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史新涛 《中国教师》2009,(22):54-54
<正>校本教研文化是以学校为基本阵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现代学校文化。近年来,山东省文登新一中结合自身实际与新课改的要求,使校  相似文献   

2.
校本教研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校本教研文化呢?我们认为,它是以学校为基本阵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现代学校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化阶段,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既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诉求。但是,在学校教育科研实践中存在着对学校教育科研的价值认识偏颇、教育科研脱离教育实践、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单一、虚假研究和课题研究不规范等现实问题,导致学校教育科研的价值异化、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障碍等误区,这需要学校通过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根植于学校的真实生活、采取恰当的研究方法、坚持实在性的研究在教育科研价值、性质、方法与过程等方面予以导正。  相似文献   

4.
重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角色认同、教育教学理念、价值取向、情感倾向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农村主要依赖学校,农村文化的水平有赖于农村教师的文化水平,农村学校首先要仓U造一种学生在其中进行学习的气氛,这种气氛主要取决于教师。因为教师是学生智力生活中主要的指导者,在教育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会了他们尊重科学、文化和教育。所以,必须建构现代教师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面对全球化趋势和多元文化冲突,学校教育需要高度关注地方文化的课程价值。地方文化作为课程,其本体价值主要表现为:滋养学生的本土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感;拓展学生的综合性知识;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多元文化的能力。地方文化之于课程,其工具价值具体体现为:促进课程内容适性转化;丰富课程资源,活化教学;保护文化多样性,彰显课程特色。为此,学校、地方和国家教育政策制定者必须充分理解和相互欣赏。  相似文献   

6.
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发展,是指学校形成、实施与完善以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以及农业技术等为基本内容的校本课程的过程.技术取向下的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割裂了该类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联系,致使该类校本课程实践的深层价值被遮蔽,实践的高度与力度不够.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发展的文化取向强调课程的文化品性,视课程为文化的主体性存在,有着其超越技术层面的理念与假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该类校本课程的深化发展以及特色学校形成,均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作风和行为准则的体现,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应把握三个定位即学校定位,确定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层面及任务;规律定位,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责任规律,将校长视为责任和前启者,还应形成办学理念。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有一个“治校预期”是: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兴校,构建文明、有序、民主、进取,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健康、和谐校园。同时,“学校文化”建设应更注重价值取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被学校成员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其他分支文化的价值取向都应该与“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办学生存发展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8.
周艳华 《教书育人》2011,(14):63-65
传统教师文化熏陶下形成的教师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日益成为新课改推进的制约因素之一。教育国际化就是由传统到现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我们必须研究新课程对教师文化的诉求,改变具有角色认同神圣化、行为方式封闭性和价值取向保守性的传统教师文化,构建出以民主、合作、开放为特征的新型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9.
编采视角作为发展学校组织和个体生命不可替代的长效力量,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时代旋律。设若把聚焦的目光回到原点,我们不难望见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课程和管理。设若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师生交往及其引动的生命成长,则学校课程是师生交往的内容和情境系统,学校管理提供的则是师生交往的航向、动力和条件保障。作为学校全员价值认同、精神追求和行为模式的集中表达,学校文化涵盖了以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管理文化、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文化、以促进生命自主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先进的学校文化表征着现代学校的品质、磁力、张力和个性,影响着现代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可谓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魂。我们固然需要从一般意义上明晰学校文化的特质、内涵和价值,更渴盼“历练有个性的学校文化”的策略和技术。因历史积淀、环境资源、思维方式、理想追求等的不同,各个学校的构建策略亦有差异,学校文化因之而摇曳多姿。基于这样的认识,从学校文化构成的要素出发,沿着学校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建设的个性化路线,以案例解读的方式,呈现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技术,是我们接续“用思想办学”主题后,聚焦学校文化建设的最新尝试。  相似文献   

10.
课程是学校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的介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标本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教育必须建立在多重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教育的价值观问题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过程,它决定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