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借助阅读记录表,读懂寓言,比较寓言,发现寓言的写法。2.运用学到的写法,学会自主创编寓言。3.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比较、观察,领悟寓言故事的写法,创编寓言故事。【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师:(板书:寓言故事)提起寓言,同学们一定都不陌生吧。我们以前就学习过寓言,一起跟随图片来回忆一下吧。(出示图片:亡羊补牢、拔苗助长、南辕北辙、守株待兔)这些都是中国的寓  相似文献   

2.
一、练习导入,谈话揭题,合作解题师:6年下来,同学们读了不少书,积累了不少成语。我说几个成语,看你是否知道,它们是从哪儿演变来的。(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生:它们都是从古代寓言故事中演变而来的。师:谁能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吗?生:寓言大都是短小虚构的故事。生:寓言总是通过故事告诉人们一些道理。师:很好,说完整了。我们将要学习两则寓言。它们与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不同的是,它们都是用古代文言文写成的。今天,我们先学第一则——《矛与盾》。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阅读《中国古今寓言》,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2.能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获得的启示。3.能讲寓言、写寓言,以此自省或劝诫他人。教学过程:板块一多维共读,初感智慧一、寻找“老朋友”1.出示中国古今寓言的图片,学生看图猜故事。2.出示《中国古今寓言》一书的目录,学生寻找已经阅读过的寓言故事,比一比谁找到的“老朋友”多。3.交流对“老朋友”的印象。小结:《中国古今寓言》中蕴藏着中华文化与智慧,让我们畅游其间,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吧!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些寓言,你还记得这些寓言的题目吗?生:记得。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等。师:说得很好。请想一想:寓言是什么意思?则是什么词?生:寓言就是假托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的小文章。生:寓是寄托、假托的意思。生:则是表示量的词。师:同学们答得很好。这节课我请同学们先看一幅图片。(出示投影:一个汗流满面的人正在一棵一棵地拔禾苗。)谁来说说图片的内容?生:一个人正在干活。生:一个人往高拔禾苗。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评:投影放图片,有…  相似文献   

5.
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和寓言有关的例子不少:95年高考作文题所给的材料就是一则寓言故事《鸟的评说》;2003年,高考作文就直接选择了文言寓言为材料;06年高考作文也直接用了寓言故事作材料,各地高考练习卷中此种情况也很多。  相似文献   

6.
《寓言二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第八组的首篇课文。本课的两则寓言篇幅短小 ,文字浅显 ,内容有趣 ,结构相似。因此 ,教学时 ,可先导学《掩耳盗铃》 ,揭示学法 ;然后指导学生运用学法 ,自学《亡羊补牢》。具体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一、启发谈话 ,揭示课题1 联系旧知。让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的寓言 ,并说说寓言的特点。 (借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2 揭题释题。理解“寓”、“则”的意思。(“寓” ,寄托 ,包含 ;“则” ,篇的意思。)二、导学《掩耳盗铃》 ,揭示学法(一 )初读课文 ,理解题意。1 学生通读全文后 ,找出题眼“…  相似文献   

7.
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依然是话题作文。往年的作文题,一般先由一个寓言(如2004年题)或一种情景(如2003年题)等再引出话题。但今年的作文题,既没有寓言,也没有情景,而是直接对话题进行提示,便提出作文要求。由于以往的作文题里的寓言或情景与话题没有必然的联系、应试作文时可联系题干的寓言或情景,也可以完全不理会它,所以,为了节约审题的时间、可以不太在意话题前的那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满分75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解析】该题属于图片资料题,需要考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A 项陶俑反映的是商代残酷的刑罚,而不是衣耕生产;B 项牛耕图在春秋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下面语段 ,完成 1— 4题寓言是一个魔袋 ,袋子很小 ,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 ,当它朝你走过去的时候 ,分明是一个故事 ,生动活泼 ,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 ,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 ,严肃认真。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 ,通过它 ,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 ,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 ,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 ,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是一把钥匙 ,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 ,启发智慧 ,让思想活跃。……寓言是慷慨的 ,当童话请它帮助的时…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走的还是老路子:通过一则寓言引出话题。但老路出新径,在内核上一反前两年对考生思想道德、情感态度方面的检测,转向思想能力和思辨素质的考查。这种从“德”到“能”的转变既体现了人文精神和语文  相似文献   

