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根才,1936年6月出生,江苏省常州市人,1961年7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系,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他长期从事射频仿真系统理论与实验室工程建设的系统综合和技术集成研究,以及电子工程、微波网络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2.
《科协论坛》2013,(3):5-5
近日,由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科协共同设立的第十三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评选结果揭晓。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冉、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畅、南京大学教授吕笑梅、东南大学教授吴刚、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敏、南京工业大学教授胡永红、解放军理工大学副教授赵启林、江苏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赵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谢旅荣、南京大学教授潘丙才等1O名科技工作者被授予2011-2012年度“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称号。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10,(7):99-9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光子学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挂靠自动化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数字化医疗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多年来与东南大学中大医院神经外科、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影像科、中国药科大学以及其他国内外光子学实验室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联系.现已形成稳定的学术梯队和科研方向。  相似文献   

4.
据莫斯科新闻网2006年4月19日报道,俄罗斯经济部长格雷夫周三(4月19日)表示,俄罗斯政府计划将5亿美元注入到风险投资基金,这笔资金将被投资到创新工程领域中去。格雷夫说“我们计划明年拨款5亿美元用于这一创新工程计划。”他还表示,他希望一项关于建立俄罗斯第一个风险投资基金的决议能在今年得到通过并签署。  相似文献   

5.
<正>人物简介赖文勇,男,1980年11月出生。博士,现为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塑料电子材料与光电器件研究。主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入选国家青年"973"首席科学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有一句名言:"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都曾在工作中体验到快乐,获得过幸  相似文献   

6.
2002年度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共受理和评审各类基金项目5 269项,其中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光电材料、纳米计划、空天安全、半导体集成芯片、理论物理、西部环境)、联合研究基金(NSFC-宝钢钢铁联合研究基金、NSFC-黄河联合研究基金、NSFC-中国节能投资公司联合研究基金)、出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专著出版基金、国家科学技术学术出版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科普基金、GM专项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基金和人才基金(人才基金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等).  相似文献   

7.
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起草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将优化整合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建立科技资源配置的新机制,形成高效运转的治理体系。新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和基地与人才专项。  相似文献   

8.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是自治区科技计划体系中唯一资助应用基础研究的科技计划。结合该基金定位,通过对近五年宁夏获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全面分析科研人员对宁夏自然科学基金的认识,对该基金评审、管理等环节的满意度和对基金作用与贡献的评价,得出综合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9.
正专家简介:王海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量学会理事,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工信部"高速载运设施无损检测监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第10~15届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技术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福建省、重庆市科技厅科研项目及奖励评审专家,《光学学报》、《仪器仪表学报》、Optics letter、NDTE international等10多家中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2017年被《仪器仪表学报》评为杰出审稿人。  相似文献   

10.
国际大科学计划/工程兼具科学属性与工程属性.组织实施该类计划或工程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国曾大量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不过发挥牵头和主导作用的却寥寥无几.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对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作出战略部署.本文在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的成效与影响进行总体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我国"十四五"时期如何加强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陈明清,教授。1999年于日本鹿儿岛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到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工作,2005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和"六大人才高峰"A类资助计划,主持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兼任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功能材料》和《化工科技》等期刊编委。  相似文献   

12.
<正>陈明清,教授。1999年于日本鹿儿岛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到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工作,2005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和"六大人才高峰"A类资助计划,主持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兼任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功能材料》和《化工科技》等期刊编委。高分子材料学与工程是一门新兴学  相似文献   

13.
正专家简介:钟舜聪,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特聘教授、院长助理。从事太赫兹成像光谱和成像技术、光学相干层析、光学和太赫兹精密诊断仪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多年,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博导类)、国家卫生与计划委员生育委员会科研基金等科研项目23项,参与了科技部国家重大仪器设备专项、英国科技战略委员会项目、英国工程与自然  相似文献   

14.
林笑 《华夏星火》2014,(6):52-55
国家现代种业基金和江苏省种业基金的参股,将为红旗种业提供更多的政策、信息支持和人才、智力支持,也是红旗种业蜕变腾飞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国家出国留学选派计划公布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近日公布了2004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选派计划。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方针和年度选派计划,2004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将以国家留学  相似文献   

16.
1993年国家教委启动的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设立了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基金。该基金是目前国家教委层次最高、资助强度最大的基金,也是国家教委唯一的按人资助,课题由入选者自主确定的基金。我们在查阅国内外基金评审方法的基础上,又详细调查了国内几个重要基金的评审程序,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比较研究,认为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教委科技委)所采用的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基金评审办法,无论从其科学性还是实践效果来看,都不失为一种具有较好公开性、公正性和可靠性的评审办法。一、跨世纪优秀…  相似文献   

17.
声音     
《科学中国人》2023,(2):8-9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大科学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在2018年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提升我国战略前沿领域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为我们推进国际合作和国际大科学计划确立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王沛芳     
正王沛芳,河海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概念和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江苏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提出了加强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以进一步促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江苏省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江苏省教育厅依托南京医科大学建立江苏省基因表达工程研究中心 ,中心的宗旨是对极具市场价值的人类基因表达研究的重要成果进行后续工程化研究和系统集成 ;研究开发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人类后基因组计划研究的共性和关键技术 ,加快人类基因组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步伐 ;同时 ,为新型高层次医学科研人才提供一个技术平台 ,以技术带动科研 ,以期对医学及医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进步起到革命性的推动作用。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成功后 ,最受关切的是对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