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转变“导演”与“演员”的角色在长期的教研活动中,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教师们已经习惯于崇拜教研员的“权威”。“请帮我们指导指导”、“请多提宝贵意见”等话语常常出自于教师之口。在新课程理念下,教研员和教师的角色都在发生变化: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演员”,教研员也不再是“导演”,教研员应转变传统的“导演”角色,并帮助教师逐步转变“演员”角色,与教师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想,教研员也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  相似文献   

2.
这个题目,我知道是“犯忌”的。因为我国教育界当前流行着这样的公式:“教师不能当演员,只能当导演。”我想把这两者如此截然地分开是大可不必的。我认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是既当演员,又当导演,以导为主。理由之一:导演是幕  相似文献   

3.
作为教师,犹如戏剧中的导演,一部戏的成功与否,与导演有直接的关系,演员戏演的成功与否,导演幕后的功夫是关键。同样,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如何,其主要原因赖于教师“导”的水平怎样,而教师的“导”关键与“台下的功夫”即备课有至关重要的关系,因而备课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关键。本文就备课的认识谈两点新说。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课堂比作一个舞台,教师应该是台后的导演,学生才是台上的演员,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在课改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人们总试图摒弃课堂上教师的“演员”角色,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地充当“导演”。的确,教师以“导演”的身份执掌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来学习,使课堂上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增多,其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对教材中或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有可能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但教师过份沉醉于导演角色亦有其弊,易使师生关系成了“导演”和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以往的教育方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新的理念,走进新课程,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承担起新课改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让学生成为“演员”,一课应有一“主演”;让教师成为“导演”及“观众”。  相似文献   

7.
时下,有人把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理解为当“导演”,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尽管“导演”也有引导的含义,但其目的是根据已经设计好的剧情,引导演员放弃“自我”而去适应角色,演员表演得越好往往越没有了自我。教师教育的目的则恰恰相反,是根据现实生活,学生身心特点,引导学生充分自由发展自我,而不是让学生放弃自我去“演”设计好的角色。教师的“导”是一种点拨,一种启迪,甚至是一种暗示,一个眼神。   现实生活不是演戏,教师要在现实生活这个大舞台中为学生充分自由发展导航,必须要做个好观众而不是好导演。一个好的观众,…  相似文献   

8.
“传道、援业、解感”,是韩愈根据教学内容而对教师作用的归纳,但这仅是其一个方面。从另一角度看,教师作为与学生相对的一面,他们兼备导演、演员、观众三职于一身,而发挥着他们的作用。教师是导演。大至一学年、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小至一单元、一篇课文、一节课的教学程序,无一不是教师殚精竭虑策划而成。整个教学计划、教学程序的科学性、严谨性,决定于教师这一特定导演的素质水平。为了做好“导演”,教师要有渊博的“一桶水”,要有整体驾驭的能  相似文献   

9.
康思悦 《现代教学》2013,(11):62-62
导演和教师有相同之处吗?有。导演准备好“剧本”到“拍摄场地”指挥,如同教师准备好教案进入课堂上课。但结果却大有不同,演员会随着导演的意思按部就班地演好一个个角色,遵守编导精心安排的剧本。而学生思维大胆,不受约束,在课堂上往往会演绎出教师设计不到且意料不到的精彩。作为一名智慧型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鲜活的资源,叩开学生深度思维的大门。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 有人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作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戏本身是演员去演的,但导演好坏对演出成功与否是起重要作用的.要演好戏,导演首先要启发演员使之进入角色,然后才能谈表演技巧.如果演员还是嘻嘻哈哈,就叫他登台演悲剧,是没有不失败的.在教学中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有人把教师比喻为“编剧”,有人把教师比喻为“导演”,也有人把教师比喻为“演员”。当人们意识到单一的角色,不能代表教师的形象时,还有人说:教师=“编剧”+“导演”+“演员”。乍看起来,这些比喻颇有艺术色彩,有某种道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比喻既有悖于新的课程理念,也不符合教学活动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不再是“编剧”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形象地比喻为编剧,颇有艺术色彩。有人甚至将教学设计和编剧创作的剧情作了一个对比:复习导入(序幕)—传授新知(情节发展)—课堂讨论(剧情高潮)—概括总结(结局)。…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为地理教师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作为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实践者 ,面临课改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要做探究学习的合作者 ;要具有创新精神 ;要做地理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课堂教学中要变“演员”为“导演”,对学生学习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按照公安部关于岗位培训的要求,我校从一九九一年起开始举办了公安科、所、队长岗位培训班。到目前为止,已办了3期,培训了127名科、所、队长。在岗位培训中,我校针对学员的特点,对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采用了“教师当导演、学员当演员”的教学方法。由于采用了“教师当导演,学员当演员”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14.
坦率地说,笔者反对如此一说,即把课堂诠释为一个“舞台”,把老师和学生分别比喻成“导演”和“演员”。“导演”之与“演员”,这一说法看似从某种角度上体现了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但难免已滑向“表演秀”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演员”的角色,独自占领45分钟的课堂时间。在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犹如“导演”,指挥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表演”。即使是在教育技术发生了重大改变——多种媒体被引进课堂的时代.教师的“导演”角色也依然没有改变,学生是完全根据教师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6.
笑话二则     
拒绝拍摄电影导演准备拍摄一个人与虎在一起嬉戏的镜头,可是演员坚决拒绝拍摄。“别害怕,”导演对演员说,“这头老虎是动物园里出生的,它是叼着橡皮奶头喝牛奶长大的。”“这能说明什么?”演员说,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教法,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教师应变“教会”为“会教”,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全社会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语文教师就“将课堂让位于学生”“应以学生为主体”已形成了普遍共识。于是有“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的提法。这确实是教学观念的巨大进步。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稚嫩的思维方式对知识的理解还更多停留在感性上,离开了教师必要的示范,分析,综合,教学效果将难达预期目的。因此,教师应做到:既要是导演,也要当演员,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一、互动参与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实践体现1.在文学作品中互动参与,必将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教材从教学需…  相似文献   

19.
一部成功的电视剧,演员的表演是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导演对剧本的把握,对表演的策划,对场景、效果等因素的构思。同样,教师在课堂上要成为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导演”,使课堂结构的安排更加严密、合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备每一课时,都要对本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掌握得明明白白,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胜任“导演”的角色。教师导演得好,学生才能和你配合得好。因此,教师平时对每个学生的思想差异、行为表现、心理特征,都应该透彻了解,以便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只有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由知识的拥有者向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化,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教互学的共同体,作为数学教学,它不仅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方面,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主动地、乐意地获取数学知识。老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要从表面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中,靠教师的“表演”技艺和“导演”的艺术创造,让学生在生活和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探究数学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