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烤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全国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阜新的烤烟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阜新市现有种植烤烟面积8万亩,由于其土质和气候适宜烤烟生长,而且品质优,深受烟厂的好评,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加快该种植业的发展,本文把滴灌技术应用到烤烟生产中,提高了水利用率,而且在节水的同时.增收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碗豆套种玉米技术是平罗县高庄乡和灵沙乡的农民近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创新出的一种全新高产种植模式。据统计,2010年两乡种植面积2000多亩,平均亩产玉米740公斤,平均亩产碗豆180公斤。按碗豆市场价4.5元/kg和玉米市场价1.86元/kg计算,实现碗豆亩产值810元,玉米亩亩产值1376.4元,两项合计2186.4元,扣除机械、肥料等投入每亩400元左右,最终实现亩产效益为1786.4元,高于两乡粮食种植的亩产值,实现了很好的增收效果。目前,该项套种技术已成为高庄乡和灵沙乡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滴灌     
一、滴灌近况 滴灌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化的灌水技术。它是利用低压管道和滴头,把水和液态肥料自动地输送到作物根系发达的土层上,满足作物的需要。1965年澳大利亚开始试验滴灌,1974年发展到15万亩。1970年,美国开始建立第一批经营性质的滴灌系统,灌溉面积约9000亩。1974年发展到45万亩。根据1974年资料,美国每年滴灌面积增长75~100%,并且打算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滴灌面积增加到130余万亩,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滴灌面积的总和。为此,美国在许多大学设立了滴灌方面的课程,开办了专修班,也有许多专家从事  相似文献   

4.
大豆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试验条件下,测土配方施肥较空白亩增产76.2kg,增产比率达62.4%,亩增效91.98元,较常规施肥亩增产12.2kg,增产比率达6.6%,亩增效15.20元;通过测定,大豆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为65.6%;对秋收实际大豆亩产与目标产量进行比较,偏低1.7kg,目标产量吻合度为99.15%。  相似文献   

5.
大豆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试验条件下,测土配方施肥较空白亩增产76.2kg,增产比率达62.4%,亩增效91.98元,较常规施肥亩增产12.2kg,增产比率达6.6%,亩增效15.20元;通过测定,大豆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为65.6%;对秋收实际大豆亩产与目标产量进行比较,偏低1.7kg,目标产量吻合度为99.15%:  相似文献   

6.
棉花膜下滴灌工程设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膜下滴灌经过多年的推广与实践,现已逐步发展成为最为经济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对新疆兵团农七师124团2000亩棉花滴灌工程进行了典型设计分析,阐述了棉花滴灌工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徐平  隆英  革文清 《西藏科技》2004,(3):24-25,30
为引进新的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在日喀则市年木乡、朗县堆巴塘进行西瓜示范种植工作,平均单产达到2000kg/亩以上,每亩纯收入3000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就西瓜在我区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冬小麦的经济合理施肥。在以施微肥为肥底的基础上,各施肥处理均比对照有显著增产效果,增产率达0.27%~17.84%。不同处理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也都有所增加。但施肥量过大,易引起小麦倒伏。在该试验条件下,产量模型为y=-3.3009x2+29.297x+463.43(R2=0.9847**),最高产量(598.32kg/亩)的施肥量为45.7kg/亩,经济合理施肥量为40.1kg/亩,施肥利润为687.1元/亩。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黄河中游地带,全区含晋、宁全部和陕、甘、青、内蒙古、豫的大部或一部共287县(市、旗)。总土地面积62.87万km~2,人口8126万,耕地17568万亩(1985年统计数,调查数为28600万亩),分别约占全国的1/15,1/13及1/8。 粮食生产是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社会历史等众多原因,本区粮食生产区域差别大,大部地区生产低而不稳,不能自给。近年粮食平均年调入量达15—30亿kg,运粮费耗资4—8亿元。粮食已成为本区各业发展和能源重化工基地开发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1985年全区粮食作物种植1.52亿亩,占作物总播面的79.3%,总产2307.1万t。人均占有量283kg,较全国人均364kg低28.6%。  相似文献   

10.
今年,我县少数村民采用上茬豆角覆膜,下茬胡萝卜混种小白菜的种植模式,豆角平均亩产1700公斤,平均单价1元/公斤,胡萝卜平均亩产3000公斤,平均单价0.3元/公斤,小白菜平均亩产250公斤,平价单价0.4元/公斤,年亩产值平均2700公斤,亩纯收入2000多元。  相似文献   

