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场极其野蛮的侵略战争,在民族危亡迫在眉睫的形势下,国共两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握手言和。实行了第二次合作,两党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联合救国的伟大事业,建立了必要的政治、物质基础。这在中国革命史上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下面就第二次国共合作对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作用作一具体探讨。 (一)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意味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和共产党“联蒋抗日”方针的胜利,极大地壮大了抗日阵营的力量。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的侵略战争。在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和组织“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而当时执政的蒋介石国民党统治集团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公开下令“侈言抗日者杀无赦”对日寇的大举入侵,实行不抵抗主义,企图以局部妥协退让来换取日本的停止进攻。一九三一年十月,蒋介石秘密派许世英赴日与日外相币原会谈,表示:“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部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以同意向日本……让出东  相似文献   

2.
“当着革命的形势已经改变的时候,革命的策略,革命的领导方式,也必须跟着改变。”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从1935年12月我党召开瓦窑堡会议到1937年9月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近两年时间,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政策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变化的结果如何?这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认识瓦窑堡会议后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变化,理解国共双方政策的转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以及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发动,都是很必要的。本文拟将论题限定在抗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此基础上,党又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的斗争史已经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发展和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认识。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密切合作历史的必然结果我国现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致公、九三、台盟等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亲密合作已有几十年历史。各民主党派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陆续成立时起,就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同共产党一起,共同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而斗争。抗战胜利后,他们又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卖国的政策,拒绝参加伪国大和反动政府。爱国民主人士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倒蒋介石独裁统治,中国才有出  相似文献   

5.
许多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文章,大都侧重论述共产党为什么与国民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而对国民党为何与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尚欠实事求是的深入分析。本文试图从这方面作一下探讨。以蒋介石集团占主导地位的国民党,1927年“清党”反共、破坏国共合作、叛变革命后,就成为勾结帝国主义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它对共产党和红军进行了将近十年的反革命“围剿”。到1937年,蒋介石国民党居然与誓不两立的中国共产党实现了  相似文献   

6.
(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以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号召,鼓舞了处在日本帝国主义血腥侵略威胁下的全国人民,促进了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发动“西安事变”,派兵拘捕了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实行民主政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全国形势朝着有利于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向转变。一九三七年二月,国民党接受国共合作的建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国革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巩固和平”、  相似文献   

7.
傅作义,民主革命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日本发动馒略中国的战争后,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发动了绥远抗战,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西安事变,时于蒋介石走上抗日的道路和第二次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作用。抗战期间,与共产党进行了真诚合作。解放战争后期,从国家与人民利益出发,接受了共产党的建议,使北平得到了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8.
重庆谈判,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人所共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公开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从此,中国共产党一直处于非法的地位。1927年至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主要是国民党新军阀的独裁统治,以反革命的武装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武装。直至1937年“七·七”抗战前夕,在共同的民族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面前,国民党的将领张学良、杨虎城顺乎民意,发动了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但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仍将中国共产党看成心腹大患,不断挑动磨擦。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一边命令日伪军只准受降国民党,一边积极调动兵力向解放区进攻,准备内战。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全民抗战的历史,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外敌入侵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经过不懈的努力,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敌,完成了驱逐日寇、救亡图存的伟大历史使命,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付出了极大努力,表现出了以各族人民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我国的侵略活动,1935年的“华北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控制了上海和华北,准备进一步灭亡中国,中国面临空前的民空危机.但是,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对内仍在致力于内战.蒋介石密电张学良  相似文献   

10.
《湘南学院学报》2019,(1):35-39
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达成了第一次合作,促进了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然而,1927年原本积极联合苏俄、共产党的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却突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了大批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分析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政治立场和思想转变的原因,对进一步了解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历史以及加深对蒋介石的认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与《四库全书》有关的古籍整理出版的三项工程相继在我国启动,其中,最新的一项就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多家单位的学者和图书馆工作者共同编纂的《四库禁毁书丛刊》,于1999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完毕。这套丛刊,收录了纂修《四库全书》期间被抽毁和全毁的书籍,共计311册(含索引一册),其中经部10册,收书16种,史部75册,收书157种,子部38册,收书59种,集部187册,收书402种,称得上是一项巨大的传统文化建设工程。《四库禁毁书丛刊》有以下几个特点:原始性。众…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创造性教学,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这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中学历史教师所关注。本文试从历史的生动性出发,对如何生动而客观地展现历史风貌,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作一探讨,以求方家教正。冥冥鸿荒,茫茫大地,自从有了人,地球便开始有了生气:茂密的森林里有了追杀野兽的呐喊;广袤的草地上有了采集植物的身影;夕阳西下的河边,人们在共享劳动的收获;寒风怒吼的山洞,人们围聚火堆而共眠。可以…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学史到教育学术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用”为目的、向西方倾斜而自我否定的学术心态、公式化的创作方式和形式化地追逐西方学术新潮以便迅速在中国加以运用等的结合,是中国现代教育学的重要传统,它导致了中国教育学在文化上的双重隔绝:既隔绝于中国文化历史传统,也隔绝于西方文化历史传统。要改变这一状态并使教育学保持必要的文化张力,理应把传统教育学术纳入研究视野,从教育学史拓展到教育学术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中国史学史教本》中有误的人名、地名、书名、年代、概念进行了勘正。  相似文献   

17.
汉语是汉族人民的语言。尽管有各种方言的存在,但它完全可以用汉族人民的历史来加以解释。汉语在它的历史发展中与周边的民族语言以及异域语言不断地接触,它们深刻地影响着汉语的面貌。语言的历史与人民的历史是密切相关的,研究汉语应该结合汉族人民的历史来展开。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实验阶段,新课程与现行的教学体系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历史教育与时俱进,历史课程标准即将取代现行的历史教学大纲,这意味着什么?本简要回顾了百年历史教育中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演化历程,对现行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课程标准作了一些对照,着重介绍了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内容,从而说明了由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代替历史教学大纲是我国历史教育的演进与发展。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历史教师应尽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育的演进:从历史教学大纲到历史课程标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实验阶段,新课程与现行的教学体系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历史教育与时俱进,历史课程标准即将取代现行的历史教学大纲,这意味着什么?本文简要回顾了百年历史教育中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演化历程,对现行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课程标准作了一些对照,着重介绍了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内容,从而说明了由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代替历史教学大纲是我国历史教育的演进与发展.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历史教师应尽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0.
比较史学是史学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专门领域——教育史,应充分吸收史学母体学科所提供的理论养料,借鉴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把比较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和教育史研究相结合,遵循其基本原则,对提高教育史研究水平、扩展教育史研究领域、提升教育史学科的学术地位等方面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