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人体语言的定义及其在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中的表现形式,并阐述了人体语言在流通服务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人体语言与馆员形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谓人体语言?人体语言与馆员形象有何联系?这些问题,对许多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馆员来说,也许很少想过。尽管如此,每一个人却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人体语言,并且通过人体语言向读者展现着自己的生动形象。然而,对许多馆员来说,并没有意识到人体语言对形成最佳馆员形象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以至由于对人体语言认识的欠缺和运用的失调而损害了自己的良好形象,甚至影响了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实现。为了引起各类图书馆领导和广大图书馆工作者研究“人体语言与馆员形象”的兴趣,本文拟从人体语言及其特征入手,就人体语言与馆员形象的关系,人体语言展现馆员形象的主要方式,以及如何完善馆员形象的问题提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3.
时骏 《新闻与写作》2001,(10):17-18
体态语是当代语言学家从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那里借用过来的术语,是指能够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信息的人体姿态、动作和表情的语言。如成语中的手舞足蹈、袖手旁观、促膝谈心;北京话中的打一巴掌揉三揉、睁一眼闭一眼、胳膊拧不过大腿等等。显然,体态语只是个比喻的说法。它并不是“形声”意义上的语言,而是通过视觉感受到的,具有表惰、达意、传神、暗示、指代以及传播信息等功能的“无声语言”。由于体态语跟口头语言之间存在一种水乳交融,虚实互补的关系,语言学巾又称之为副语言。 那末,体态语言在新闻语言中又占一个什么位置…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传播方式,主持人依靠口头语言、人体语言和电视语言把节目思想传递给观众,这些语言的综合运用是电视传播媒介的一大特长,它是全息性的。而人体语言是一种具有一定语义的伴随语言,与有声语言同步发出或夹杂在语流之中,运用恰当对有声语言具有强化、补充、丰富、修正的作用,进而使节目更具个性魅力。   一、准确定位   不同的节目需要主持人有不同的个人形象,只要与节目的追求相吻合,将节目要求同本人秉赋、特长相结合,使两者相得益彰,才会赢得受众的青睐,因而节目主持人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随着…  相似文献   

5.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广泛进入家庭之后,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逐渐从报纸、刊物和广播扩展到电视,也就是从以文字语言和有声语言扩展到了有声语言和人体语言相结合的双渠道传播方式。人体语言,是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或强化情感,增加传播效果。人体语言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可以推定,人类最早的信息交流中  相似文献   

6.
<正>电视是一门视听兼备的传播艺术,重视有声语言固然重要,但对时时处处作用于视觉的人体语言同样不能忽视,特别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人体语言在传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的电视荧屏上,无论坐播、站播还是走播,其人体语言的样态都更加丰富,对针对性和分寸感的要求更高,由此产生的节目可看性、真实性、时代性无不受到电视主持人人体语言效应的影响。准确、优美、富有表现力的人体语言是主持人的需要,更是节目的需  相似文献   

7.
王瑞金 《大观周刊》2011,(35):24-25
隐喻是一种利用已知事物来理解未知事物的认知手段,人类以自身结构去认识世界的人体隐喻也是隐喻中的一种常见方式,而人体中首、尾也是经常被用来指代时间、空间等概念。本文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head(苔/头)和tail(尾)隐喻的不同,揭示了其跨语言、跨文化的共性及个性,在认知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电视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的唯一沟通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眼神、表情、身姿、手势、修饰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关联,与受众更好地沟通,因此,非言语讯息的运用,对电视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非言语讯息,别称人体语言,身态语言,形体语言,行为语言等,对于口头语言来说,上述这些称谓是转意上的语言,就是说它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但又能起表意的语言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视节目主持人应注重运用好人体语言,它是传达信息、交流沟通和审美效果的需要。一些传播学家认为,仅仅是脸部表情就可传递55%的信息,而声音只传递38%。由此可见,人体语言在传递信息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如果两位主持人联袂主持节目,当其中一位在报告信息、阐述观点或发表议论时,另一位或微笑或漠视,或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观众对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挑剔,这就需要主持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个性魁力,使自己的主持风格鲜明起来。注重个性魅力不能不研究人体语言。人体语言是一个人整体性格的表现及人格特性的皮映,更多的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很难压抑和掩饰。弗洛伊德说,没有人可以隐藏秘密,假如他的嘴唇不说话,则他会用指尖说话。也有传播学者认为:在面对面的信息传递中,35%是通过语言获得的,而65%则是通过非语言获得的。更有学者认为,从非语言(人体语言)获得的信息超过65%。可见人体语言在传播…  相似文献   

