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启平 《甘肃教育》2011,(20):67-67
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教师来说,这既是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新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2.
怀疑既是科学的基础精神,也是科学研究主体的基本素质,从科学创新要求出发,教育创新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的目标结构。   首先,教师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识 ,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有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识,就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怀疑精神既是科学的基本精神,也是科学创新的支点。从培养创新人才要求出发,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怀疑精神。本文应用科学史案例来阐述科学的怀疑精神,从而为如何利用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怀疑精神提供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发展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初中物理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承担着物理启蒙教育的任务,是把学生领入奥妙无穷的物理世界和培养科学态度及观念的重要学科。教师在讲授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如果以学生科学探究为主的方式开展教学话动,对学生创新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面向未来,对受教育人进行前瞻性、科学性启迪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因此,认真改革语文教学,在教学中积极倡导创新教育的思想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李铁刚 《山东教育》2004,(28):60-61
责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责任感、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并形成相应的优良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教育。具体讲,开展责任教育既是培养儿童和青少年对身心、学习、工作和理想具有高度负责精神的人,也是  相似文献   

8.
学习道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道德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维系的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意识和行为规范。学习道德是维持学习实践正常进行的精神动力。它支配学习方法的运用,关系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制约学习目标的实现,在人才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学习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学习道德素质显得尤为必要,这既是大学生奋发成才的内在需要,也是其学习道德现状的客观要求。一、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当代大学生,虽然有其固有的优点和长处,他们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思…  相似文献   

9.
程红兵 《上海教育》2007,(4A):15-15
学校体育既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也是锻造学生意志力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方式,也是产生团队领袖的有效途径。[编按]  相似文献   

10.
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改革思想政治课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赋予它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和教育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是适应素质教育和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广大政治教师正在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玉清 《现代语文》2009,(7):142-143
基于市场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注重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时代的需要,也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高效课堂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当代教育理论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哪个方面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新的历史时期,社会赋予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使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并以此为动力,奋发学习,努力向上.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呢?学校教育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教师既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具有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品格,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根据教师这一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关爱学生。马卡连柯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因此,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奋发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博大的无私的情感在班级管理中会产生较强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影响着社会物质、精神与政治文明。在建设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中,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大学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和高校德育的需要。高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并教育学生以生态文明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德育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既是塑造创新人才的教育,又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在改革德育工作中,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模式,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这也是落实德育核心地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研究认为 ,创造既是一种综合能力 ,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可见 ,在教育过程中 ,要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就必须重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心理品质。  一、培养创造动机和学习兴趣1 .培养创造动机。培养创造动机 ,就是要激发大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实践的内在动力。一般来讲 ,创造动机与人对自己的高要求、高标准与高抱负有关。创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通常 ,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动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要努力激发起大学生忧国忧民的意识 ,树立为中华强盛而奋发学习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协作意识,培养具有合作精神的学生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我把它当作座右铭,以激励和鞭策自己奋发不懈地投入教学工作,也把这句名言当作自己教学工作的终极目标,用它指导我的教学工作。数学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培养教育应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我国高校进一步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教育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是:转变教育理念,增强培养意识;积极调整理工科院校的教学目标;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素养;因地制宜,凸现特色;改革高等教育体制,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