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动作名称【第一式】揽扎衣【第二式】单鞭【第三式】纭手【第四式】白鹅亮翅【第五式】搂膝拗步【第六式】肘底捶【第七式】侄辇捶【第八式】下势【第九式】更鸡独立【第十式】退步跨虎【第十一式】搬拦捶【第十二式】 六封四闭【第十三式】 手挥琵琶  相似文献   

2.
动作名称【第一式】懒扎衣【第二式】开合手【第三式】单鞭【第四式】云手【第五式】右通背掌【第六式】王女穿梭【第七式】上步七星【第八式】右起脚【第九式】转身左蹬脚【第十式】践步打捶【第十一式】翻身双摆莲【第十二式】双撞捶【第十三式】阴阳混一  相似文献   

3.
动作名称【第一式】太极起势【第二式】右揽雀尾【第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四式】进步搬拦捶【第五式】右左野马分鬃【第六式】左右倒卷肱【第七式】右海底针【第八式】左闪通背【第九式】撇身捶【第十式】搂滕指裆捶【第十一式】左右穿梭【第十二式】正单鞭【第十三式】合太极势  相似文献   

4.
动作名称【第一式】太极起势【第二式】金刚捣碓【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第五式】单鞭【第六式】白鹅亮翅【第七式】斜形【第八式】搂膝拗步【第九式】掩手肱拳【第十式】倒卷肱【第十一式】转身摆首【第十二式】当头炮【第十三式】 金刚捣碓  相似文献   

5.
动作名称【第一式】金刚三大对【第二式】懒擦衣【第三式】单鞭【第四式】云手【第五式】转身拍脚【第六式】搂膝拗步【第七式】倒卷肱【第八式】搂膝斜行【第九式】海底针【第十式】闪通背【第十一式】野马分鬃【第十二式】双摆莲【第十三式】搬弓射虎  相似文献   

6.
第十二式 掩手肱捶1、身体左转,双腿缠法仍保持左顺右逆。同时右手继续逆缠,向右向上画弧转至右膝上方,掌心斜向下。掌指斜向前上方;左手逆缠向前向上转至左膝前上方,掌心斜向前,掌指向上,眼法不变(图58)。2、身体稍右转,双腿缠法变为右顺左逆,步型不变,暗换档劲。同时右手继续沿弧线向上转至肩高,收肘向内转至右胸前,手变顺缠,屈指向内握拳,拳心向内;同时左手变顺缠,向左前方伸展,掌心向上,掌指向左前方,眼法不变(图59)。  相似文献   

7.
第四手捋须手[动作过程]1.开立式与托按手的“开立式”相同。(图29)Form four:Hands Stroke the Beard 1.Commencing Stance Same as in Raise up and PressDown.(Fig29)  相似文献   

8.
贴山垲争手缠丝崩猛虎硬爬山日羽 掌撮 掌拦捶虎扑八极秘艺 六大开拳@刘云樵  相似文献   

9.
谭威  贺春林 《武当》2004,(12):35-38
武当玄真拳五捶格斗术,适用于近身短打格斗。实战对敌时,讲究设空诱敌,引进落空,顺势借力,后发制敌。该格斗术是由从武当玄真拳法中精选出来的冲肋捶、通肚捶、顺冲捶、压挑捶、破裆捶共五种中盘攻击性捶法组成。  相似文献   

10.
王志远 《武当》2007,(2):15-18
清代万本《太极指掌捶手解》一文说:“五指权里,其背为捶。”权者“卷”或“蜷”也,即向里蜷曲的意思。所以五指向里收拢蜷曲团握,即为捶。捶即是拳头之拳,为名词。太极拳的拳形为四平拳,即拳的四维均须平整。其蜷曲成拳的形式为:以中指领先,四指并拢蜷曲,指尖微微触贴掌心,然后将拇指轻轻盖压于中指中节,慢慢  相似文献   