11.
论文献检索语言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玉麟  文榕生 《图书馆》1995,(4):1-4,20
文章阐述了分类语言、叙词语言、自然语言作为文献检索语言在实际检索中的优缺点,揭示了文献检索语言在现实检索中的部分困惑,认为检索语言应与科学发展、用户需求、检索手段相适应,指出自然语言更符合机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跨语言信息检索理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宇锋  黄敏 《图书与情报》2006,35(2):79-81,84
随着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趋势,跨语言信息检索日益成为信息检索领域中的重要课题,跨语言检索可用一种提问语言检索出用另一种语言书写的信息。文章主要对跨语言信息检索理论应用研究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在专业领域数据库中的应用提出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毛薇薇  陆之瑞 《传媒》2015,(13):56-57
副语言从专业角度来说是信息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现代语言专家索绪尔(20世纪瑞士语言学专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后人称他是现代语言之父)把人类的“一切信息传播活动归结为符号传播”,又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指除了语言文字以外的各种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负载信息的一些标志或记号,如体语(人体表情、姿态和动作等)、服饰、图形、陈设布置、时空距离、运用调节等”.  相似文献   

14.
于永江 《新闻传播》2007,(9):46-46,48
体态语,也叫“人体语言”、“态势语”等,是指用表情、动作、体姿来进行思想交流、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手势语则是体态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由手指、手掌、手臂发出的能够承载交流信息的动作。  相似文献   

15.
论知识组织中的语言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分析了知识组织中的检索语言和语言的关系,阐述了其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上的特点,提出了检索语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者认为,人们在面对面交谈时一条信息传递的全部效果中,只有35%是通过语言获得的,而65%是通过非语言获得的。作为视听兼备的电视传播,除了语言这个信息的主要载体外,非语言符号,尤其是节目主持人的人体语言在传递信息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电视主持人通过人体语言传递信息,与听众交流沟通思想情感,以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这是有声语言所无法代  相似文献   

17.
孙思习 《图书馆建设》2004,(1):109-109,112
以一种感性的眼光,用比较别致的富有张力和弹性的语言,描述了生活中的张爱玲、创作中的张爱玲、爱情中的张爱玲,以及她作品的特色、语言的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服务工作中语言的作用尤其重要,它不仅涉及到馆员的自身素质与修养,还直接反映出全体馆员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本文对服务用语及体语进行了探讨,对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应如何运用人体语言提高服务质量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9.
杨卓光 《新闻窗》2006,(1):54-54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新闻报道中的人物语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和思想境界,是最具感情色彩的东西。新闻作品的语言运用好了,读者就喜欢看,反之,则不会吸引人。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具有独特语言特色的地区进行新闻采访报道时,如果能汲取一些独特的语言对话,并将之准确地反映和把握,无疑会让其新闻作品添色生香。因此,在新闻写作中提高驾驭语言的本领,是写好新闻的一个关键。笔者在长期的新闻采编实践中,经过推敲归纳后发现,准确把握新闻报道中的语言运用,会大大增强新闻作品的魅力,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蔡新中 《当代传播》2006,(1):105-106
传媒担负着向大众传播知识的任务,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和使用要求尤为严格。无论何种传媒,都应自觉规范词语用法,避免语言不规范带来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下传媒语言应用中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传媒语言运用中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