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晓婷 《江西教育》2012,(35):17-20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然而,众多教师常常把复习课上成练习课,"先通过基本训练进行知识梳理,再通过变式训练进行强化练习,最后做书上的练习题"。或者是重复知识点,"把原有的知识进行‘冷饭重炒’,对学生反复强化训练"。在这样的复习课中,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也失去了复习的真正价值。那么,复习的目的是什么?单元复习课应该复习什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复习课充满"生长力"?对此,我在  相似文献   

2.
刘晓婷 《江西教育》2012,(12):17-20
<正>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然而,众多教师常常把复习课上成练习课,"先通过基本训练进行知识梳理,再通过变式训练进行强化练习,最后做书上的练习题"。或者是重复知识点,"把原有的知识进行‘冷饭重炒’,对学生反复强化训练"。在这样的复习课中,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也失去了复习的真正价值。那么,复习的目的是什么?单元复习课应该复习什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复习课充满"生长力"?对此,我在  相似文献   

3.
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但长期以来,由于文化性的缺失和目标定位的偏差,数学复习普遍呈现出了“知识回炉”、“冷饭重炒”的  相似文献   

4.
叶应斌 《四川教育》2006,(12):40-41
通常,复习课都是“知识回炉”和“冷饭重炒”,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本期组织的三篇稿件,相同之处在于都力图在梳理,巩固百分数的知识,把知识连成线、形成串,帮助学生在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即整合群体智慧,彰显学生的主体探究和合作攻关,  相似文献   

5.
王建生 《江苏教育》2007,(10):32-33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怎样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是每学期复习迎考前老师们都会关注的一个问题。苏教版第十册期末复习,1~6题都是有关数的整除知识的习题。如何以这6题为载体,通过对复习题的整合与开发,避免重炒“新授课”的冷饭,还原知识与知识的整体联系,再现知识的动态生成.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优化认知结构,取得满意的复习效果呢?  相似文献   

6.
通常,复习课都是“知识回炉”和“冷饭重炒”,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本期组织的三篇稿件,相同之处在于都力图在梳理、巩固百分数的知识,把知识连成线、形成串,帮助学生在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即整合群体智慧,彰显学生的主体探究和合作攻关,让复习课成为学生的一次愉快经历。同时,这三篇稿件的切入点有所不同:第一篇稿件从整体入手,以“分类整理知识——问题中反思——练习中运用”三个环节巧妙地将生活中的数学引入复习课堂;第二篇稿件由点到面,以盐水配比方案将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内容巧妙贯穿其中,通过“理一理”、“串一串”、“连一连”等自主复习方式创造“知识网”,构建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复习路径;第三篇稿件则以四道练习题为本单元知识复习的“串联点”,在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分类归纳的基础上渗透有序整理的复习方法,进而达成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7.
钱海霞 《四川教育》2006,(12):42-42
通常,复习课都是“知识回炉”和“冷饭重炒”,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本期组织的三篇稿件,相同之处在于都力图在梳理、巩固百分数的知识,把知识连成线、形成串,帮助学生在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即整合群体智慧,彰显学生的主体探究和合作攻关,让复习课成为学生的一次愉快经历。同时,这三篇稿件的切入点有所不同:第一篇稿件从整体入手,以“分类整理知识——问题中反思——练习中运用”三个环节巧妙地将生活中的数学引入复习课堂;第二篇稿件由点到面,以盐水配比方案将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内容巧妙贯穿其中,通过“理一理”、“串一串”、“连一连”等自主复习方式创造“知识网”,构建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复习路径;第三篇稿件则以四道练习题为本单元知识复习的“串联点”,在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分类归纳的基础上渗透有序整理的复习方法,进而达成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8.
复习课──要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广西梁远辉复习课,若只是把平时所教的东西,压缩一下内容重演一遍,来个“冷饭重炒”,那么,学生不仅感到索然无味,而且会反胃口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在复习课时,复习的内容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选得精些,复习的形式采用学生感兴...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由于人理念的缺失和目标定位的偏差.数学复习普遍呈现出“知识回炉”“冷饭重炒”的倾向。对此,教师无可奈何.学生兴味索然,师生双方就在这样狭隘单调的复习课堂中失落人性、尴尬对峙。新理念下的数学复习课堂出路何在?笔认为,关注复习主体的人性回归.是数学复习课堂突围创新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提出毋庸多言,在各种语文课型当中,复习课当属其中常遭老师们冷落的课型之一!由于不少老师对之重视不够。认识不深,所以在教学中,诸如“冷饭重炒”、“重复昨天的故事”、教师讲得累学生练得苦的教学现象是屡见不鲜的。鉴于这样的现状及部分老师的教学困惑,近两年,我们学校课题组经过交流与斟酌,开始了关于“活动式”复习课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鹏 《广西教育》2014,(41):37-37
正小学数学总复习时常被人称作"炒冷饭",唯有用心,将复习这份"冷饭"用心去"炒","冷饭"自然也会成为一道美味佳肴。笔者认为,复习课固然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没有掌握的知识,可纠正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偏差,但如果能重视提升思维的品质,学生就能更好、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整个知识体系,从而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初三物理中考在即,怎样上好物理复习课呢?“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因为复习课的内容已是学生所熟悉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复习过程不再像探究新知那样充满挑战的乐趣,冷饭重炒势必造成学习过程的索然寡味,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性,学习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13.
通常,复习课都是“知识回炉”和“冷饭重炒”,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本期组织的三篇稿件,相同之处在于都力图在梳理、巩固百分数的知识,把知识连成线、形成串,帮助学生在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即整合群体智慧,彰显学生的主体探究和合作攻关,让复习课成为学生的一次愉快经历。同时,这三篇稿件的切入点有所不同:第一篇稿件从整体入手,以“分类整理知识——问题中反思——练习中运用”三个环节巧妙地将生活中的数学引入复习课堂;第二篇稿件由点到面,以盐水配比方案将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内容巧妙贯穿其中,通过“理一理”、“串一串”、“连一连”等自主复习方式创造“知识网”,构建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复习路径;第三篇稿件则以四道练习题为本单元知识复习的“串联点”,在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分类归纳的基础上渗透有序整理的复习方法,进而达成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施燕红 《小学语文》2007,(12):27-29
复习课就是要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起来,巩固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提高学生应用、迁移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课有别于平常的新授课,要避免冷饭重炒。有的老师上复习课,把教材从头到尾进行串读讲解,把学过的内容像放电影似的重新回放,结果是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复习,  相似文献   

