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对2013 - 2019年长江经济带36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通过构建修正引力模型得到城市间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分析法从网络化视角探索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①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强度处于下降趋势,等级结构特征比较明显;②长江经济带下游城市在空间网络中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而中上游城市处于相对劣势地位。③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集聚板块特征:板块内集聚,板块之间存在一定空间关联。④城市环保、科研投入差异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空间网络的形成,城市距离、开放、创新水平差异则对其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前期呈“倒V型”发展趋势,金融危机后呈缓慢的波动上升状态,纯技术效率是影响绿色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差异,其中下游区域的效率水平最高,上游和中游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均值在各年份期间交替领先;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由上游和下游高于中游的“U型分布”特征逐渐转变为“多中心分布”特征;随着时间的推进,城市间绿色创新效率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愈发显著,但低效率城市聚集的规模大于高效率城市,局部两级分化现象加剧。  相似文献   

3.
从细化城市层面及动态演化视角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8年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前期呈倒"V"型发展趋势,全球金融危机后呈缓慢波动上升状态,纯技术效率是影响绿色...  相似文献   

4.
文章引入旅游资源禀赋、旅游规模、旅游服务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关联修正模型对珠江-西江经济带11个城市入境旅游经济关联强度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将珠江-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空间关联强度按大小划分为5个等级:微弱关联、弱关联、中关联、强关联和极度关联,整体关联强度较低,但在逐年增强;(2)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中,广州为区域中心,南宁和柳州成为区域副中心,形成了“三角形”的空间网络结构,空间关联网络密度在不断上升,但上升空间较大;(3)珠江-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经济空间网络大致可以分为:由广州、佛山和南宁组成的板块一;由肇庆、云浮和梧州组成的板块二;柳州和贵港组成的板块三;百色、来宾和崇左组成的板块四。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我国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变,以长江经济带3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评价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及其时序动态演变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不同区域效率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升,下游、上游和中游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区域差距悬殊;中游地区技术进步优于上游地区,但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整体上邻近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高会对本城市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但中游地区的溢出效应为负;整体上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城市开放均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环境规制与效率呈"U"型曲线关系,但在不同区域各因素的表现具有显著差异.并为长江经济带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以及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从建设协调发展带、改进地方政策实施理念和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4—2017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创新联系能力,借助修正引力模型构建城市创新联系能力空间关联的有向加权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方法探讨城市创新联系能力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空间传导关系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市创新联系能力空间关联网络密度加大、整体连通性增加,其中中、东部沿海城市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易与其他城市发生空间关联,起到在城市之间产生空间关联的桥梁作用;(2)山东省内陆城市"多三角型"的强关联网络和沿海城市"倒T型"的强关联网络得以扩展,边缘城市依赖于核心城市发展,形成具有较强关联的稳健性复杂创新网络;(3)地理距离、人力资本水平差异、政策支持力度差异、企业信息化水平差异对山东省创新联系能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影响方向及回归结果较为稳健。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纳入能源要素的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并从空间相关角度,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差异。以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为例,运用2008—2019年有关面板数据构建绿色创新效率测算指标体系,实证结果发现:(1)各年份内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值均小于1,未实现有效生产,其中下游地区的创新效率最高,中上游地区的创新效率较低;(2)各省市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差异明显,且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协调一致性;(3)各省市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在空间上表现出正的自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根据研究结论,分别从提升绿色创新水平、强化空间集聚效应和推动区域趋同化发展3个角度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长江经济带124个地级市、自治州和2个直辖市为研究单元,用专利授权量表征创新产出,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ESDA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1986—2014年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绝对差异在2001年以前增加缓慢,其后迅速拉大,2012年后明显下降;相对差异在1994年以前大致呈下降趋势,其后缓慢增加,2002年后增加显著,在2003年达到最高点,2009年后出现明显的下降。(2)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高的地市数量变化不大,分布较为集中,但有向中部地区蔓延的趋势,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及中西部的省会城市。(3)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空间关联特征以正相关为主,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空间格局大致稳定,长三角地区一直都是创新产出密集聚集的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大多是低低集聚地区,高低集聚的地市主要是中西部一些省会城市区。(4)空间交互作用是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产生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科技投入和科技政策对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具有显著影响,经济发展、人才资源、FDI及通讯基础设施对创新产出也具有较大影响,传统基础设施对创新产出作用最小,而外资在区域经济中的渗透程度对创新产出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范斐  张雪蓉  连欢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5):191-196
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02个城市2004-2018年绿色创新效率,构建中介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影响下的中介效应,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在不同FDI发展水平下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空间非均衡性;加强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FDI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FDI存在双门槛效应,呈现"N形"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的深度融合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改进的DEA模型测度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08个城市的创新绩效,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揭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污染排放(EP)、环境治理(GE)、人居环境(RE)等环境异质性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城市的创新绩效整体上在波动中稳步提升,且存在较大的空间非均衡性;(2)污染排放对沿线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双门槛特征,跨越第二门槛之后,污染排放对沿线城市的创新绩效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3)环境治理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双门槛影响随着城市人均GDP的提高不断增强,而人居环境的正向单门槛影响随着城市人均GDP的提高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