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科学背景 射电天文学利用射电望远镜在无线电波段"观察"天体.传统射电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有3个主要部分——反射面、接收机和指向装置.来自太空天体的无线电信号极其微弱.70年来所有射电望远镜收集的能量还翻不动一页书.阅读宇宙边缘的信息需要大口径望远镜,由于自重和风载引起的形变,传统全可动望远镜的最大口径只能做到100米.  相似文献   

2.
张蜀新  彭子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6):670-673,688,689
1科学背景 射电天文学利用射电望远镜在无线电波段“观察”天体。传统射电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有3个主要部分——反射面、接收机和指向装置。来自太空天体的无线电信号极其微弱,70年来所有射电望远镜收集的能量还翻不动一页书。阅读宇宙边缘的信息需要大口径望远镜,由于自重和风载引起的形变.传统全可动望远镜的最大口径只能做到100米。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科学家利用一台"地球大小的望远镜"对银河系中心黑洞进行观测,通过分析相关数据,预计2018年黑洞将首次向人类露出真容"。所谓"地球大小的望远镜"其实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座天文台的最先进的射电望远镜组成的一个巨型天文观测网络,它被称为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只有如此大规模的望远镜才有能力"照亮"黑洞,"看清"黑洞的边界。"事件视界"是指黑洞最外层的边界。  相似文献   

4.
作为天文学领域最野心勃勃的一项计划,世界上最强大的射电天文观测设备于3月13日正式亮相。据称,这些设备所捕捉到的深太空信号,或许能帮助人类找寻宇宙其他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以往,人们只能通过光学望远镜来观测研究天体,光学波段是人类观望宇宙的唯一"窗口"。直到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贝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革新》2014,(5):49-49
不久前,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约翰·科瓦克对外宣布,借助美国宇航局的南极望远镜BICEP2,该中心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找到了引力波存在的证据。这一发现成为宇宙暴涨理论的第一个直接证据。证实广义相对论和宇宙暴涨论原初引力波的发现,填补了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教授赵文长期从事宇宙原初引力波理论研究及其探测,将在我国建在建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中负责宇宙原初引力波等探测。  相似文献   

6.
正SKA是"平方千米(射电望远镜)阵列"的简称。它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巨大口径的望远镜,而是数千个较小的探测装置组成的阵列,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信号采集面。这些天线将分布在多个地区,它们的探测结果可以汇总起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I0013-I0015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12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通过对同一天区在红外和X波段背景信号的对比,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早期宇宙中可能曾存在大量黑洞。研究人员利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以及斯皮策空间红外望远镜分别从x波段和红外波段进行了观测,得到的结论显示早期宇宙中每5个红外信号源中就有一个是黑洞。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3月17日,美国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宣布,通过建立在南极的BICEP2望远镜,他们首次探测到来自宇宙大爆炸时期产生的引力波证据。这一发现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以及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个苹果引出的"宇宙级难题"人类对于引力的理解,始于牛顿的那个苹果。在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中并没有时间因子,这意味着引力是一种瞬时传播的超距作用。根据  相似文献   

9.
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是人类长期进行并将持续下去的不懈求索。而方敬忠及其所在团队的研究工作,便是为了让人类探索的触角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伸得更远。他们的目标便是实现大型光学系统(地基大型天文光学望远镜、空间光学望远镜)的有效减重,通俗点说,便是给这些大型望远镜在保证使用效能的前提下进行"瘦身"。  相似文献   

10.
正7月3日,直径500米、迄今全球最大的"锅盖"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架设完成。它就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世界上最大和最具威力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被称为"天眼",用来倾听宇宙深处的声音、观测宇宙奥秘。尽管还有一段时间FAST才能正式竣工,但这个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的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早已按捺不住,在工程的最后冲刺阶段便摩拳擦掌,开始接收来自宇宙的信号。7月3日,随着FA ST的最后一块"镜片"吊装完毕,其主体工程反射面单元系统——那口"大锅"宣告完工。  相似文献   

11.
射电望远镜——“年轻的射电天文学开始利用工具轻易地从天空捕获“噪音”,但在一年半以前,人们就从嘈杂的声音中分辨出了一个显著的音调。今天全球的监听点都调谐到这一1420兆周的高峰值单音上,并从中获得宇宙的新图像。这些信号携带有太空悬乳液聚合氢的信息。新型氢射电望远镜(见图)  相似文献   

