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海源阁是清代四大著名私人藏书楼之一,其规模和影响居北方私家藏书之首。海源阁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聊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京九、济邯铁路和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也是著名的江北水城,这里明清两代称为东昌府,经济、文化繁盛,是当时沿大运河的“九大商埠”之一,被称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  相似文献   

2.
宣州古城     
石巍 《寻根》2002,(6):79-86
安徽宣城,秦时建县,古名宛陵。这是一座处于宛水之滨、陵阳山之麓的江南古城。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在此设立丹阳郡,管辖今苏南皖南浙西等地的17个县。此后,这里一直为郡、州、府的治地。  相似文献   

3.
张崇琛 《寻根》2008,(1):33-36
在中国历史上,“琅邪”作为地名,其知名度是很高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都琅邪。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琅邪不但成为其中的一郡,而且秦始皇还两登琅邪,并刻石纪功。汉承秦制,琅邪作为郡、国名称仍被沿用。三国时之诸葛亮是琅邪人。晋室南迁,辅佐琅邪王司马睿登基的王导、王敦以及书圣王羲之等,也都是琅邪人。唐宋以降,琅邪一带更是人才辈出,史不绝书。由于琅邪与许多历史文化名人联系在一起,所以时至今日,琅邪文化已成为一种备受学界关注的文化形态了。  相似文献   

4.
刘孔伏  周喻 《寻根》2006,(6):128-128
河北涿外毗邻北京。涿州历史悠久,汉代时为涿郡,三国曹魏时改为范阳郡。在涿州城东拒马河畔的卢家场村,有一处建筑群,红墙蓝瓦,绿树掩映,肃穆幽雅。大门上黄底墨字“范阳卢氏宗祠”匾额鲜明夺目,这里就是世界卢氏家族祭祖之地。  相似文献   

5.
大运河申遗成功邮票及纪念封首发 6月23日,为庆祝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运河十景名家书画》个性化邮票及杭州市邮票公司发行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纪念封在杭州首发。其中《运河十景名家书画》个性化邮票一组两版,共20枚,主图为“马踏飞燕”,附图图案选自当代书画名家曾宓、王冬龄、孔仲起和吴山明等有关杭州“运河十景”的书画作品。《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纪念封一套3枚,纪念封邮票选用2009年发行的“京杭大运河拱宸桥特种邮票”,限量发行2万套。  相似文献   

6.
宣城古城     
石巍 《寻根》2002,(6):79-86
安徽宣城,秦时建县,古名宛陵.这是一座处于宛水之滨、陵阳山之麓的江南古城.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在此设立丹阳郡,管辖今苏南皖南浙西等地的17个县.此后,这里一直为郡、州、府的治地.  相似文献   

7.
周建华 《寻根》2002,(4):68-73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和浙江两省交界。春秋战国时属吴,吴亡属楚,如今婺源境内高峻的浙岭上仍竖立着“吴楚分源”的划疆碑刻。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设县治,这里才以“婺州水之源”而始称婺源县。  相似文献   

8.
鲁西奇  罗杜芳 《寻根》2002,(2):24-27
在阅读和生活中,时常见到异地同名的现象。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到先秦时有三个丘舆、两个鄢陵、两个械林、两个重丘、两个姑蔑、五个盂、两个州国、两个楚丘、五个昌黎,并指出:“汉时,县有同名,大抵加东、西、南、北、上、下字以为别,盖本于《春秋》之法。燕国有二,则一称北燕;邾国有二,则一称小邾,是其例也。若郡县同名而不同地,则于县必加一‘小’字。沛郡不治沛,治相,故书沛县为‘小沛’;广阳国不治广阳,治蓟,故书广阳县为‘小广阳’;丹阳郡不治丹阳,治宛陵,故书丹阳县为‘小丹阳’。后人作史多混书之,而无别矣。”  相似文献   

9.
芷江位于湖南西部,素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之称,为抗日胜利受降纪念地。全县辖29个乡镇309个行政村.34万人口,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山区农业县。近年来,该县从文化富县的高度,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认真实施“加强宣传、培育市场、依法管理、促进繁荣”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及最大的港口,人口500多万,位于芬兰湾畔的涅瓦河入口处。 圣彼得堡是有名的化和历史之城。圣彼得堡以建筑的精美闻名于世,素有“地上博物馆”之称。这里的建筑物虽没有莫斯科那样的金碧辉煌,但大都高雅华贵、富丽堂皇。  相似文献   

