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职业技术教育》2007,(33):10-11
1893年,张之洞奏设自强学堂为培养"精晓洋文"的外交人员,1893年11月,时任清政府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自强学堂。张之洞奏称:"洋务日繁,动关大局,造就人才,似不可缓。亟应及时创设学  相似文献   

2.
学堂体育是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是体育进入中国教育制度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中国学校体育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葵卯学制是张之洞"融通中西"、会通中西文化、"中体西用"的教育改革途径,他的学堂体育思想,在我国近代体育思想的传承和演变过程中起到了承上(严复)启下(蔡元培)的作用,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是近代教育改革中最突出人物之一,他在建立新式学堂的同时,也对传统书院教育进行了改革.通过考察张之洞创办的经心、尊经、令德堂、广雅、两湖书院和存古学堂,可以清楚其书院改革思想嬗变,同时可以了解其学术思想、政治思想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5.
记忆     
<正>张之洞(1837.9.2-1909.10.4),字孝达。张之洞一生崇尚"经世致用",把"为国尽忠心,救国于危亡"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将"兴办实业,培育人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在几十年的仕宦生涯中,张之洞直言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发展近代教育的主张,形成了较丰富的教育思想,实业教育是其中颇具特色的部分。实业学堂不仅是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的有机构成,而且是实业教育的重心。围绕实业学堂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家,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一生兴办数十所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在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方面多有创新,为近代中国创立了完备、系统的新式教育制度体系。它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非常突出,他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本文着重论述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阶段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三不争"成就晚清名臣,袁世凯"啥都争"沦为窃国大盗。张之洞和袁世凯曾经一起共过事,作为长辈,张之洞非常欣赏袁世凯的才能,曾向朝廷举荐过他。当时,张之洞已是晚清督抚之首,有权有势有名望,袁世凯对他崇拜有加,也曾举荐他做军机大臣。俩人惺惺相惜,  相似文献   

8.
《时务报》创刊,张之洞出资出力,得到了他的支持和拥护。因为在"救亡图存"的面前,张之洞求变通以救国的思想与《时务报》的宗旨合拍,成为张之洞支持维新派的一个基础,并且张之洞与维新派之间的许多变法主张具有共通性;对维新派来说,与张之洞合作,对加强自身力量和推动维新运动也是可行的。可以说,《时务报》的初创时期正由于张之洞与维新派双方都有相互靠拢的意愿,关系处于"蜜月"阶段。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在洋务运动大兴之时跻身倾向保守的清流派,但却在清流党逐步鼎盛之时,出任山西巡抚,逐渐从清流健将转向洋务殿军.在此阶段,张之洞通过与李提摩太的接触,对"西技"、"西艺"开始有了初步认识,这正是他从清流派转向洋务派的契机.张之洞将李提摩太"西化"方案中的兴办实业条款付诸实施,迈出了向洋务派转化的第一步.中法战争使张之洞直接接触到外部世界,战争的曲折艰难和令人愤懑的结局,更加速了他转向洋务派的进程.在督两广任上张之洞在粤兴办洋务,最终完成由清流健将向洋务殿军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之时,湖广总督张之洞积极响应清政府为了维护衰落的封建统治而发布的"变法"命令,开始了震惊中外视听的"湖北新政"。但"新政"的结果却让张之洞始料不及,与他的初衷截然相反:"新政"中近代化教育和编练新军培养出的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最终促使了武昌起义的发生,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出现这个结果,"湖北新政"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张之洞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他的作用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的教师教育思想源于其创办新学的实践和向外国学习。他将教师教育当作是兴学育才的第一要务,十分重视教师教育的实效性,既注重对教师的职前教育,也重视对教师的职后管理。受其教师教育思想影响的《奏定学堂章程》奠定了中国近代教师教育的基础,促进了中国近代教师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蒋楷是清廷派驻中德合作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总稽查,在青岛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开现代化教育风气之先的重要贡献。他的清宦生涯受惠于张之洞的提携,折射出晚清爱国士子奋争在各种势力博弈中的复杂心态。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传奇人物,蒋楷曾被认为是镇压平原义和团起义的急先锋,又是山东治理黄河理论和实践的总结者,同时也是"夙精刑名家言"的中国刑法史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13.
甲午以后,在尚武思潮影响下,学界剪发易服行动迅速开展。为了约束学生行为,确保学堂人才服务于清廷统治,张之洞先后主持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和《湖北试办学堂冠服章程》,并推动清廷以湖北章程为蓝本颁布文学堂冠服制度。但是在清廷腐败政治和内部分歧影响下,张之洞的苦心未能缓解清廷困境,反而将学生推向清廷统治的对立面,加剧了清廷统治危机。  相似文献   

14.
相传,清代大文学家张之洞,幼年聪慧,文思敏捷,能诗善对,人们都夸他是"神童"。一天,老师出了个上联让学生们答对。上联是:小猪拱小竹,小猪一动小竹一动同学们听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可是,谁也对不出来。张之洞看到老师拿着茶壶眯着眼得意地品  相似文献   

15.
《莆田学院学报》2017,(1):61-66
论述辜鸿铭善"骂",一生中骂晚清当朝权贵及社会精英,骂顶头上司张之洞,骂西方文明及西方人,骂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在他一如既往的"骂"中,骂西方却赢得盛名与尊崇;骂张之洞,却被张之洞赏识与庇护;骂晚清权贵也平安无事;但骂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遭口诛笔伐,被迫几度辞职。其"骂"在中西方与不同时代的不同后果,反映了相关文化包容性及反思之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作为后方最重要封疆大吏之一的张之洞并未吸取中法战争的经验教训,中日战争中他筹防所辖的湖广、两江,却不援在前线作战的北洋军队;他的"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他的保台计划和实践也以其个人声誉和仕途为转移.因此,在中日战争期间,张之洞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官员,这对战争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之洞,被誉为晚清“第一通晓学务之人”。讲近代教育史,绝对绕不开张之洞。但他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至今对他仍存在许多误读。从近代史上看,张之洞治理湖北18年。应与武昌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是有必然联系的,是他所编练的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他所创办的实业为武昌首义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是他创办的新式教育文化事业为武昌起义培养了人才……因此,  相似文献   

18.
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建了湖北工艺学堂,该学堂历经变迁,最终更名为湖北武昌高级工业学校。1952年全国院校大调整中,武昌高等工业学校分别按不同的学科被拆分到五所相关的专业学校之中,其中化工科被拆分后合并到当时的广东省广州高级工业学校即今天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对当时学校化工类专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清晰了张之洞所建的湖北工艺学堂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渊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对由陈济堂所建的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与由张之洞所建的湖北工艺学堂的职业教育体系进行融合与传承,形成今天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在19世纪后期进入重商主义时代,发展近代商学教育成了清末社会的迫切要求。张之洞在一个偶然事件刺激下,率先在武昌筹设商学教育机构,最终建成自强学堂商务门,并开展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商学教育试验。试验带有新旧杂糅的特点,其成效并不明显,不久即被终止,但仍产生了一定影响。自强学堂商务门是时代母体躁动下的早产儿,其商学教育尝试和挫折为理解中国近代商学教育"前史"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情节。  相似文献   

20.
“清流”时期的张之洞,由名士而跻清要;督抚时期的张之洞,由洋务而成名臣。名士必有异言异行,名臣必有异常政绩。所谓内外有别,张之洞对待国人的异言异行,不一定适用于外人;文化背景不同,外人对张之洞异言异行的反应,肯定也不同于国人。无论如何,张之洞与德国人的交往史,既表现出他的为政手段,又暴露出他的对外认识和洋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