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古典精神分析的三大代表人物,其个体心理学理论促成了注重本能和个体因素的古典精神分析向注重社会和群体因素的精神分析的转变。本文主要评述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中的自卑感与补偿、社会兴趣、创造性自我和追求优越等观点及其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指出,个体发展离不开社会感的培养以及与他人的合作。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儿童教育应在帮助儿童克服自卑和追求优越的同时培养儿童的社会兴趣。  相似文献   

3.
新阿德勒学派是指阿德勒之后的个体心理学的新发展。其内部形成了两条主要发展路线,一条路线是继续遵循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思想观点,坚持走经典阿德勒发展路线;另一条是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思想观点为基础,吸收其他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折衷发展路线。新阿德勒学派进一步深化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理论观点的内涵,拓展了个体心理学的实践应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阿德勒是心理学理论流派中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创立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延续了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对于早期经历重要性的强调,增加了自卑感与优越感的心理动力因素、出生次序与家庭格局的影响、生活方式的本质与表现等独特内容,创造性地强调了社会兴趣和合作精神对于个体与人类发展的意义。个体心理学注重通过家庭及学校教育帮助个体形成对现实生活作出正确阐释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阿德勒是20世纪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心理学的先驱。个体心理学理论包括自卑感与补偿作用理论、追求优越理论、生活风格理论、社会兴趣理论和创造性自我理论。本文在阐述个体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对成人高校学生的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主要概念包括自卑与补偿、社会兴趣、生活风格等。阿德勒认为家庭教育与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休戚相关,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培养其社会兴趣,使之形成良好的生活风格。这对现代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心理学家阿德勒对自卑感提出了自己创造性的解释。文章依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对自卑感的由来、自卑感的作用及生活风格与自卑情结的关系等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强调人格的统一性,并指出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强调父母自身的角色定位将对幼儿生活风格的形成及人格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视野看家庭教育中的父母角色,对当下幼儿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个体心理学是一个理论体系。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个体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将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分为"生活中的三种联系""自卑与补偿""追求优越""社群兴趣""生活风格"和"创造性自我"这六个部分。但是这六个部分并非彼此毫无关联,相反它们在逻辑上是递进的,彼此交叉,共同构成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通过对个体心理学理论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解构和分析,对深入理解并全面把握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从社会角度分析了个体发展,强调人生而自卑,需要通过追求优越来克服自卑达到个人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所形成的生活风格、社会兴趣以及创造性自我的发展程度等都会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阿德勒认为家庭作为个体最先接触的社会结构,对个体生活风格和社会兴趣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父母的不同教养方式会对儿童形成不同的生活风格和社会兴趣有着极大影响,因此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养育方式的科学与否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