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阙一都 《今传媒》2013,(2):99-100
导演陈凯歌以独特而宏观的历史视角和文人思维著称影坛,时代和命运让他对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既悲又喜、一言难尽的情感。无论是早期的《黄土地》《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还是近年来的《梅兰芳》《赵氏孤儿》都以历史文化为题材,倾注了导演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辨。本文将以他为电影《十分钟年华老去》拍摄制作的短片《百花深处》为例,选取电影选题、表现手法、象征修辞、音乐音响这四个方面,分析陈凯歌蕴育其中矛盾的历史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2.
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内地电影便曾经入选戛纳,但直到第五代导演进入戛纳电影节的视野,才开始打开局面。陈凯歌导演在1993年凭一部浓墨重彩的《霸王别姬》摘得了第46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为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十年风行抢占了一个至高点。而几乎拿遍了所有国际电影节大奖的张艺谋,惟独在戛纳影展没能折桂,1994  相似文献   

3.
陈凯歌是个悲剧人物,不是说他总是拍悲剧电影,也不是说他长得一脸悲剧相。《黄土地》一炮打响之后,人们记住了摄影师张艺谋,甚至后来一提《黄土地》,人们首先都想到的是张艺谋,似乎《黄土地》成了张艺谋名下的  相似文献   

4.
大匠张艺谋     
张艺谋是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上崛起的强力人物。说起近30年的中国电影,以他和陈凯歌为代表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充分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为东西方观众提供了一种审视中国的影像文本,使东方成为西方眼中的奇观,又使中国重新对自己的文化进行了定位与确认。张艺谋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5.
《霸王别姬》陈凯歌的颠峰之作,就目前来说,不仅他本人,而且此后的整个中国影坛都未能出现整体上超越此片的作品。如此的气魄和手笔圆了陈凯歌少年时想作伟大诗人的梦想,即使放眼世界影坛,这也是一部能够代表中国国家水准的电影诗篇。  相似文献   

6.
多年以前,陈凯歌以精英姿态和知识分子气质杀入影坛,在经过向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尝试失败之后,兜兜转转再度回归现实语境"当时给我们的感觉就好像是被老虎咬了一口。"陈红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无极》公映之后她与陈凯歌的感受。2006年,  相似文献   

7.
追溯当前还活跃在影坛并保持着相当影响力的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张艺谋、黄建新的创作轨迹,观照"第六代"导演张元、王小帅、贾樟柯的创作观念和创作现状,追问何以陈、张、黄能在影坛保持长久的影响力,"第六代"可否再走"第五代"的成功之路,电影导演的创作之路是否必须历经"转型",从而尝试总结一些规律和启示,以期引起研究者对"中国电影导演创作传统"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文艺电影,与商业电影一起共同构成了华莱坞电影的核心部分。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冲击下,华莱坞文艺片日益没落,大批文艺片阵营的导演转战商业片。然而,在国际市场华莱坞商业片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冲击国际电影奖项屡屡失败,但是与此同时作为东方文化深刻载体的文艺电影却时常受到国际电影节的青睐,这一现象引发了华莱坞导演的反思与转型。2014年,获得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艺术影片《白日焰火》和张艺谋导演的新作《归来》都在中国内地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其后陈凯歌导演的《道士下山》、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侯孝贤导演《聂隐娘》等文艺电影陆续入市。2014年被视为华莱坞文艺电影的复苏之年。  相似文献   

9.
十年前,陈凯歌以《霸王别姬》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的位置,了断了“少年凯歌”沉重的历史心结,也开启了中年凯歌长达十年的市场彷徨。十年后,他带着《无极》对中国电影票房最高峰发起冲刺,大有王者归来的气势。3.4亿元的投资、亚洲顶级电影精英、长达3年的制作历程,把《无极》变成了陈凯歌电影经历中一次终极挑战,一场输不起的豪赌  相似文献   