11.
胡光锋 《精武》2006,(3):22-23
第十四式白鹤亮翅提左脚,跳步成左弓十字步,两勾手急出变掌上挑(图26);震右脚,右手由前向后搂出,左掌从后向上、向前推出,同时提左膝,两掌撑开(图27)。第十五式十字捶屈右腿下蹲,两手盘肘变拳置于腰间, 跨左步成左弓十字,左拳由前向上、向后劈打,右拳向前冲出(图28)。第十六式托枪势(托蛇势) 收左脚,成左丁虚步,同时左拳从后向上、向下砸,右拳收回,左肘、右拳置于腰眼 (图29)。  相似文献   

12.
潘双喜  踪仓昊 《精武》2005,(2):42-43
少林金刚八式是高僧释德根(1914~1963年)所传,由八个招式组成,动作雄壮有力,迅猛剽悍,如雷霆万钧,势不可挡,讲究气发力发、手随声发。其演练要求是直来直去、大开大合、外形刚猛、内主安逸。据拳谱记载,金刚八式分别是一降龙、二伏虎、三分心掌、四穿捶、五盖捶、六野马掌、七捧肘推山、八单凤掌。为了弘扬金刚八式,笔者将降龙掌的练习与应用做一介绍,供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尤志心 《精武》2008,(11):50-52
他的子女大都在外地工作,学习全套拳路有困难,故自编“九手”,教子女健身防身之用。“九手”其实是十三式,主手是九式,“九”是大阳之数,也寓无穷变化之意。这九式是:左右懒扎衣、开合手、鹞子钻林、云手、青龙缩尾、搬拦捶、叶底藏花、霸王敬酒、玉女穿梭。这“九手”吸取了“三十六手”中的精华,融形意、八卦、太极为一体,易学好用,所占时间不多.可随时练习.现把官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凌召  余文平 《中华武术》2001,(10):30-32
第七式 搬拦捶 1.技击用法:敌我双方对峙而立,当对方进右步用右直拳朝我方头面部击打而来时,我方立即抬身,左掌外划横捌劲和斜砍  相似文献   

15.
第五十三式 六封四闭 1、身体稍左转,右腿变逆缠,膝仍弓住;左腿仍顺缠,松胯塌劲成右偏马步。同时右手顺缠沉肘,将肘收至右肋旁,随身体稍左转将手收至腹前,掌心斜向左,掌指斜向右;左手在腹前与右腕交叉向搭,右手在外左手在内,掌心斜向右,掌指斜向上,眼看右前方(图243)。  相似文献   

16.
因为形意拳流派很多,所以练法也不完全一致,其中练单式的多,十二形拳每一形都练成杂式套路,有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动作的只有尚派东北一支。形意拳套路先有五行连环、六合拳、出洞入洞、十二洪捶、老八式(罗汉)、新八式(金刚),后有十二形(鸡、燕、虎、马、龙、蛇、猴、鸽、鹞、鼍、鹰、熊)、简杂式捶和杂式捶及十二  相似文献   

17.
雷师太 《武当》2010,(2):21-23
一、简单 形意拳动作的形式不复杂,常常为—个或几个动作的反复单操演练,看来看去都是手不离心,肘不离肋的小架子,动作的数量更是少得不能再少了。五行十二形自不必说,即使连环和杂式捶也都短得很,以至于在表演时往往把两者合起来也打不了两分钟。外行看来,似毫无可观者。  相似文献   

18.
郭树璞 《武当》2004,(8):9-12
十三、蟒蛇拦路。接上式,左脚向左侧前上步,右脚紧跟向前扣步,身体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式。同时,左右两掌在胸前交叉成十字手,左手向前按压,右手向后锁拿拉开,位于腰间右侧,屈掌,掌心向下,目视前方(图18)。  相似文献   

19.
李同喜 《武当》2005,(10):27-28
三、艮卦第三趟。由回身打虎生出八卦掌式:穿掌、扳(眉)、截(手)、拦掌、停(身)、翻捶、走掌、转(身)掌。  相似文献   

20.
雪夜 《精武》2006,(8):38-39
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当对方与我距离比较接近而对方已经有了明显攻击我方的意图时,我方从自然势开始,前足快速向前踏出(前刺步、滑步等),同时腰向左侧拧转,前手以肘为轴向上、向前翻转砸击(即前手挂捶)对方面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