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出版》2006,(3):8-10
这是有感FARMER一文的感想.对于为老板打G的FARMER.因为迫于生活.我也不好再说什么.我只想说.这种事不是一种手艺.不是一门专业.这饭吃不了一辈子.说变就变的.你20.25能打G.30.40了还去打G吃饭吗?老了那个老板会给你退休金拿吗?基于你现迫于生活.我也真不多说了.但还是多找条踏实点的出路才好.这玩意真的靠不住.就算虚拟实买在中国前途无量.老板可是说变就变的.那个成语叫:冰山难靠虽然现在看起来场面宏大。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莫斯科7月25日电“砰!砰!砰!”一发发麻醉弹射向数十只欢蹦乱跳的猴子。8分钟后,这些猴子就进入了梦乡,被人们抱进了笼子。这不是在原始森林里捕捉野猴,也不是在马戏院里进行猴术训练或者表演。这是不久前发生在苏联首都“舍列梅季耶夫—2”号国际机场货栈仓库里的一件趣事,人们在捉拿逃出“牢笼”的长尾猴。  相似文献   

3.
韩阳 《出版参考》2010,(11):23-23
清晨,老果在菜市场找了个位置,准备卖鸡鸭。旁边是个熟食摊,老板是个猴子一样瘦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4.
接纳痛苦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一只猴子跟随主人多年,整天被耍来耍去,便生出想当人的念头。一日,照例被耍了一通,向众人要过小钱后,猴子便向主人提出喝口酒的要求。喝罢酒,仗着酒劲儿,猴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猴子道:“我跟你这么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吧?”主人说:“那当然,可以说是劳苦功高。”猴子道:“那我就斗胆提一个要求,我不想当猴子.我想做人。”主人踌躇了一会儿,终于说道:“那好吧,你这么多年也的确不易。不过,做人就得拔毛,拔毛是要承受痛苦的。拔一根,忍受一番痛苦,人性就提升了一分。你得拔掉全身的毛,怎么样?”猴子爽快地回答:“没问题。要做人嘛。哪能怕承受做人过程中的痛苦?”于是主人拿出一把小镊子给猴子拔毛,刚拔了一根,猴子便疼得嗷嗷叫。主人叹口气说:“你一毛都不肯拔。如何能做人?”猴子羞愧满面地说:“没想到做人真不易呀,我还是不要做人了吧!”  相似文献   

5.
马永朝 《大观周刊》2012,(52):286-287
在语文的教学中,提问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5只猴子放在一只笼子里,并在笼子中间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去拿香蕉就用高压水教训所有的猴子。直到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动手。然后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里的一只猴子,新来的猴子不知这里的“规矩”,竟又伸出上肢去拿香蕉,结果触怒了原来在笼子里的4只猴子,于是它们代替人执行惩罚任务。把新来的猴子暴打一顿,直到它服从这里的规矩为止。  相似文献   

6.
言论     
《档案管理》2006,(6):85-86
人若有100岁的境界,80岁的胸怀,60岁的智慧,40岁的意志,20岁的激情,加上两三岁的童心,该有多好啊!——理想人生智者受到赞美时,字字反思;愚者受到批评时,句句反驳。——思考的角度不同我承认我犯了一个错误,你的工作做得很好,你的意见是什么,请,非常感谢,咱们。——人际关系中看似不起眼的6个用语好老板遇上好员工就会变坏;坏员工遇上坏老板就会变乖;好老板遇上坏员工就会发疯;坏老板遇上好员工就会发财。——朱德庸总结上班族与老板之间的四种不同搭配及结果户外运动、手写书信、情人节的真玫瑰、荷塘月色、乘凉和取暖、相思病、好好吃顿饭…  相似文献   

7.
据说民间有一种捕猴子的方法: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木板后面放一些花生.猴子看见花生,就伸手去抓.结果,抓了花生的手紧握成拳头,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木板成了一块活生生的枷锁.猴子就这样紧紧抓着它的花生,被人轻而易举捉去.  相似文献   

8.
李晓晔 《传媒》2012,(2):51-52
正鲁迅曾经愤激地写道:"为什么人类变成了人,猴子终于是猴子呢?这就是因为猴子不肯变化——它爱用四只脚走路。也许曾有一个猴子站起来,试用两脚走路的罢,但许多猴子就说:‘我们底祖先一向是爬的,不许你站!’咬死了。"看到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节目中,一伙成年人对求职  相似文献   

9.
管好自己     
年轻人向父亲诉苦:我只不过是迟到了两次.怎么就被老板知道了?我看我们办公室的阿迪和汤姆就值得怀疑.一定是他们其中的一个在老板那里打了我的小报告。  相似文献   

