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燕侠 《中华武术》2003,(11):30-31
2001年3月底,参加完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从海南三亚回归故里河南省温县赵堡镇,和有禄就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自己人生之路的重要抉择——辞去在温县粮食局的工作,专门从事太极拳的传播事业。如今,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带着新出版的《和式太极拳谱》和一碟和式太极拳VCD光盘,和有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编辑部。  相似文献   

2.
注1:今年4月29日,收到张杰同志(自称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的一封来信。信中说:“今将我写的《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一文给您寄去,请过目。如有不同看法来信说明。”信后附有《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一文。此信及其附文的落款时间皆为“2004年4月24日”。此信的主要内容,是张杰自言以赵堡太极拳传人、赵堡太极拳总会负责人、赵堡和式太极拳研究会负责人的“话”为依据,对和有禄著《和式太极拳谱》和康戈武为此书写的序进行的“评”说。未及“来信说明”,就听张杰同志传出话来,说:“他写的《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已得《武当》杂志采用。”闻讯后,我与《武当》  相似文献   

3.
张杰 《武当》2004,(7):28-28
2003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赵堡和式太极拳(准确的说应为赵堡太极拳)传人和有禄编著、康戈武作序的《和式太极拳谱》。  相似文献   

4.
原福全 《武当》2004,(9):64-64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康戈武先生给我来了一封信,信中共有三份材料,一是张杰先生写给康戈武先生的信,二是张杰附于其信后的文章--《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三是康先生托我代为了解情况的信。康信中说:"今年4月29日,收到张杰同志的一封来信。信中说:'今将我写的《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一文给您寄去,请过目。如有不同看法来信说明。'张杰同志信文中的主要内容,是以赵堡太极拳传人、赵堡太极拳总会负责人、赵堡和式太极拳研究会负责人的'话'为依据,对和有禄著《和式呔极拳谱》和我为此书写的序进行的'评'说。为了回复张杰同志'如有不同看法来信说明'的要求,谨将张杰同志来信及其附文寄给您,请帮助了解情况,以便先听听赵堡太极拳传人与有关组织对《和式太极拳谱》及其序文的评论,然后再向张杰同志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康戈武 《武当》2004,(7):29-29
注1:今年4月29日,收到张杰同志(自称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的一封来信。信中说:“今将我写的《评和有禄&;lt;和式太极拳谱&;gt;的出笼》一文给您寄去,请过目如有不同看法来信说明。”信后附有《评和有禄&;lt;和式太极拳谱&;gt;的出笼》一文此信及其附文的落款时间皆为“2004年4月24日”此信的主要内容,是张杰自言以赵堡太极拳传人、赵堡太极拳总会负责人、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2006,(1):F0003-F0003
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温县赵堡镇的一个中医和太极拳世家,是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的六世玄孙。8岁从父亲和士英习太极拳.同时学习中医。现任焦作市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温县和式太极拳学会会长、温县太极拳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主要著作有《和式太极拳谱》《简化和式太极拳13式》,以及和式太极拳、剑、刀、棍、推手教学光盘。  相似文献   

7.
《武当》2004,(11):59-60
今年《武当》第七期,刊登了张杰同志《<和式太极拳谱>引起的风波》一文。同时刊发了康戈武同志为《和式太极拳谱》所写的序及两个注。文章刊发后,在河南省温县真正引发了一场风波。温县体委、民政局、和式太极拳有关传人纷纷行动起来,从不同的侧面回应反驳该文。《武当》编辑部相继收到各方的电话、文稿和信函。因时间和本刊版面的问题,本刊于第九期刊登了具有代表性观点的《<和式太极拳谱>引起的风波之真相》一文。本以为此事到此应有个结局,未曾想树欲静而风不止,8月2日和有禄向温县人民法院提出诉讼,9月《中华武术》第九期又不惜版面连篇累牍地刊发了温县有关部门、组织和个人的系列材料。一个本是简单的拳学问题却被人为的复杂起来了。不过这一事件却有些意思,它即可表现出我们当今江湖人性百态,又能折射出我们政治文明和司法公正状况。为此本刊将辟出版面客观动态报道"和有禄起诉张杰、武当杂志社名誉侵权"一案。本刊也欢迎对本事件有兴趣的读者特别关注,并积极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贾澎  潘勇 《中华武术》2003,(11):38-39
有这样一句拳谚:“以拿还拿走天涯。”充分说明了和式太极拳舍己从人的技击原则。 笔者有幸受到和兆元宗师的三位嫡系后人,当代和式太极名师——和定乾、和有禄、和天禄的教诲,管窥和式太极拳堂奥之万一,在此略做说明,权做“引玉”之举。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2005,(10):47-48
2005年4月23日,和式太极拳传人和有禄状告张杰及《武当》杂志名誉经权案终于在历时八个月后经过二审判决宣告结束,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维持一审判决的结果同样做出张杰及《武当》杂志对和有禄构成名誉侵权的裁定。  相似文献   

