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女作家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品,而“自传性写作”是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该文试图从传记文学研究的角度,对小说文本中表现出的自传性进行分析。通过论述自传性在该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所获得的文本接受效果,阐明了自传性写作对该文本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以此来探索自传性之于现阶段女性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代表作之一,“自传性写作”是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作者打破小说和自传的体裁疆界,把生活真实的自传事实纳入虚构的小说框架。互文性、私人性、身体性、真实性四个维度,体现了小说的自传性特点及自传性在该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和新时期的女作家由于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小说的主题指向便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女强人策略”作为新时期的女性主义小说主题指向之一,比“五四”时期更大胆、更深刻地表现了知识女性在事业与婚姻家庭关系中所处的两难处境和复杂的感情世界。本文通过对两个时期作家作品的比较、感悟,揭示出女性独立的意识和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使女性向以家庭为手段、贤妻良母的女性价值所隐含的男性中心主义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女作家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20世纪90年代女作家卫慧的小说《上海宝贝》同为女性作家讲述女性与都市、女性与欲望之间的文本。但《莎菲女士的日记》凸显着鲜明的女性意识;而《上海宝贝》则是一种迎合男权审美和价值标准的展示,一种“性别秀”。本文引入身体写作这一理论对两个文本进行细读比较,从而对女性写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不论从哪个意义上说,苏育的小说创作都可谓典型的妇女写作。现代文学史上,“五四”新文学虽产生了一批女作家,改变了向来由男作家一统天下的创作格局,给男权话语带来别样的文学景观办五·四女作家创作中流露出的性别自恋倾向),这类“妇女写作”虽带有朦胧的女性主义特征(男女平等的启蒙意识是同“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时期紧密相联的),但实际是权力——话语的补充和再述。五四新文化落潮后,女作家创作的逐渐中性化倾向虽经萧红异军突起的创作改变了某种轨迹,但就其创作的意识形态性质来说,仍然未具妇女写作的基本特点,正是在…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女性小说大多以自传体式文本表达她们的诉求和心声。她们的小说强调族裔历史和经历变迁,具有极强的自传性。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主要探讨女性主义的文学传统,关注女性被分裂的身份。女性主义批评以历史穿线和自传的方式来观照女性的种族、阶级、性别与身份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文学创作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蔚为大观,可是在女作家所谓的“个人化”写作大潮中,对女性生命意识的发掘更多地指涉身体欲望,倾向于个人“性”的解放或性欲的放纵。与此不同,铁凝小说没有对性场面、性行为细节赤裸裸的生理描写,也没有与历史疏离的纯粹躯体欲望言说,更找不到男权话语意欲窥探的欲望对象。铁凝的小说着力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环境中,表现女性集体无意识的性心理和性行为,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以降,女作家从性别角度来反对“男性霸权”,书写女性心理、女性主体意识,以及试图建立女性话语的“女性主义”小说有不断深化的趋势。最初有张洁、张辛欣小说体现的对男性压抑的反抗及对女性自身价值的呼唤;八十年代中期铁凝、王安忆小说中出现了女性的性意识、性心理,女主人公开始以一个女人的面目亮相;九十年代至今则出现了一大批更典型的“女性写作”的本,如陈染、林白、海男、徐坤等的作品与前两个阶段大异其趣,这些女作家力图颠覆男性话语及权力,夺取应该属于女性的一切权利,所以小说中常书写女性的心理体验、意识、欲望及女性的生命状态等,书写话语也区别于男性话语的理性与条理化,有很强的情绪化、感官化、零散化特征,有评论家称之为“躯体修辞学”。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现代文学女作家谢冰莹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 ,尤其是小说《女兵自传》与同时代的茅盾、蒋光慈等反映大革命时代知识女性在时代浪潮中前进的小说做了比较研究 ,这些作品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妇女要求民族解放、个性解放和追求美的历程中的跋涉足迹 ,展示了中国妇女在大革命时代洪流里激流勇进的壮丽画面。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的战争》和《私人生活》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对传统的男性文化发起挑战,同时也陷入困境:强调女性主义又带有强烈的男性印痕,突出女性的自恋又陷入对男性的依恋、自传性写作的狭窄。困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文学的进步,透露出女性主义面临的问题,而困境的解决既有赖于男性文化的视角转换,更有赖于女性主义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回顾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女性小说创作历史,寻找并分析了当代女性小说创作承继的四个方面的书写传统:一、对女性形象的立体呈现和“自传体”式的自觉运用;二、对巨型“寓言”的僭越;三、对“女性”和“人”的双重关怀;对“神性”叙事话语的反拨。  相似文献   

12.
从五四文学革命所涉及的语言形式、思想内容以及尝试新诗写作等三个方面对傅斯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为进行分析 ,肯定他对推动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个人叙事方式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女性自我话语权威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女性文学从五四时期开始,其个人叙事文本经历了从简单明了的日记体到复杂多姿的“私人”自传体的流变,这一进程中反映出女性文学对自我话语权威逐步建构的历史行程。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沿袭了两千多年,虽然在“五四运动”中惨遭淘汰,但直至近年来仍有毕耕先生等提倡“文言复兴”。其实,白话取代文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我们应当在坚定白话文道路的同时,还要吸取古典文学的精髓,创作出更多、更新的作品,从而开创中国当代文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关注五四以后出现的一批"娜拉型"话剧."出走"在"形式的意识形态"层面的意义,是本文解读的重点."田亚梅"们的"出走",是作为女性解放运动"引路人"的男性知识分子们的现代想像与性别焦虑.  相似文献   

16.
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的文类一直是评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人认为它是虚构故事,有人认为是自传或他传。汤亭亭将自传、他传与虚构融为一体,革新了传统自传的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文学革命与"两个翅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翅膀论”是在“新儒学派”、“国学派”、“鸳蝴派”否定“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下 提出的,这是个错误的理论。它贬损、攻击“五四”新文学,粉饰“鸳湖派”的错误倾向,故意在严肃文 学、通俗文学与低俗文学之间制造混乱。  相似文献   

18.
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穿五四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线。《晨报副刊.诗镌》作为新月诗人的主要的文化阵地,对于其诗歌理论及其创作的远扬起着很好的传播作用,并成就了前期新月派的声名。而新月诗人的文学主张推动并奠定了《晨报副刊.诗镌》的形成及整体的创作基调,在一定程度上辉耀了《晨报副刊.诗镌》。可以说二者互为依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觉醒与困惑--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爱情抒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时期。从历史纵向上看,它打破了男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初步觉醒的女性情怀,发出了步入社会、创造人生、追求爱情、人格独立的呼声,为中国的女性文学打开了道路,具有开拓意义;从横向上看,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男作家所无法替代的女性心理情怀和艺术气质,加入了"五四"文学的大合唱。本文从创作实际入手,着重考察"五四"女性文学中关于爱情的抒写,突出其"觉醒而又困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大众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条重要的发展脉络。“五四”时期诞生的平民文学观念开启了一条对平民社会“启蒙 认同”的思想认知传统;1928年创办的《大众文艺》表现出“左翼”文化阵营内部对“大众化”问题的歧见;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使中国现代文学的“大众化”趋势加速向“左”转,“大众化”被等同于“普罗化”,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失。因此,五四至抗战期间现代文学“大众化”趋势的内部实际上具有一个“双重指涉”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