评论员署了名露了面,又使版面出了彩。  相似文献   

9.
评论、理论是《人民日报》的强项。 下面,笔者向读者朋友推介几篇见之于该报的评论、理论文章。 (一).事物自身的逻辑作者深沉的情感──读《人民日报》就“撞机事件”发表的评论员文章 今年4月 1日,美国军用侦察机在我海南岛沿海的专属经济区上空撞毁我军用飞机,造成我飞行员下落不明。随后,美机未经允许进入我领空,降落海南陵水机场。围绕这一事件(简称“撞机事件”),《人民日报》于4月5日、7日、12日发表评论员文章《霸道行径与霸权逻辑》、《正义呼声和强国行动》、《把爱国热情化为强国力量》。这组评论所蕴含的严密…  相似文献   

10.
据回忆文章介绍.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胡福明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前,编辑考虑为了增加文章的分量,发表时不署作者本人名字,征得胡同意,发表时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为什么署“本报特约评论员”就能增加文章分量。扩大影响力呢?评论员是写评论文章的行家里手,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多是集体策划,多人参与集思广益写成的。  相似文献   

11.
消息《大雾锁江文通中断四、五小时军民携手安全疏运十万乘客》,解放日报1990年1月29日,集体采写《蒋纬国异姓兄弟金定国在安徽找到》,新民晚报1990年8月12日,作者盛李《不可影响正常对外学术交流》,联合时报1990年6月8日,作者张春林  相似文献   

12.
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头评论。目前报刊上的社论数量偏少,评论员文章则有日渐增多愈显重要的发展趋势。仅以1990年12月份的《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为例,前者只发表一篇社论,而本报评论员文章则是十二篇,另有短评七篇;后者发表三篇评论员文章,七篇短评,社论一篇没有。在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和改善言论工作的形势下,面对评论员  相似文献   

13.
英国广播公司(BBC)旗下商业分支BBC环球公司8月16日卖出旗下多家杂志以及在印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内持有的股份,两桩买卖总共卖得1.99亿美元。BBC环球旗下最著名的上市周刊《广播时报》由此易主。《广播时报》是一家老牌英国报纸,1923年首刊,主要刊登文字版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14.
王迈 《传媒》2000,(10):44
8月7日,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依据某报一篇文章,发表署名短评《打击黑社会势力必须坚决地反腐败》.短评说,丽水的蔡和庭被判死刑后仍然逍遥法外.  相似文献   

15.
2004年8月25日,《重庆时报》正式创刊,定位为综合类都市报。这样,加上以前定位综合性生活类都市报的《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重庆青年报》,重庆报业市场出现了五路诸侯共分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以4月1日头版头条评论员文章《肃清“左”的流毒和纠正软弱涣散状态》打头,到4月底,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二十二篇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平均每篇八百多字,除几篇千字以上外,一般只有五六百、六七百字。4月1日那篇就是七百来字。人民日报头版评论这么明显地一短,使人们看到了报纸评论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8月17日,千万读者喜爱的美国《读者文摘》,也申请破产保护了,它和早先已申请破产的《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的命运,与其说是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如说更多的是新媒体冲击、蚕食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18.
皮传荣 《新闻界》2005,(1):69-70
英国现代美术史学家贡布里希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的时代,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图片的侵袭。”①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曾经断言:“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②也就是说,形象或影像占据了我们文化的主导地位。表现在报刊等出版物上,图片将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在重庆报业,刚创刊不久的《重庆时报》,非常重视而且也善于运用图片报道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重庆时报》的创刊,推动了重庆报业由读字时代向读图时代的转变。一、《重庆时报》冲击波《重庆时报》于2004年8月25日创刊,创刊当天的报纸,共有18…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报动态     
《攀钢日报》发表系列评论员文章本刊讯 1997年11月份以来,《攀钢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就“’98形势与任务”发表系列评论员文章。在《调整组织结构再显勃勃生机——七论’98形势与任务》文章中,评论员指出:从1994年3月份开始,攀钢有计划、分步骤地对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调整,先后将34个辅助生产、后勤服务单位与主体生产厂分离,组建了服务攀钢、面向市场的5个子公司和6个分公司……但这并不  相似文献   

20.
奥运会圣火采集成为媒体关注热点。纵观3月25日的北京市属主流媒体报道,各有亮点。北京日报头版头条《北京奥运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和评论员文章《北京热切期待着奥运圣火》,彰显出大报应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