10.
清末武术家、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先生(1810--1890年)在其《耍拳论》中讲道:"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此是吾和式太极拳独特之处。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刚之论。"耍拳"理论,是和式太极拳有别于六大太极拳流派之处的一种拳术方法理论,体现出和兆元祖师匠心独到之处。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自然之态展现眼前,为太极拳修炼者指出了一条由"招熟"到"懂劲"进而"阶及神明"状态的途径。和式太极拳编排是依据人体结构理论为指导,以自然为原则。拳架与中医、易理理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贾澎 《精武》2005,(5):38-39
清末武术家、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先生(1810—1890年)在其《耍拳论》中讲道:“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此是吾和式太极拳独特之处。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刚之论。”“耍拳”理论,是和式太极拳有别于六大太极拳流派之处的一种拳术方法理论,体现出和兆元祖师匠心独到之处。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自然之态展现眼前,为太极拳修炼者指出了一条由“招熟”到“懂劲”进而“阶及神明”状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魏坤梁 《武当》2005,(5):60-61
对于和有禄诉张杰侵权一案,概括起来说,我认为张杰《〈和式太极拳谱〉引起的风波》一文中的有些措词, 确实带有代表了一个群体思想上主观的鄙夷、抨击的含义。但根据有关法律解释,这些措词并没有损害到和有禄法律意义上的名誉权。将一般的名誉,完全当作了法律意义上的名誉,这是对法律意义"名誉"的误解。所以,这是一起不应该起诉的民事案。关于名誉权的法律解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律辞典编委会主编、法律出版社于2004年1月出版的《法律辞典》447 页上是这样解释的: 名誉权:指自然人以及法人就自  相似文献   

13.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是大众习练和式太极拳,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规定考试用书,该书依照和式太极拳技术特点、围绕和式太极拳段位技术考评内容和标准编写而成。段位制套路在编排过程中,依据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将"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武术演练形式,确立为技术内容的结构标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相关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促进和式太极拳和武术段位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师融 《武当》2005,(2):11-12
《中华武术》2003年第11期,刊载了和有禄先生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文中提出,"赵堡拳界传抄的<太极拳论>与外间本有所不同。"并全文刊出"和氏抄本"中的《太极拳论》(简称"和氏拳论")。和氏的《太极拳论》与外间"六大派"(赵堡、陈、杨、武、吴、孙)所公认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有什么显著差别呢?和有禄先生指出两点:一是王宗岳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在"和氏拳论"中则为"左重右虚,右重左虚"。其二是,王宗岳的"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在"和氏拳论中"则为"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进行解读,提出对高校推行《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几点思考,进一步推出在高校推行其教程的可行性。文章以期丰富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推广的教学内容,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传承不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呼吁高校在推广武术段位制的同时,也能重视《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2001,(7):40-42
和式太极拳系河南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创编。和兆元自幼习武,师承本镇一代太极拳名师陈清平。清咸丰年间,礼部尚书李棠阶邀其进京,和兆元武功精湛,曾统领清宫大内侍卫,官授“武信郎”。和兆元在京期间,精研武学,集思广益,融合老、庄之道,医家之学,《周易》《中庸》之理,创编了一套集拳、功、理为一体的新型太极拳——“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7.
和式太极拳系河南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创编。和兆元自幼习武,师承本镇一代太极拳名师陈清平。清咸丰年间,礼部尚书李棠阶邀其进京,和兆元武功精湛,曾统领清宫大内侍卫,官授“武信郎”。和兆元在京期间,精研武学,集思广益,融合老、庄之道,医家之学,《周易》《中庸》之理,创编了一套集拳、功、理为一体的新型太极拳——“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当前,和式太极拳在国内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形势,但传统拳拳式多,演练时间长,程序复杂,不利于普及。为响应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运动,适应当  相似文献   

18.
路迪民 《武当》2023,(8):8-10
<正>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指“太极者,无极而生”一篇),被各派太极拳传人尊为拳经之首。换句话说,习练太极拳,如果不遵照《太极拳论》,那么就练不好太极拳;更深层次讲,如果完全背离了《太极拳论》,那你练的太极拳就根本不是太极拳。但因传抄渠道不同,历史上《太极拳论》存在多种版本。唐豪先生的《王宗岳太极拳经研究》(1935年),参考14种著作对比校订。沈寿先生的《太极拳谱》(1991年),参校文献多达35本。孟乃昌先生的《太极拳谱与秘谱校注》(1993年),亦有稀缺参校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2004,(9):51-55
8月初,本刊编辑部收到一封来信,温县体育局局长原福全就张杰的《〈和式太极拳谱〉引起的风波》一文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本着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现金文登载,并附相关背景资料,以树立良好的学术争鸣氛围,促进武术事业的发展。——编者  相似文献   

20.
张宝银 《武当》2012,(5):21-22
山西交城县太极拳协会会长陈有山先生,其拳艺师承杨门嫡传田兆麟大师一脉。田兆麟先生拳艺传蔡琅亭先生,蔡琅亭先生传陈有山先生,陈有山先生为田兆麟先生拳艺第三代传人。蔡琅亭先生传陈有山先生的《太极拳谱》,陈有山先生珍藏多年。笔者将陈有山先生珍藏的《太极拳谱》原原本本地复印了一份。谱中有田兆麟先生的题字,"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其余全部文字何人书法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