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觅渡》     
1982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散文《晋祠》,当年被选入中学教材,并应教学需要写了一篇《我写晋祠》。16年后,1998年又有一篇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被选入中学教材。许多语文刊物希望能再写一篇文章,谈谈《觅渡》的写作,以作教学参考。这篇文章和《晋祠...  相似文献   

2.
2009年,《语文月刊》顺利改版,并倡导建设新粤派语文。为了解广东各地中学教学实际,加强《语文月刊》与中学教学实际的互动,探讨在提高《语文月刊》学术性、前瞻性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刊物的针对性及服务性。《语文月刊》杂志社主编庄森博士多次带领《语文月刊》编辑部老师深入中学,进入课堂,先后就建设新粤派语文、阅读与写作、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与研究》1991年12期见到了邓黔生同志的《中学作文教学在十字路口》一文,我拜读再三,越读越觉得此文见解高明,为当前中学作文教学改革提出了可行之路。多少年来,中学不少语文老师夙兴夜寐抓作文,学生作文能力历来不强,症结就在于邓言之“因循守旧”。我们应立即从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旧章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4.
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三十多年,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思考悟出了一条道理:语文教学必须诱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方可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这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语文教学规律。一、学生存在着三大的智力潜能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生存在着巨大的智力潜能。 1983年秋,我在一所中学给初一学生上语文课,教学《驿路梨花》。这一课将结束时我说:“《驿路梨花》写  相似文献   

5.
高 :李老师 ,您好。我知道您最近正在研究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关系问题。今天 ,我受《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的委托 ,想请您就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话题谈谈您的看法。李 :你提出的这个话题很有价值 ,我以为教育界对此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这几年有一些中学请我去讲学 ,我女儿正在读高中 ,所以对目前中学的语文教学我还略知一二。就你提的这个话题而言 ,我也有一些想法 ,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与《语文教学与研究》的读者朋友来交流交流。高 :在您看来 ,中国传统文化在目前的中学教学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 ?李 :多年来 ,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6.
“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妙无比,语文教学的大千世界奥妙无穷。我愿同全国语文界的有志者一起,用心血浇灌出母语教学园地的成功之花。” 这段话是我在1998年写的。当时,全国中语会秘书长张定远先生为语文出版社选编《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精粹》一书,应他之邀,我写了一篇教学经验总结《构建语文教学的良性循环》,同时又补写了作者题照下的这段寄语。这是我从几十年求学、从教经历中提炼出来的,抒写了  相似文献   

7.
牛森祥,山西万荣县人,一九三二年生。一九四八年毕业于晋绥边区汾离中学。同年参加教育工作。曾先后在运城师范、省工农速成中学、新绛中学、省教育干部学校和汾阳中学担任语文教师。一九五0年被评为运城地区模范教师。一九五七年在汾阳中学被错划为右派分于,送农村监督劳动至一九七九年。纠正复职后担任汾阳中学教研组和汾阳县校际教研组组长。一九八一年四月调吕梁地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科任教。为山西省教育学研究会和山西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一九八0年以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等杂志曾介绍和发表过他的作文教学经验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硚口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于八六年十月十八日在武汉市十七中学召开。来自全区三十所中学的代表和武汉市教研室、市教科所、市语文教学研究会、华中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学语文》报及各区教研室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陈思 《现代语文》2009,(4):8-10
彭小明是我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专家。20世纪80年代初,彭小明大学毕业,先后在浙江省云和伏布农林中学、云和中学、丽水学院和温州大学任教,并长期从事《语文》和《语文教学法》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对语文教学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80余篇教育研究论文,先后在《教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中学语文教学》《现代语文》等刊物上发表。  相似文献   

10.
我对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是从五十年代开始的。一九五六年,我在上海第一师范学院担任中文系的心理学教学工作,并指导中文系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当时中学的语文教学“八大诀”程式化盛行,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讲作家生平、时代背景,文学知识等方面.语文教学忽左忽右,摇摆不定.实习结束后,我到闸北区肇和中学、和阗中学等校对语文教学进行调查,写了《运用心理学来评析一堂语文课》的文章,其中对“八大诀”的程式化教学从理论上加以否定,并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来启发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从而,使我体会到理论一定要和实践相结合,要立足于“用”。心理科学要为教学服务,解决教学  相似文献   

