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拿到作文本时,往往第一眼看的就是评语,看看教师对自己的作文评价如何.我刚开始教语文时,深感作文的担子太重,在批改作文时,往往图省事,写了一些抽象的、概括性很强的评语。如:“语言欠生动”、“内容单薄”、“感情平淡”、“平铺直叙,不吸引人”等.这些话,学生是最头痛的.他们写了很多作文,老师年年换,但评语却极相似.看了这些  相似文献   

2.
正一、"本色作文导写"的理论创新"中小学本色作文导写"体系是一个全新的作文教改实践操作与理论研究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的观点如下:(一)作文可"导"不可"教""作文只可‘导’不可‘教’。过去作文教学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把‘作文’课当成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去教。其实,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个人创造活动,学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只能由他们自己去倾诉。  相似文献   

3.
营造学生的写作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常有老师诉苦,说作文不好教,自己辛辛苦苦该讲的都讲了,写的作文也不算少,可学生就是不买账,对写作冷漠,进步不大;总觉得写作教学中缺少了什么东西.可到底缺什么,也说不清楚.他们的困惑引起了我的思考.缺什么呢?对照自己作文教学的成败得失,我发现他们作文教学中缺少营造学生写作生活这个灵魂.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一些语文教师对教好作文缺少信心,他们总是抱怨讲写作理论学生不爱听,作文训练学生不愿意吃苦去写,命题作文学生打不开思路,自命题作文学生又无所适从。我总结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归结出做好作文教学的方法。一、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身教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除了及时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外,  相似文献   

5.
高中作文不仅仅考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需要考查学生对生活的洞察力。一篇有思想有创意有情感的作文往往能够吸引别人的目光。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写出最朴实的感情,引导他们在写作时放眼生活,用自己的文字来记录生活中的各种美。一、视频欣赏,培养学生感情在进行高中写作教学时,如果只停留在理论教学上,学生也很难感知老师所想要传达的感情。传统的写  相似文献   

6.
如果学生的作文没有自己的个性,他们的写作质量就很难保证。教师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使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感情,学生觉得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以后,才会愿意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相似文献   

7.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评改得当,可以使学生很好地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增加写作练习的兴趣。日本语文教学界很重视作文评改的研究,他们的某些看法和作法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国语教师认为:文章并非无情物,指导中学生作文应该着重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来,如表现父母的恩情、奋斗的乐趣、朋友的情谊、教师的关心、人生的体验等等.评改作文也要着眼于和学生感情上的交流.评语应对学生作文所表现的感情表示自己的态度,如,是不是被作文中表达的感情所  相似文献   

8.
小气浅俗,叙述干巴,材料空洞,言之无物——教师每提及学生作文,似乎总有N个"罪状"。问及个中缘由,教师大多埋怨学生缺乏生活。这一说辞,乍一听貌似有道理。但细细推敲一下,此说法站不住脚。学生每天都处在成长中,每天都感受着真实的生活,皆拥有自己的个性世界,怎么能说他们缺少生活呢?笔者以为,导致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语言苍白、感情贫乏、无病呻吟的症结,其实是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鲜活的情境,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注意积累作文素材,以开阔学生的作文思路,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通过教与练、扶与放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习作,将改变学生的畏难情绪,使他们逐步养成勤于动笔、快乐习作的良好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处在"教与半教、不教"之间,在某种意义上,作文教学缺少规范性,多数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和规律性,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导致出现"教师对作文教学为难、学生对写作文畏惧或者厌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并非无情物。教师指导作文,应着重于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教师评改作文,也要着重于和学生感情的交流,评语应对学生作文中所表现的感情表示自己的态度。 例一:一位日本中学生在作文中描写自己怎样收养了一只被人遗弃了的小猫,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作文往往打不开思路,难以开篇。原因之一是缺少一种动力——作文兴趣。而小学生的特点是感情真挚、罕统,易受感染,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上下功夫。具体地说要做到:一是命好题目。学生作文苗先接触的是题目,一个具体、鲜明、富有吸引力的题目,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迅速打开作文思路。二是典型引路。根据题目要求向学生推荐优秀文章。当学生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熏陶或写作技巧的启示,触发7他们曾有过的内心体验时,就会产生把自己独有的感受和想法用文字表达上采的欲望。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相似文献   

