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青  唐妍 《山东教育》2012,(16):35-39
●课堂纪实一、回顾旧知师:同学们,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先来回顾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哪位同学愿意带着大家一起复习?学生汇报:长方体特征:点——顶点八个顶点。三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分别是长、宽、高。  相似文献   

2.
李熠 《生活教育》2011,(6):74-75
自从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一直在观察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这不,今天我家又新来了一位长方体朋友——电冰箱。  相似文献   

3.
认识长方体小丁点随麦斯来到了体积国,最先认识了正方体,知道了正方体的特点。一天,麦斯带着小丁点来到长方体部落,小丁点一见到长方体,便礼貌地打招呼:"你好!不用介绍,你准是长方体吧!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幸聆听了北京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两节示范课,领悟到她卓尔不群的教学技艺。特别是吴老师在课堂中适时运用学生之间以不同意见展开相互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更让人回味无穷。片断一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时,吴老师出示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提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请根据特征判断。(学生出示反馈牌)持两种意见的人数约各占一半。这时,吴老师请双方各出一名代表谈谈为什么这样判断。(认为是长方体的同学为正方,认为是正方体的同学为反方。)正方发问:“我想问对方一个问题,正方体具…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之后,你一定收获不小吧!日常生活中跟表面积有关的知识多着呢!今天,我带着小明、小丽两位同学走出书本,走出家门去找表面积,你也跟着来吧!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之后,你一定收获不小吧!日常生活中跟表面积有关的知识多着呢!今天,我带着小明、小丽两位同学走出书本,走出家门去找表面积,你也跟着来吧!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21~24页听六年级某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撷两则以叙所感所悟。环节一:师:我们学习过很多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先来回忆一下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生:(叙述长、正方体特征)师:今天我们认识一位新的朋友。  相似文献   

8.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立体图形家族中最相像的一对。这一天,长方体到几何公园散步,一眼就从众多图形中认出了正方体,于是他走上前热情地打招呼:“老弟,你好!咱哥俩长得真像啊!交个朋友吧!”  相似文献   

9.
这是研究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1.认识长方体。 师(出示长方体实物图):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有6个面。  相似文献   

10.
长方体:我叫长方体,我长得比较瘦长。 正方体:我叫正方体,还有个名字叫立方体,我长得方方正正。 长方体:我们有些地方是一样的。 正方体:对啊!我们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引入新课学习后,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在四人小组内共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之后,学生进行了毫无头绪的感知活动……交流开始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生a: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生b:长方体的面大小不一样。生c:正方体和长方体形状不一样。生d:长方体的棱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学生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煞似“热闹”,有的甚至翻着书念着……学生交流过后,教师便开始抽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开展合作学习的要求不明确,这是常见的一种误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集体性…  相似文献   

12.
充分利用学具进行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例如我在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时,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拿出配发的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按要求去拼一拼:(1)看2个正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3个正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4个正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8个正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2)看2个长方体拼成什么图形?3个长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4个长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3)看3个长方体和2个正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2个长方体和4个正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1个长方体和6个正方体可拼成什么图形?我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拼摆过程中进…  相似文献   

13.
<正>课前思考:1.教材是如何编排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做中学”,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从而找到不同制作方法之间的联系。通过一系列的“做”,既巩固所学知识,又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4.
庞婉玲 《海南教育》2014,(16):59-60
"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而学习的,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上完第一课时后,我简单谈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及上课体会——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几何体,也是研究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学生在幼儿时堆积木,就接触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以后的生活中又不断接触过诸如牙膏盒等实物;学生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前,又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所以学生学习本课题是有生活经验和必需的知识基础的。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际,谈谈自己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周燕 《教师》2011,(22):32-32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几何体,也是研究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学生在幼儿时堆积木,就接触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以后的生活中又不断接触过诸如牙膏盒等实物;学生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前,又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所以学生学习本课题是有生活经验和必需的知识基础的。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际,谈谈自己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2.理解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即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这个长方形的大小。3.会识别长方体或正方体,并能量出它们的长、宽、高或棱长。4.能初步分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结构关系:正方体属于一种特殊的长方体。5.能通过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模型的观察、比较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何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二、实现教学目标的建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学习它们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18.
“九义”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部分内容。一、教材特点本单元教材内容是学生较深入地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是从一、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观念的认识的飞跃,也是进一步学习圆柱、圆锥等图形的基础。本单元教材编排体现了以下特点:1.重视联系实际。用实际物体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通过实物模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把牙膏盒、药盒沿棱剪开再展平,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所编题目均联系实际。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19.
教学背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后,安排了"长方体与正方体展开图"一课,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次,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让学生做教科书上的一道思考题:"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结果全班学生出现了以下三种表现:只有少数学生集中精力、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