15.
一、重激活——在现实情境中重现“知识点““知识点“重现的环节不仅担负着拉开复习帷幕的任务,更应承担起激起复习欲望、唤醒已有知识的职能。为此,教师应着力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以开发学生再认识的潜力和创新意识作为开端,在解读情境  相似文献   

16.
复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所学的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总结,使之系统化.而"复习课最难上."许多教师都有同感.一是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学生来说,复习过程不再像探究新知那样充满挑战的乐趣,冷饭重炒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性.二是复习课上的起点不同.  相似文献   

17.
章复习课怎么上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是帮助学生用框图的形式将知识点再罗列一下?还是重点题型再"炒一下冷饭"?抑或是借助几道难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2018年11月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数学学科比赛的课题是"锐角三角函数"章复习课,笔者有幸参加并获得一等奖.赛后,笔者深思:章复习课应以何为核心?如何设计?就此,笔者以"锐角三角函数"为例谈一些自己的做法,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复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复习课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在上复习课时无从下手,有的复习课像新授课,只不过是冷饭再炒一遍而已;有的复习课像练习课,一张试卷一份答案,枯燥无味;有的复习课范围太广,为了面面俱到,每个点都复习,结果一堂复习课像一盘散沙,没有突出重、难点;有的复习课没有因材施教,要求全班学生齐步走,忽略了内容的梯度和层次。结合存在的问题,思考与探索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  相似文献   

19.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怎样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是每学期复习迎考前老师们都会关注的一个问题。苏教版第十册期末复习,1-6题都是有关数的整除知识的习题。如何以这6题为载体,通过对复习题的整合与开发,避免重炒"新授课"的冷饭,还原知识与知识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一、重激活——在现实情境中重现“知识点““知识点“重现的环节不仅担负着拉开复习帷幕的任务,更应承担起激起复习欲望、唤醒已有知识的职能。为此,教师应着力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以开发学生再认识的潜力和创新意识作为开端,在解读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