11.
今年,《语文教学通讯》创刊整整十周年了。“十年树木”,她已由一株稚嫩的幼苗,成了参天大树,以她独有的风格立于语文教学园地之林。我是刊物的一名老订户、老读者。十年啊,怎能忘记这三千六百天!在这十年中,我的经历分为两个阶段:前六年,我在中学讲台上教语文,《语文教学通讯》就成为我忠实的教学顾问,随到随拿,补我思之不足,学之不够,让我多一个门径解决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后四年,我在大学讲台上,教中学语文教学法,她又成为我得力的教学参谋,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语文》2011,(10):F0002-F0002
卢宗顺,1968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莆田师专中文系,之后一直在仙游县园庄中学执教。中学高级教师,莆田市语文骨干教师,莆田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长期在一线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文言文与古诗词的有效教学。曾完成两个市级学科课题,撰写《古代诗歌的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  相似文献   

13.
我原先是在中学做语文教学的,上世纪80年代调入山西省教研室以后,开始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说实话,中学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虽说是同一个学科,但又是两个天地,在最初涉足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之时,《小学语文教学》像是一个无声的老师在指导和帮助着我。从此,我与《小学语文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她那里,我不仅学习到了许多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还结识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和老师们,与他们在心灵的交流、对话、沟通中,研究语文教学、提高水平、感悟人生。更重要的是,像我这样在当时还很年轻的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小学语…  相似文献   

14.
也谈语文目标教学日照市安东卫中学温德峰读了郭长龙同志的《语文目标教学献疑》(《山东教育》1997年第10期)和宗学良等同志《语文目标教学答疑》(《山东教育》1997年第20期)两文后,受益匪浅,不禁为《山东教育》中学语文版的学术氛围叫好。笔者受“献疑...  相似文献   

15.
语法教学在中学应不应该有它的地位?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吕叔湘先生在北京语言学会主办的“现代汉语讲座”作的《怎样给中学生讲语法》的报告中讲到这些问题,我同意他的意见。1980年11月在北京开第二次语文教材改革会议时也谈到这个问题。我当时说过,中学应该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认为语文知识学不学都可以,这是不对的。1978年制订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就规定了语文知识(包括语法知识)的教学内容,并提出了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中学语法教学,涉及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香港中学语文课,于一九七四年开始,从中四(即高中一年级)起实行“语文”和文学”分科教学。之后,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分别拟定了香港《中学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和《中学中国文学科课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定了语文和文学各自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温明 《教育导刊》2003,(12):59-59
中小学开设书法课,这是我一贯的主张。笔者从1979年便在广东《语文教学》上提出:“中小学要重视写字教学”,把写字列入必修课。1981年,我在广州《语文教学》再谈“中小学应重视写字教学”,指出应在初中一年级进行写字教学,以接续学生从小学到的书法,并提出把书法纳入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上。1985年,我在广州《教育信息报》中又强调中小学“要把字写得整齐些、美观些”,认为写好字乃是学习本身的需要;是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对外交流的需要。1996年,我的论文《中学应重视书法教学并相应提几条可行办法》,在广州《教育导刊》和《南方日报》的“…  相似文献   

18.
2011年4月10日,由江苏省扬州中学与扬州大学文学院合作成立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在扬州中学举行了揭牌仪式。江苏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朱芒芒、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辜伟节、扬州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柳宏、扬州中学校长卫刚等领导、专家出席了揭牌仪式。《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育方面的主流报刊媒体也参加了本次活动。成立大会讨论并通过了《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研究中心章程》和顾问委员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知用中学张超老师的新著《语文教学道与术》出版了,就书中所呈现的语文教学实践形态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理论思考,在此想表达我对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年第1期的“本刊特稿”栏中,有幸拜读到了杨启亮先生的《热爱语文:一种教学目的论的解释》一文。读罢此文,我很佩服杨先生渊博的学识和庖丁解牛式的析理逻辑,但同时,作为一个身体力行、躬耕于中学教坛的语文教师,我有必要明确指出他对语文教育的误解,乃至对语文教学的误导。哪怕我的言说同样存在瑕疵。一、“快乐足球”与热爱杨先生认为:“以热爱为目的教学语文,追求的是非智力的积极的情意境界,这是在语文智力或能力之上的境界。”我不知道杨先生何以判定“热爱”这种非智力情意境界必定高于智力或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