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试论武术精神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它不仅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而且也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华武术精神以及中华武术精神对民族精神的塑造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使我们对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并为中华武术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20人说20年     
《中华武术》2002,(11):4-5
中华武术魅力无穷。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武术需要宣传,宣传需要武术。你们有幸从事武术的宣传报道是很光荣的,任务也很艰巨。 《中华武术》杂志作为传播武术的专业媒体在过去20年中发挥了特殊作用。由于你们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华武术》已成为海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最喜爱的刊物之一。作为一名老体育工作者,贵刊的普通读者,我衷心祝愿《中华武术》越办越好,在挖掘传统武术、全民健身、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方面创造新的业绩。在武术进入奥运会、走向世界的征程中再立新功。 ——李梦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名誉主席、国际武术联合会名誉主席)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以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为指导,注重内外兼修,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崇高境界,具有健身价值和技击功能,它既可以强身健体、竞技比赛、防身自卫,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她蕴涵着博大的中华教育文化,武术健儿们在运动场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顽强拼搏克敌制胜的精神,以及公允、诚实、谦虚、礼貌的道德作风,是一种高尚的社会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光彩夺目的瑰宝。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武术事业的发展,积极推动中华武术走向世界,香港中华武术体育协会、北京华夏振兴武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香港  相似文献   

5.
武在新世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武术是在上下五千年的时间里,在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空间中,由最具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孕育而成的。武术之武,是中华民族的文武之道之武;武术之术,是中华民族竞技、健身、养生、防身、修身、处世等生生不息之术;武术之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武术之魂.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之魂。经过岁月的沉淀,风雨的洗礼,中华武术已逐渐演变为一门边缘科学,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为了推广、普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武术文化遗产,让民族优秀武术文化为人类健康服务,进一步扩大中华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武术人才,香港柴湾专业教育学院于2003年秋新开设了体育管理系,设武术专业。首批招收武术专业学员30人。本专业主要以传授太极拳为主,兼及其它武术套路。这是中华武术在香港第一次正式进入高等学府,成为一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独具中华民族特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不断实践中的积累、发展起来的一项非常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中华武术最主要的内容是技击,主要运动形式是套路与搏击,而且武术是非常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优秀项目,中华武术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一直是各大高等院校运动队建设的重点项目,要重视普通高校武术队建设核心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马琳璋 《武当》2000,(7):19-20
中华武术渊源流长,历史悠久。一部优秀的武术史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之一。心意拳是这武术百花园中一朵奇葩。心意拳的历史是中华武术史的一部分,可是由于年代久远,历代又都是口传而无正确的文字记载,还有的是方言、俚语、口误、错别字,所以有很多武术史包括心意拳在内都有待于重新考证和整理。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现状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中华武术文化是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的文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多元化的现实作用下,中华武术文化表现出了自身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而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不仅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对国际间文化交流和国外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是多方受益的。本文就从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现状及其价值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运动项目,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要弘扬中华武术精粹,让世界了解武术,使武术走向世界,就需要武术工作者齐心协力,做好三方面的相结合,使武术健康发展,在世界范围的大交流中,被世界认识,被世界接纳。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作为反映中国人民智慧的一种实践过程,清楚地表明了它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作为中国的国术,中华武术传承和蕴含着中华民族古老而传统的文化.实际上,武术文化如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从一出现便开始努力向外传播,而其运动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其文化的当代传播.文章运用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当代中华武术文化传播具体方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武术文化传播推广的意义,指出了影响武术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武术文化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武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代西方竞技体育的崛起,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并逐渐开始迷失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武术文化必须积极应对,不断创新和发展,取长补短,才能避免继续迷失与被淹没,求得更好的发展。本文探析中华武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才 《武当》2014,(8):39-39
中华武术产生于中华古老而丰厚的文化沃土里,是中华民族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被称为国术、国粹、国宝,她可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娱身悦人,对培养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意志品格,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强种强国,以及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与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载体,在它们的发展进程中,有其同源性。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诗歌中所蕴涵的鏖战豪情、尚武爱国等军事武术文化意境进行研究,旨在丰富中华武术文化,使中华武术真正成为重塑中华民族精神的工具,成为联系中外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由于“中华武功”搬上银幕,更加扩大了中国武术在世界的影响,深受国内外男女老少的喜爱。有的国家不远万里专程来中国学习武术,回国后进行广泛传播。有的国家还专门成立了中国武术研究所或武术学校。为什么中华武功在世界上如此享有盛名呢?这是因为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光浑灿烂的古老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她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良方,是技击防身的法宝,同时又是陶冶情操、磨炼性格和给人以  相似文献   

16.
龚编辑信箱     
《中华武术》2004,(9):60-61
一、争鸣与探讨 关于“对外传授武术是发扬光大中华武术,还是出卖国粹”的讨论,本刊又接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 安徽巢湖市读者曹德升来信: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向国外传授中华武术不仅不是出卖国粹,而是爱祖国,爱中华民族文化。同时对外宣传武术,宣传民族文化,引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校体育》2020,(1):33-34
<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因此让中华传统文化赶上时代、引领未来正成为文化传承的"现在进行时"。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需要体育人将这一国粹发扬光大。武术教学中,由于需要定型的动作比较多,常会导致武术课的整体练习密度偏低,如何创新设计与实施武术教学中的体能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依据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次备课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武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鼓励广大武术工作者更好地为继承和发展武术事业贡献力量,经国家体委批准,由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主办“中国首届‘中华武林百杰’大型系列活动”。这是今年我国武术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有史以来我国武术事业的空前壮举,成为海内外武术工作者及爱好者关注的热点。 为此,我特地走访了“中国首届‘中华武林百杰’大型系列活动”组委会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19.
武术是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我们的祖先在千百年来的生存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葩.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而武术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今天,武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并阐述中华武术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而中华武术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珍贵文化瑰宝,深受民族精神的滋润和哺育。正是这种交融和互鉴,使得中华武术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智慧及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