13.
教学生作文,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教好学生作文那就更难了。教师教授学生作文首先要注意写作文技巧的传授,让学生在作文入门时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写作文时要善于从别人的文章中“偷来”些东西放入作文中,为己所用,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笔者简称之为作文的“偷来”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应着力突出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导”,作文只可“导”不可“教”,过去作文教学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把“作文”课当成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去教.其实,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个人创造活动,学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只能由他们自己去倾诉,为了使其倾诉能痛快淋漓,教师所能做的仅仅是根据小学生作文心理规律进行“导写”.在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实践中,应着重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作文教学的认识问题,它包括对《课标》要求和习作教材编排的全面了解;二是遵循小学作文导写的一般规律;三是探索新课程理念下作文导写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一些教师批改作文后不做讲评,直接把作文发下去让学生自己看评语就算完事了,缺少信息反馈。如何做好小学作文评改的信息反馈?我认为,在作文评改时,可以尝试以下两种交流和反馈的方式。1.教师评改式这是第一种作文评改方式,即教师评改,然后师生交流、反馈。教师批改之后,如果缺少师生交流和  相似文献   

16.
秦湘潮 《文教资料》2001,(1):150-152
作文面批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作文面批的特殊性在于 :教师在面批学生作文时 ,不仅要动口、动笔 ,还必须对于学生提出的作文难点作直接的正面回答 ,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 ,较深入地剖析自己的问题 ,主观积极性得到发挥 ,因而心悦诚服。同时 ,面批又不能影响正常上课。在时间安排上学生的课堂学习始终是第一位的 ,教师要巧作安排。下面把作文面批与平时批改学生作文做一比较 ,我们发现有如下优点 :1、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当语文老师未开展作文面批教学时 ,虽也对学生作文认真地进行批改 ,又是眉批又是总批 ,但语文老师在作…  相似文献   

17.
关于作文教学,教师普遍的感慨是学生的好作文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学生天赋使然。很多学生谈到自己的写作情况时也常常提及自己的课外阅读等方面的影响,似乎教师的作文指导与他们的作文水平提高关系不大。教师在作文教学面前真的是无所作为吗?笔者近日听了一堂作文指导课,获益颇多,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下面请看这堂课教学的大体流程。这堂课教的是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里的一个内容——《说真话,抒真情》,因是借班上课,学生不认识老师,于是这位老师单刀直入。“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叫薛…  相似文献   

18.
犤设计意图犦1.教师是课程资源积极的开发者。教师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从五彩的生活中去挖掘取之不尽的写作资源,全力开辟学生习作交际应用的舞台。2.从“需要”入手教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寻找学生情感表达与写作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情动于中而言于外,并将之写在纸上,使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呼喊和情感的歌唱。通过让学生给家长写感谢信,让作文真正成为他们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绝好工具,并进一步增进与长辈的感情。犤教学流程犦我们全校各个班级每学年都要举行一次…  相似文献   

19.
周菊 《成才之路》2014,(26):49-49
正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讲作文,追根到底不是要求高,更不是目的不明确,而是写作前缺少合理引导,写作后缺乏深度评价。其实只要我们多关注生活,多联系教材,写作文也可以变得快乐。一、链接生活,在愉悦中积累习作素材作文是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经验开始的,首先学生要注重观察生活,用内心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就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在教作文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明白作文其实就是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发表自己对周围事物及发  相似文献   

20.
谈到作文教学中的“精批细改” ,我们马上会想到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不少人对此颇有异议 ,他们认为教师的“精批细改”是费力不讨好、事倍而功半 ,且常常以著名语文教学改革专家魏书生不改学生作文为依据。笔者认为 :传统的“精批细改”的评改方式 ,迄今为止仍是我们教师使用最为普遍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的原则 ,同样适用于作文教学。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在评改中的主导作用 ,执教者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习作实际 ,把握自己的教学情况 ,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规范学生的语言 ,从而使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