10.
五是惊人之奇,不可不疑。读者可能看到过一则《猴子牧猪》的报道。1980年8月,国内十几家报刊发表了这个惊奇的新闻:在云南昔马山下,一只6年前被逮住的小猴子,如今正代替主人放牧三十多头猪。这猴子本领可大哩!哪只猪跑远了,猴子会把它叫回来;哪只猪调皮捣蛋,猴子就挥动小棍子去打;有时小猪走不动了,猴子就把它抱到猪圈里去。惊人的新闻,使一家电影制片厂将它列入拍片计划,日本、美国的通讯社都转发了这一新闻,扩大传播,引起一些人类学家、动物学家的浓  相似文献   

11.
蔡成 《新闻世界》2006,(5):71-71
在动物园,看到两只猴子在荡秋千.儿子格外兴奋,站在猴山旁边的铁围栏外久久不愿离去.不知是谁突然扔出一瓶可乐.两只猴子立刻停下玩耍,拼命去争抢在地上滚动的可乐.儿子好像记起自己也口渴了.说:“爸爸,我口干。我要喝水.”  相似文献   

12.
西方人似乎比中国人更多些自省意识。我曾从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西方某家大公司的老板派人去参观另一家大公司,参观人员回来之后向老板汇报别人的技术和管理如何落后于自己公司,结果挨了老板好一顿训斥。老板说,我要你去参观,就是要你去发现我们跟别人的差距,我比别人好的,你不说它不会跑掉,别人比我好的,你发现不了,我们就永远也赶不上。这样的事在中国不太可能出现,我们最流行的做法是通过别人论证自己的正确和英明。西方人这种自省意识与基督教的“原罪”观念有不有关联,我没有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西方人好像并不把这种自省意识看成是丢了脸面,要不,卢梭当年就不会写《忏悔录》,德国总理就不会因为“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而向犹太人谢罪了。从西方跑了一圈回来的老鬼最近出版了一部非虚构的长篇小说《血与铁》,这本书因为它的忏悔意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  相似文献   

13.
保姆没有话语权,管家就是受气包,女主人太累,广告职业经理人找好自己的位置就可以了,做个贴心的小棉袄。中国老板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广告职业经理人,答案其实非常简单。中国老板需要的广告职业经理人就是老板贴身的小棉袄,而且是纯棉的那种。广告  相似文献   

14.
栏目改版:品牌承袭还是翻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电视栏目改版已经成为一种时髦。以前往往是存活了两三年的电视栏目觉得吸引力不够.于是开始改版。现在却是许多电视栏目推出还不到一年.就开始积极改版,似乎改版就一定能带来收视率的提高。当然.客观地说.不是不能改版.关键是为什么改及如何改。从国外的电视实践来看.栏目改版也是经常的事.不过也同样存在着一些多年不变的品牌栏目.比如众所周知的《6O分钟》,奥普拉的脱口秀等。  相似文献   

15.
爱机病     
我有个朋友,咳,你又不信了,那就先说我吧。 我,嗯,还是说我的朋友吧,这世界没有最雷只有更雷。她除了最近剪出一个超雷的发型,还干出一件狠事。某天,她早晨起来不想上班,这本来不奇怪,奇怪的是她居然叫喳喳地录了时长一分钟的微信,大肆描述了她对上班(其实主要是对老板、老板亲随、顶头上司)的各种不满,并阴差阳错地按动了群发键……当她发觉这个惊天大错的时候,微信涉案人员已经纷至沓来地回馈了意见:  相似文献   

16.
领会复杂     
羲合雅居,装潢设计复杂、菜系也复杂,是个“唬人”的去处。一处企公司老板的秘书打电话预定位子,还说道:“我老板一说公司聚餐就上羲合雅居,我还从来没有去过。”走进羲合雅居,完全可以用“别有洞天”来形容,你会惊叹它结构的复杂。和占地面积之大。  相似文献   

17.
一项计算显示,浙江至少有300万个老板——官方统计表明,这里大约有160万个体户和50万个民营企业,每个民营企业按照3个股东计算.加起来就超过300万个老板。他们一年创造着上万亿的产值。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三大书市之一的长沙黄泥街,我曾问一老板,如果请他代销书刊,哪些好销哪些不好销?回答很干脆:纯文学作品和纯文学刊物不好销.测览各书店书摊的刊物,花花绿绿销得快当的还真是地摊文学.  相似文献   

19.
1995年笔者在法国走访了巴黎著名的中文书店——庆丰书店,该店老板是一位华侨,名叫潘立辉。他的书店是巴黎仅有的两家中文书店之一。这个书店除了专卖中文书刊外,每年还能出版近30种图书。然而该店的员工,包括老板本人在内也就5个人!雇员中没有一个专职编辑。  相似文献   

20.
笑一笑     
一个客人到钟表店拿着一只手表对着老板说: “你这不是防水表吗?怎么我买回家,才洗个澡,表面里就浸水,到现在手表里面还是水?” 老板看看手表后回答:“对呀,这的确是防水表——防止水跑出来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