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裕固族是我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而该民族的特色文化现象——裕固民歌则因其所处的特殊的民俗环境而成为最具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裕固族民歌音乐风格奔放、嘹亮、开阔,曲调优美悠长,节奏明快,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快餐文化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衍生品,在当代审美文化中是最具活力的文化形式之一.快餐文化借助现代媒体和商业手段逐渐取代精英文化的地位,致使审美文化的传统格局发生变化.快餐文化对单一的传统雅文化的创新新带来突破,它在催生新的文化制度的同时,也给人们和社会生活带来许多的负能量.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长调民歌是内蒙古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发展,环境变化,改变了草原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长调民歌生存的物质基础。在文化成分日益复杂的大环境中,站在民族文化弘扬的角度,就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进行深入思考,开辟长调民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大运河民歌指流行流传于大运河船民、渔民和沿线居民中的民歌俗曲.这些民歌俗曲的传播接受,以大运河为依托,具有因河而生、依河繁衍、沿河流转的特征.大运河民歌是大运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大运河沿线区域的风土人情与民众的精神信仰、生活方式等内容.大运河民歌是宝贵的文学文化遗产,重视、加强大运河民歌的整理研究,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助力大运河沿线地区打造最富文化内涵、最具地方特色、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运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大运河文化资源整理研究与开发利用的多赢.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作为音乐的中心部分,民歌的起源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的体载、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陕北民歌结构简洁明快,曲调悲壮苍凉、粗狂高亢,描绘出黄土高原无际、空旷的自然环境和生存在这里的人民群众的感情世界。陕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对陕北民歌风格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文化思潮作为当代社会人类精神图景中最具影响力的音符之一,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从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基本构成、后现代文化思潮基本旨趣、研究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方法等三个方面,对后现代文化思潮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关于音乐中的"信天游"研究由来已久,有着众多的文章,因此可看出信天游的重要性。陕北民歌广泛流传,信天游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此民歌中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在众多研究信天游的文章来看,主要涉及到歌手、文化比较、语言、曲式结构、演唱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赵永固 《成才之路》2012,(27):73-73
正京剧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京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弘扬民族文化"的学习。而在浩如烟海、异彩纷呈的民族民间音乐中,除民歌、民间乐曲和地方戏曲外,最具艺术价值且又影响广泛的民族艺术,当属被称之为"三大国粹"之一的京剧了。在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苗族民歌探析——以“飞歌”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黔东南苗族民歌以其聚居区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功能来看大致可分为:飞歌、游方歌、风俗歌、叙事歌、仪式歌、儿歌。“飞歌”是黔东南苗族歌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是苗族民歌中的一块奇异的宝石,是苗族民歌歌唱艺术中的瑰宝。“飞歌”在苗族民歌中具有独特的演唱形式与结构特点,其音调高昂、节奏自由、旋律起伏性大、音域宽广。  相似文献   

11.
《威尼斯商人》这部喜剧中的夏洛克并非是一个喜剧人物。对契约的忠诚反而导致了他生命的阴郁。然而他的命运只是几千年来犹太民族的一个缩影写照。从上帝与摩西立约起,这个民族无论在农耕社会还是发展为商业文明便一直守望着。他们追求平等、自由,讲求诚信,这构成了他们守望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汉族人命名最常采用的一种命名方式就是表意命名,即在人名中包含一定的意义。社会化的发展,变化影响着表意命名的内涵和形式的变化。而表意命名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化的状况和变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改革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民内部各种矛盾出现多发多样的复杂状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所在。各级领导都要不断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把山歌纳入现代文明范畴的"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体系的同时,须意识到现代想象重新建构的关于歌俗的历史书写,并不足以体现山歌之风的整体内涵及社会意义。具体地域社会生活中的对歌风俗是具体人群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仪式性且流动变化着的群体活动,人们在对歌中历史性地呈现着地方社会观念及结构的"变"与"不变"的内容。研究中只有还原山歌与人群、社会及历史之间真实的联系,才能体会到山歌之风对现代社会更深刻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社会民众能否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新的社会生产者,是迎接现代科技进步挑战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为民众提供学习机会,创造培训条件,以积极开展全民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本国竞争能力、保持国家先进地位的基本手段。为了迎接社会现代化进步的挑战,强化市民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工程,文章主要探讨了加快提升市民素质的基本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等方面的和谐关系,它体现出的伦理是一种人本的定位和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其实质是依靠人,更要规范人。为此,需要一种新的伦理观来引导。“八荣八耻”的新时期荣辱观就是这种最适合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伦理观。新时期荣辱观能培养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主体,能规范人的理念和行为,其本身也融入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社会的变迁影响着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变化又反映着社会的发展,二者处于“共变”之中。语言系统中,词汇是最活跃的变化因素,它能迅捷、灵敏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发展,汉语新词语“XX体”词族的出现反映着当代社会中网络文体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语言及语言功能的关注。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对已出现的“XX体”类新词的产生机制以及产生原因、社会语言学功能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揭示语言与社会的共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将是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世纪,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高等教育在21世纪人类发展中将起着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党的十六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更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高校的三大任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其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就是要把我们的人口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大国.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龙头,高等教育的基本形式是高校[2].高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高的基础,而高校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着重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时间的路径进入司马迁的思想世界,就会发现时间是社会的二元结构———天与人之间的中介。时间的变化,既是天的变化律,也是人的变化律,二者的交互作用,就构成了改朝换代的历史。改朝换代是通过"革命"的方式实现的,任何一次"革命"都在"承弊易变"中推动了文化的发展。"革命"的时变律就是"三五之变"。  相似文献   

20.
青年不仅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也是重要的建设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青年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已成为重要的力量。青年是人力资源生成的最佳时期,共青团组织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自觉地参与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履行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社会职能中,做好党的助手和政府的帮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