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新闻影像的可贵之处,在于画面形象所传达的视觉信息可被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读者通读,新闻照片的魅力,在于用画面语言与读者进行心灵对话,新闻摄影作品的力量,在于用丰富的画面语言向人们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这种情势下,有没有画面语言就成了一幅新闻照片成功与否的质量标准之一.那么,新闻照片画面语言的表达方法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2.
蒋铎 《新闻实践》2008,(5):9-11
自2006年第二届"华赛"金奖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以下简称《第一爆》)被曝光更改画面以来,对于新闻照片的质疑形成高潮,《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以下简称《藏羚羊》)、《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以下简称《广场鸽》)又被指PS,一波接一波,连绵不绝。新闻照片PS不是中国特色,外国也不少,如2003年反映伊拉克战争的《巴士拉的士兵》、2006年的《以军空袭贝鲁特》……其实,新闻照片的造假,是因为近年来用软件更改画面的多了。电  相似文献   

3.
新闻照片是运用照片的画面作为语言(当然是“形象语言”)去报道新闻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它与文字共同构成了当今平面媒体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因此,评判新闻照片的优劣。应当是看这幅照片的画面所蕴含的形象语言的多寡,也就是看照片的形象表现力是不是够强了。  相似文献   

4.
潮涌 《军事记者》2005,(9):49-50
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多余。但在各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媒体,编辑记们就经常遇到这个问题,并且经常会就这个问题产生一些争论。当然,必须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美不美,仅仅是就新闻照片画面的形式感而言的。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画面漂亮、色彩鲜艳、形式美观,给人以视觉上的直观愉悦和审美享受。然而,新闻照片对于这种“形式美”的追求似乎并不是主要的。真正的新闻照片,首要的任务是运用可视的形象语言信息来传播新闻,以最快、最直观的视觉形象告诉大众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1994,(3)
以情动人─—《英雄徐洪刚回筠连探亲》拍摄经过1994年3月26日,《四川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我抓拍的题为《英雄徐洪刚回筠连探亲》的新闻照片,在我所在的宜宾地区引起了较大反响,人们纷纷称赞这张照片柏得好,川报放在头版头条用得好。说照片主题鲜明动人,画面...  相似文献   

6.
《陇海大动脉瘫痪———西安灞河铁路大桥被洪水冲垮》、《轻生女跳楼获救》、《大卡车压塌溢洪桥》、《军警联手雨中救人》,这是笔者撷来的几幅《郑州晚报》近期刊发的新闻照片。这一幕幕惊险的场面,一幅幅引人的画面,一件件感人的事件,抓人眼球,揪人心肺,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受,令人赞叹不已。抓住转瞬即逝的“瞬间”从一个资料中查得,“一瞬间”的时间是0.36秒。新闻照片是视觉新闻,而精美又惊险的视觉新闻的获取都是在转瞬即逝的瞬间,谁抓住了这个不到半秒钟的瞬间,谁就抓住了好新闻。《轻生女跳楼获救》就是记者陈平生专…  相似文献   

7.
李厉 《新闻界》2006,(3):135-135
新闻摄影是利用新闻照片和文字向读者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与单一的文字报道相比,新闻照片更加直观和一目了然,因而在传递信息时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一幅好的新闻照片,除了它的主题首先必须具有新闻价值外,画面瞬间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非常重要的。纵观美国普利策新闻摄影获奖照片,无论是英国记者迈克·韦尔斯的《乌干达干旱的恶果》,大卫·利森和谢丽尔·迪亚兹·梅耶尔的《告别战友》,还是2005年《旧金山纪事报》记者迪恩·费茨莫里斯拍摄的伊拉克男孩把笔绑在被炸致残的胳膊上书写的照片,都可以看到,在体现新闻事实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闻照片以其独特的视觉直观性、形象感染性,越来越被军内外报刊所重视。但作为有独特视角的军事新闻照片并没有和军事新闻改革同步前进一齐“图并茂”。仔细观察报刊中的军事新闻照片,多为构图雷同、画面单一、缺乏个性,没有使瞬间画面具有更多的内涵,表现感染力差,很难引起受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新闻照片同其他新闻形式一样,都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但新闻照片因其自身的特点,更存在一个形象语言的表现力问题,本文就此谈些个人看法,我认为可以被称为表现力强的新闻照片应该具有以下几种因素:一、有一个能反映新闻事件本质的“点”即在新闻发展过程中选择好的典型瞬问:二、有一个较为理想的画面即选择合适的角度.把握恰当的距离;三、强化摄影记者的新闻意识。四、加强新闻摄影表现形式与表象联想。  相似文献   