11.
威宁县位于贵州省西部的乌蒙山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苹果树生长。5年改造后,除高接换种未完全挂果外,红富士品种树形好,树势强,病虫草害轻。改造前亩产63kg,平均售价0.60元/kg,改造后2006年亩产2100kg,平均售价1.20元/kg,效益好、示范推广效应大。  相似文献   

12.
罗德一 《内江科技》1997,18(2):32-33
近两年来,我区根据不同地域性、不同季节性和生产连续性的特点,实行旱地改革,收到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1989和1990两年间,在38.52万亩旱地中的25.74万亩粮食作物,有11万亩实行耕制改革后,平均亩产粮967公斤,亩产值1001.95元(含附产物、下同),每亩纯收入476.95元。比未改制增加纯收入131.45元。耕制改革后每投1  相似文献   

13.
充分利用垄作水稻田生态系统和结构,将稻-菌-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亩可增产9.81%,收获鲜鱼52.5kg,采收平菇(榆黄菇)80kg,增加收入354.7元。  相似文献   

14.
习耀国 《资源科学》1990,12(6):52-55
一、陕西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陕西位于我国黄河中游地区。全省土地面积20.56万km~2,占全国的2.14%,居全国12位。总人口1986年为3042.6万,占全国的2.87%,居全国第16位。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为304.45亿元,占全国的2.02%,居全国第20位。其中农业总产值87.2亿元,占全国的2.17%,居全国第18位。农村社会总产值150.95亿元,占全国2%,居全国第18位。其中粮食收入39.6亿元,占全国2.67%,居全国第15位。1986年全省人均占有量:粮食为319.4kg,居全国16位,棉花1.4kg,居全国第14位;油料lOkg,居全国第19位,烤烟1.64kg,居全国第7位,水果14.96公斤,  相似文献   

15.
永康市江南蔬菜基地.2002年种植早春番茄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平均亩产4500千克,产值达9000元,扣除成本,每亩纯收入4518元。2003年种植面积扩大到20亩,从目前生产销售情况看,亩产可达5500千克,亩产值可达5500元,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模拟根系分区交替滴灌对茄子生长与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贤赵  宿庆  衣华鹏  谭春英 《科技通报》2005,21(2):147-152,165
通过玻璃土箱试验模拟了交替滴灌方式、固定滴灌方式和常规滴灌方式对茄子生长、根系分布和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滴灌使灌溉用水效率明显增加,产量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达58.0kg/m^3,可节约用水30%以上并增加产量;交替滴灌减少水分入渗深度,刺激根系生长,明显提高根密度.并在土壤中分布均匀:交替滴灌通过部分根区干燥产生根源信号调节气孔行为,使蒸腾速率明显降低,而植株光合作用没有受到明显影响,使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探讨微量元素锰对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锰0.07kg/亩的处理和施用硫酸锰0.14kg/亩的处理与没施锰肥的处理相比,玉米亩增产分别为85kg和34kg,增产率分别为11.03%和4.42%;施用硫酸锰0.07kg/亩的处理与施用硫酸锰0.14kg/亩的处理相比,玉米亩增产51 kg,增产率为6.35%。说明适量施用锰肥对玉米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毛一农厂拥有耕地350亩,小麦种植面积200亩,2006年选用石家庄市农科院研制的抗旱品种"石麦15",通过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石家庄中吉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的小麦测土配方涂层缓释一次肥,今年在一肥一水的情况下,使中、下等地力小麦亩产达到1012斤。与常年平均产量每亩750斤相对比,亩增产262斤,亩增收209.6元,总增产52400斤,总增收41920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到本世纪末粮食上“两个台阶,199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500亿kg,2000年达到5000亿kg,保证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kg的水平。必须拥有平均单产230kg的粮田22亿亩。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是摆在全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两薯(甘薯和马铃薯)资源丰富,增产、增值潜力很大。本文提出一种甘薯和马铃薯的增产、增值模式,称作“两薯双提技术”。增产指标是,把单产从全国平均的水平上提高2倍,即甘薯从1000kg/亩提高到3000kg/亩,马铃薯从750kg/亩提高到2250kg/亩,方法是依靠推广“两薯优健高增产法”;增值指标是在一般食、饲或出售薯干的基础上,把产值提高5倍,方法是依靠推广“两薯综合利用”。我们把增产、增值的这两项技术组合起来,集中应用在一个比较落后的贫困地区,收到了利用科学技术脱贫致富的效果,探索出了一条“两薯双提技术”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