11.
小学三年级下册,寓言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版块。目前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存在着授课方式僵化、寓意阐释单一、教学时脱离语用训练等问题。本文将基于此,通过对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寓言故事梳理、总结,寻求三年级下册寓言教学单元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在朗读中品味寓言故事的“言”,在对比中感受寓言故事中的形象,充分利用补白、课后题、前测等方式读懂寓言、感悟寓意。  相似文献   

12.
纵观近年的历史中考试题,图片题大量出现,对学生的分析、概括、判断、运用等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历史图片题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图片考查历史时段;借助图片考查历史人物;通  相似文献   

13.
200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24题,是一道寓意概括题: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  相似文献   

14.
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师: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陶做的罐子和铁做的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生:铁罐。师:与铁罐的坚固相比,陶罐有什么特点?生:陶罐是用泥土制作的,掉到地上就会破碎。师:那么,坚固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看这篇课文。课文是一篇寓言。什么是寓言?  相似文献   

15.
林起汛 《中学文科》2006,(12):70-71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图片型试题频频出现在高考历史试卷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上。如全国卷Ⅰ历史试题,涉及图片的有2幅。在这方面,上海试题的步子迈得更大。以上海2005年历史卷为例。选择第2题有图片1幅、第9题有图片2幅、第13题有图片1幅、第25和32题各有图片4幅、33题有图片2幅。如果说文字型试题带给学生的是平面的感觉,那么图片题则充分地展现了历史学科本身特有的丰富广博、色彩绚丽的特征,使学生在答题中体味空间运转变迁的美妙意境。这不仅丰富了试题的表现形式,使卷面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更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下是2005年高考辽宁卷中的一道文字题(第24题)。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不超过10个字) 螃蟹妈妈对儿子说:“我的孩子,你别再横爬了,直爬多好看啊!”小螃蟹回答说:“好妈妈,一点儿不假。如果你教我直爬,我一定能学着做。”螃蟹妈妈用了各种方法尝试直爬都不行,于是她才明白起初那样要求孩子有多愚蠢。考题提供的答案是:身教胜于言教。乍读觉得答案跟寓言不相关连,细想也觉得两不相干。“身教胜于言教”是怎么“总结”寓言的?——调侃一点说是“百思不得其解”,客观一点说,实在是“义不对言”,真不能把“寓意”跟“寓言”对接起来。什么是“身教胜于言教”?上网查一下, 发现网上有如下形象性的解说: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依然是话题作文。往年的高考作文题,一般先由一个寓言(如2004年题)或一种情景(如2003年题)等再引出话题。但今年的作文题,既没有寓言,也没有情景,而是直接对话题进行提示,便提出作文要求。由于以往的作文题里的寓言或情景与话题没有必然的联系,应试作文可联系题干的寓言或情景,也可以完全不理会它;所以,为了节约审题的时间,可以不太在意话题前的那一段文字。可是,今年的话题作文题,话题前的一大段文字,与话题密不可分。如果不注意作文题的这些变化,不细心准确地领会它的提示,恐怕就难写出切合题意的应试文章。今年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命题者的话     
有这样一则寓言 ,让我们来读一下 :从前有一个人 ,他很不喜欢他的邻居 ,为什么 ?也许他的邻居曾经得罪过他吧。有一天这个人的牛不见了 ,他越看他邻居越像是偷他牛的人。又过了几天 ,他的牛居然又回来了。于是他再看他的邻居 ,样子好像又不像是会偷牛的人了。读过这则寓言 ,我们一定会想到很多很多 ,或者想到寓言中丰富而深刻的哲理 ,或者想到我们自己曾经历过的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或者想到其他什么。我们想根据这则寓言拟出三个作文题。第一题 :发挥艺术想象 ,进行合理虚构 ,以《邻居和牛》为题写一篇 1 0 0 0字左右的小小说。第二题…  相似文献   

19.
学习目标: 1.把握词义,疏通全文. 2.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3.寓言的深广含意.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释文题 二、听朗读课文——多媒体播放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出生字.  相似文献   

20.
密度实验题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年年考,年年有新型出现.图片信息题就是其中之一,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考查实验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视角独特、形式新颖.图片信息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辨别图片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