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 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改进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包括许多化学反应,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高中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P.56的“图3—8光合  相似文献   

2.
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例题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生物复习中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高考的热点。本文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常考的知识点作一简单归类,来帮助同学们搞好复习。一、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场所、过程和产物例1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C.叶绿体基质中可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D.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解析光合作用根据是否需要光,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需要光,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暗反应…  相似文献   

3.
范欣 《生物学教学》2005,30(4):35-35
在人教版《生物》选修课本第二章有关光合作用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有三个阶段:一、光能转换成电能;二、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三、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时。在课本中,第一个阶段的图示说明很容易理解,但是课本第二个插图有两处光照,分别转换成能量ATP和NADPH,在高中阶段不深入讲的情况下,很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4.
<正>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合作用的全过程都能在同一个叶绿体内完成吗?我们知道,绿色植物的碳同化存在C_3途径(卡尔文循环)和C_4途径。由于C_3植物和C_4植物的叶绿体结构和物质基础是有差异的,因此,光合作用过程进行的部位分两种情况讨论。1 C_3植物光合作用的部位C_3植物的叶绿体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典型的结构和物质基础。其结构包括双层膜、基粒和基质,物质基础包括能吸收、传递、转换光能的色素和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等。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分别在同一个叶绿体的基粒和基质中完成。  相似文献   

5.
课本插图不同于教学插图,学生人手一册,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一幅好的插图,可以充实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加强教材的说服力,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面对繁多的课本插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归类、分清主次,并逐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图”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世界地理下册第六章概述中的四幅主要插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运用的:  相似文献   

6.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叶绿体中色素吸收的光能主要用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光反应阶段主要进行2个反应:  相似文献   

7.
<正>生物学中有很多过程或生理反应是单方向的,不能逆转,也有很多操作步骤的顺序是不能改变或颠倒的,否则就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本文就高中生物学中一些"不可逆性"问题进行分析。1方向类不可逆问题1.1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和ADP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不可逆光合作用中,ATP是光反应阶段的产物,为暗反应阶段C_3的还原过程供能。因此,ATP在叶绿体中从光反应的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向暗反应的场  相似文献   

8.
向美玲 《小学生》2013,(5):38-38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非常广,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教材。一、应用题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素质小学应用题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插图应用题;二是图文结合的应用题;三是补充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四是文字应用题。通过应用题教学,学生素质将会有较为全面的提高。插图应用题是一幅图,学生通过观察图上的内容,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式解答。这类插图应用题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图文结合的应用题,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解题能力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补充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字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很大比例,这类应用题的内  相似文献   

9.
汪海 《考试周刊》2014,(31):158-158
<正>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课本中有大量插图。插图与文字并重作为生物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插图浓缩和承载了生物科学的概况以直观形象、简明生动为特色涵盖了丰富的生物学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插图不仅可以提挈课本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促进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几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利用教材中插图探索生物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插图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是课文语言的形象再现.阅读心理学认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把语言文字与自己头脑中已有表象结合起来,实现文字与图像的互换过程,在想象、联想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儿童学习心理学也表明: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插图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了表象,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领悟文学插图这一"特殊的艺术语言",捕捉其所"隐含的非常丰富的文学信息",从而创造性地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的确是个颇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