10.
新闻照片画面最忌“重复”。我从事党报新闻摄影工作十几年了,现在感到困惑的是如何做到不拍画面重复的新闻照片。党报新闻摄影不能离开党的中心工作,在同一新闻题材上,要做到不拍与自己拍过的画面相同的照片和不拍与通讯员所拍画面相同的新闻照片,那是很难的。为此,笔者试求说点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新闻界同行。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新闻照片,是将出乎人的意料、突然间发生的新闻事实拍成照片。如《舍身忘死战井喷》、《洪水袭来之际》、《飞船在抵达终点时爆炸》、《美国总统里根遇刺》等。突发性新闻照片,抓住发展迅速的新闻事实,反映变动的世界,并以情节生动,现场感强吸引读者。我国报纸经常刊登突发性新闻照片,给图片报道带来了勃勃生机。本文试对突发性新闻照片作点探讨。一、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特点新闻价值大。突发性新闻照片,一般对社会影响较大,为大多数人所普遍关心。如《舍身忘死战井喷》、《“宜昌轮”失火》、《美国总统里根遇刺》。这些惊心动魄的照片,特别能引起读者关注,曾拨动了不少读者的心弦,成为当时重要的新闻。可见,突发性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大于一般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12.
《人民摄影》曾这样评价华商报社的谢海涛:“《黑镜头》中有这么一段话:‘新闻摄影以毫不掩饰的画面语言,诉说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真实,在一部分充斥着暴力、仇杀、苦难、贪婪和倒错的人性中,有些摄影记者不断经历着彻底的震撼。也许,正是有了强大震撼力的新闻照片,才有了被震撼的人们,也才有了为消除罪恶而进行的行动。新闻摄影正是这样书写着历史,同时又改变着历史。’谢海涛就是这方面积极的实践者、探索者。在某种意义上,他将摄影这种表现手法发挥到了极限。用摄影图片给人们展示了在常人看来只有在小说、影视剧里才能看到的场…  相似文献   

13.
一、突发新闻在新闻摄影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外新闻照片给人们脑子里打下烙印,使人过目不忘的是哪类照片呢?是突发事件新闻照片。1988年《世界新闻摄影展览》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引起轰动,观众挤倒了展板,最吸引人的是那些突发事件新闻照片。如《浅沼遇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在我国的新闻摄影史上也产生过一大批优秀的突发事件新闻照片。如《日军轰炸上海南站》、《洪水  相似文献   

14.
田勇 《青年记者》2007,(12):81-81
一幅好的新闻照片,不仅要有生动形象的画面,而且还要有简洁准确的说明。因为任何新闻照片都是某一新闻事件的瞬间精华,一幅照片不会也不可能把一件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表达出来。要让读者了解事件的全部情况,那就要借助图片说明加以补充,所以新闻照片不能忽视图片说明。  相似文献   