10.
十年前.陈凯歌以《霸王别姬》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的位置,了断了“少年凯歌”沉重的历史心结.也开启了中年凯歌长达十年的市场彷徨。十年后,他带着《无极》对中国电影票房最高峰发起冲刺,大有王者归来的气势。3.4亿元的投资、亚洲顶级电影精英、长达3年的制作历程,把《无极》变成了陈凯歌电影经历中一次终极挑战,一场输不起的豪赌。  相似文献   

11.
冯晓婷 《新闻世界》2012,(8):208-209,239
本文通过分析田壮壮2004年纪录片作品《德拉姆》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以及其如何呈现出一个介于过去和未来之间的藏族村落和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张艺谋小传     
张艺谋小传──摘自《名人传记》1993年12期原作:史国杰,张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拥有一个并不幸福的童年1951年夏,一个小生命悄然降临到了人间,他便是日后被喻为中国影坛第一,“鬼才”导演张艺谋。张艺谋出生在一个“有严重历史污点”的家庭中,父亲是位淳...  相似文献   

13.
李栋 《传媒》2016,(4):11-13
江平著《我与电影人的亲密接触》的6篇序文中,囊括谢铁骊、吴贻弓、吴思远、陈凯歌、田壮壮、张国立、徐静蕾等老中青三代电影人对他的支持.书中江平对1940年前出生的中国老一辈电影艺术工作者的追忆与缅怀,不禁让读者感叹他的好记性与好人缘,以及他对这些老艺术家真心实意的尊重与关心.  相似文献   

14.
《赵氏孤儿》是中国戏曲史上流传最广泛、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一出戏。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电影《赵氏孤儿》成功上映,该剧是陈凯歌在继承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的基础上,对“赵孤”故事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本文将从“赵孤”故事的历史演变说起,着重比较元杂剧和电影两个版本在思想主题上的不同。通过比较分析,望为《赵氏孤儿》此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已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传播现象。本文认为,这一现象不是某个单一因素所能决定的,而是张艺谋声望所获得的可信任度、《英雄》本身的艺术价值、制片公司成功策划与运作以及全社会对这部电影的关注程度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当电影《英雄》炒作得火爆的时候,报纸不断说张艺谋如何把《英雄》的拷贝把守得像是进了“二战”集中营,网上说记者在张艺谋讲话时频频打手机以示不尊敬,而一贯以前卫为楷模的《三联生活周刊》更是连篇累牍地给《英雄》发难,对电影的质量评头论足。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去看电影《英雄》。 就是这个看《英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2014年5月,一部《归来》震撼电影界,在电影上映之前,导演张艺谋就曾说,这是他对电影之路的归来,对早期张艺谋电影的回归。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这部电影的期待非常高,想看看又一部改编自严歌苓小说的电影,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在电影上映之后,各界评论不一。本文旨在从主题、情节设置、人物等方面,将小说《陆犯焉识》与《归来》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8.
第66届戛纳电影节当地时间5月26日闭幕,阿布戴·柯西胥执导的《阿黛尔的生活》获最佳影片奖。对于最佳影片,斯皮尔伯格评论说,这部电影里有3个艺术家:"两位女主演和导演,他们的贡献成就了这部电影。"1993年,"金棕榈"属于陈凯歌执导的"男同片"《霸王别姬》;20年之后的2013年,《阿黛尔的生活》的出现填补了"女同片"在戛纳电影节上的获  相似文献   

19.
陈佑松 《新闻界》2006,(3):48-49
去年年终,网络上出现了一部嫁接陈凯歌电影《无极》和央视法制栏目《中国法制报道》的搞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作者胡戈。  相似文献   

20.
<正>谈及当代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是无法回避的。他执导的作品,在中国影坛开创性地把影像风格化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自他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导演将镜头对准传统文化,挖掘带有中国印记的电影符号。称其传奇也好,神话也罢,张艺谋凭借着自身在影像上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在影像风格的塑造上,色彩是张艺谋一次次颠覆观众观影经验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他总是倾向于使用某一种高纯度、高饱和度的色彩,并用颜色来控制画面的信息传递,传达影片的主题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