11.
地处万里长江入海口的启东,是长江经济走廊的重要门户,素有“江风海韵北上海”之称。这里不仅海洋经济活跃。化生活也很有特色,颇富盛名的启东版画院就坐落此地。那些富有浓郁江海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版画作品名扬中外,由此启东又有“版画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冯保善 《寻根》2005,(4):84-94
“山人”一词,见之于文献记载,当以《左传》为最早。“昭公四年”有载:“自命夫命妇,至于老疾,无不受冰,山人取之,县人传之.舆人纳之,隶人藏之。”这里的“山人”,又称虞、山虞、司木,是一种职官名,掌管山地政令,  相似文献   

13.
吉安被誉为“文章节义之邦”,是和宋代庐陵几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欧阳修、杨邦父、胡铨、周必大、杨万里、文天祥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道德文章和高尚人格分不开的,他们被合称为庐陵“五忠一节”,这是吉安人民的骄傲。庐陵“五忠一节”的产生,是由庐陵优越的地理环境、庐陵先民勤劳智慧的延续、历史文化名人的催化作用、“江南望郡”的物质基础、深厚的家学渊源、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等多种因素促成。  相似文献   

14.
邓梅 《华夏文化》2004,(3):14-17
隋大运河作为连接中国两大地区的运输纽带,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给长江流域的开发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并最终使唐朝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战略性转移。如何看待隋大运河对唐经济的影响,关系到我们是否能正确认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5.
儒家精神:庐陵文化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重  陈仪 《华夏文化》2006,(2):40-41
《明一统志》云:“始皇二十四年王翦灭楚,虏负刍,明年置庐陵、安平、新淦三县,属九江郡。”“秦郡县天下,厥有庐陵”,这是庐陵行政建置的最早记载。建安五年(200年)孙策置庐陵郡,辖今江西峡江、永丰以南,万安以北的赣江流域,领汉旧县二,分置七县,共领九县。隋时庐陵又改称吉州,  相似文献   

16.
一、淮阳“泥泥狗”的文化渊源 淮阳,古称陈州,中国历史“三皇五帝”之伏羲氏建都地,也称“太吴之墟”。相传上古伏羲氏在此建立了“画八卦、制图腾、做琴瑟、定官职、教化先民”等6大功绩。据说,埋葬伏羲氏头骨的陵园在城北,史称“太昊陵”,又叫“人祖庙”。当地广泛流传伏羲和女娲结为夫妇,捏土做人,繁衍人类的传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太吴陵隆重举行“人祖庙会”并有传统娱乐活动和贸易交流。  相似文献   

17.
陇西李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陇西李氏李希平在庞大的李氏宗族中,以陇西为郡望的一支人数最多,分布最广。自宋以后,即有“故言李者称陇西”之说。本文就陇西李氏的源起与祖籍地做点探究与介绍。一、李氏郡望陇西。陇西,是指秦汉时期的古陇西郡。陇西郡是我国建置最早的古郡之一,始置于战国时秦昭...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作者及成书年代论争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水浒》的作和成书年代,争论颇多,突出反映于三个问题:1.施彦端是否施耐庵?2.施彦端是否与《水浒》有关?3.苏北的施彦端是否与钱塘的施耐庵有关?部分学主张从作品的地理、气候描写、语言特色、人事风物等“内证”推究作的活动区域,认为作是长期生活于江南,主要是钱塘(杭州)的人;通过对作品部分素材来源的考证,认为《水浒》可能成书于洪武十八年(1385)之后。  相似文献   

19.
刘畅 《世界文化》2011,(3):45-46
一次去学校附近有韩国国家历史遗迹之称的健陵和隆陵参观,见到价目表上有“大人”1000韩元,“小人”500韩元,不觉有点好奇。在中国,绝对不会用“小人”来代表儿童的,因为它有众所周知的其它含义。这里用“小人”来称呼儿童,可以说是保留了这一词汇最原始的用法。  相似文献   

20.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闽江下游的福州是座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沿海郊县是天然鱼仓,内陆山地树木葱笼,花果遍野。福州于公元前202年开始筑城建制,公元725年因城西北郊有福山,遂称“福州”。900年前,为了抵御百年末遇的旱灾,城内遍植榕树,以至“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又有“榕城”之称。福州文化兴盛于唐朝。开元年间,福州出现了修书和出版机构“丽正书院”和“集贤书院”,并设有庙学。“至唐末五代,中土诗人,时有流寓入闽者,诗教乃昌,至来日益昌盛”。唐文宗开成年间,有萧膺等4人及第,朝土诗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