15.
新闻照片是反映正在发生中的新闻事件的瞬间形象纪实。由于新闻事件的千变万化,一些初学新闻摄影的爱好者,难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完美地安排画面结构。有时拍出的新闻照片虽然内容很好,但在构图上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这就需要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加以剪裁弥补。对新;闻照片的剪裁,一要考虑画面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二要考虑主体物所表达的思想深度,陪体物所起的烘托作用,以及画面的结构等,然后再进行剪裁,不能简单地从表面形式上去考虑取舍。通过剪裁要达到一个目的—一画面主题鲜明,主体形象生动、突出,构图结构完美,画面更…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新闻照片的编辑处理.是指编辑运用版面语言有目的地策划、选择.修饰、配置新闻照片,从而使新闻照片在版面上形成了主次搭配得当.先后有序、轻重适宜,能充分体现编辑部立场、态度和思想倾向的最优版面布局.一、编辑参与新闻照片拍摄的策划.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有许多种新闻我们是可以题材先知、主题预选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拍摄反映某个新闻事件,编辑完全可以参与摄影记者或摄影通讯员的策划程序,并从版面的角度提出建议供摄影者参考.这些建议包括照片的选题、画面、角度等等.编辑参与新闻照片的拍摄策划可以帮助拍摄者更好地了解版面宣传的需要,更好地为版面宣传服务.在这方面,我们曾作过一些尝试.1995年8月全国卫生城市大检查即将临近,为更好地宣传推动城市文明建设,笔者策划了一个题为《请对号入座:这些卫生死角你该怎么办?》的整版新闻批评照片,刊发在《鄂州日报》8月8日的二版上,全版共刊发了15件照片,集中报道了鄂州市城区的一些卫生死角.这组照片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市民来信来电称赞这一做法,报道中涉及的单位和部门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市文明委拿着报纸召开专门会议督促检查整治情况.8月17日和8月19日,我们又两次以二分之一版的位置刊发了题为《一组反映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7.
河南日报社摄影记者王根乾拍摄的《喜相逢》,几年过去了,但仍然经常闪入眼底,浮于脑海。这就是一幅好的新闻照片的魅力。这幅作品,曾获河南省1985年新闻照片一等奖,同年获省新闻摄影展览二等奖。新闻照片和其他诸如艺术照片、广告照片一样,可以使用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手法。《喜相逢》属中景照片。中景照片比较难拍。它是以情节取胜的一种表现手法。王根乾同志在谈体会时曾经写道:“过去拍母女相逢,一般都是落泪,这张照片哭中有笑,笑中有甜,人物之间感情协调,画面真切活泼。”他说得对。拍摄中景照片主要是表现人与人的关  相似文献   

18.
在报道美国飓风灾难的众多新闻照片中,有些照片表现形式比较新颖,值得关注和研究。磅礴气势为艺术化表现提供条件气势磅礴的画面一般具有刺激、豪放等心理特征。在“卡特里娜”飓风横扫新奥尔良第三天,出现在美国《华盛顿邮报》网上的这幅照片(图一),标题是《洪水袭击新奥尔良(FloodsRavageNewOrleans)》。显然,摄影记者在按下快门之前对环境认真观察,对视点精心选择,不辞辛苦地爬到高处,以拍到大场面。可以看出画面经过细心经营:摄影者选择对称式构图,使画面达到完美平衡;充分利用路灯形成的线条,把读者的视线自然地引领到画面中的灾民和…  相似文献   

19.
不拘一格以变求新新闻照片刊用于头版头条在《四川日报》不多见。然而,3月26日川报头版头条刊出的新闻照片《英雄徐洪刚回筠连探亲》不拘一格,以变求新,其版面效果和社会效果在本报内外均受到好评。3月25日晚上在安排26日一版稿件时,这幅出自通讯员手中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新闻照片的意境,是指摄影者在报道新闻的同时,通过主客观的巧妙结合,把读者带入画面之外的艺术境界,让读者在欣赏新闻照片的同时,受到照片自身艺术蛙力的感染,从而产生某种感悟、信服、赞叹、印证、联想,甚至回味无穷的感觉。与文字报道不同的是,新闻照片是用形象“说话”的。所以,我认为优秀的新闻照片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种意境;言在其中。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照片的功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客观公正地记录、再现和报道新闻发生时的现场景象,让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