12.
它可以观测到100多亿光年外的天体,它可以清楚地听到来自宇宙深处微弱的射电信号,它可以精确跟踪高轨地球卫星、探月卫星和深空探测器,它就是亚洲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昨天,这台高70米、重2600多吨、占地面积相当于8个篮球场大小的巨型射电望远镜将在上海天文台正式落成,这一台望远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明年我国  相似文献   

13.
1609年,当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还在利用眼睛来观察星空的时候,此时的亚平宁半岛,一位对星空一直充满着兴趣、名叫伽利略的意大利人,无意间将一个口径只有2.5厘米的自制望远镜指向天空,看到了月球表面和木星的卫星,自此人类之前一直依靠肉眼探索宇宙的进程被彻底改变。在接下来的400多年中,望远镜的口径越做越大,探测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初的光学波段扩展到了几乎整个电磁波段,从电磁方式延伸到了宇宙粒子以至于新近的引力波,并且从地面走向了太空。正是这些探测方式的丰富性和探测手段的多样性,使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在短短的几百年中,尤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现在已经能够跨越宇宙演化的长河,描绘出浩瀚宇宙演化的历史:从早期宇宙的微小量子涨落经引力不稳定性放大,形成了今天宇宙多样化的结构——从致密黑洞到我们居住的银河系(图1)、从星系团到宇宙纤维状的大尺度结构。借助于最先进的地面和太空望远镜观测和物理理论,我们对于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已经步入到了精确宇宙学的时代。这意味着我们不再简单地满足于发现一些新的天文现象,而是更关注主宰我们宇宙演化的基本物质成分的物理本质和宇宙结构起源的众多物理过程。而试图理解众多起源过程和它们的物理本质,正是宇宙结构起源——从银河系的精细刻画到深场宇宙专项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4.
<正>射电望远镜被誉为观测宇宙深空的"天眼"。与传统的天文望远镜不同,它是利用接收宇宙中发射出来的电磁波信号来探测宇宙天体的,其优点是探测距离远,灵敏度高,特别是随着其接收信号的反射镜面的口径增大,探测的距离和灵敏度将大幅提高。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  相似文献   

15.
7月28日,研究人员在监测发回的数据,背后是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 “如果你在火星上打开手机,释放出的信号将被这个望远镜接收到。经过后端处理,最快在1分钟左右,数据就可被地面上的人们看到。”上海天文台台长洪晓瑜这样介绍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他说,经过半年多的调试,届时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将助力探月工程。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以来,美国国家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一直在离地球表面600公里远的轨道上窥视着神秘莫测的宇宙深处,不过以光年也就是97000多亿公里为距离单位的宇宙中,600公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哈勃太空望远镜之所以能够让科学家更清楚地观看遥远的天体,主要是它躲开了充满水蒸气的地球大气层,厚厚的大气层把望远镜捕捉到的一切变得模糊不清。正是由于这600公里高的一眺,哈勃望远镜把原来的视线扩展到了已知宇宙的边缘,甚至能够看到700亿年前原始星系存在时发出的光。尽管它已经远远超出了目前安放在地球上的望远镜所能看到的极限,可是天文学家仍旧不满足,他们希望能看得到更远的望远镜,把人类的视线延伸到宇宙形成之初,这架未来的天文望远镜就叫"哈勃"之子。按照天文学理论,将近120亿年前发生了第一次大爆炸,宇宙从那个时候起诞生,开始不断膨胀,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一直想看到宇宙诞生初期的状况,看  相似文献   

17.
正浩瀚的宇宙空间充满未知的秘密,各类天体上演着湮灭与重生的传奇,望远镜拓展了人类的视野,让我们将目光可以追溯到宇宙创生之初。通过光学望远镜,我们能够看到137亿年前的宇宙恢宏图景,但是可见光的波段范围有限,利用光学望眼镜看到的星系只占很小一部分。在可见光之外,还有大量射线是人类的肉眼无法看到的,其中就包括"硬X射线"。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I0017-I0018
<正>科技日报讯3月17日,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利用位于南极的BICEP2(宇宙泛星系偏震背景成像)望远镜,探测到了"原初引力波"的信号,从而获得了宇宙诞生初期急剧膨胀(暴胀)的首个直接证据。然而据美国太空网网站9月23日报道,欧洲空间局(ESA)的普朗克研究团队对普朗克望远镜(频率范围30吉赫到857吉赫,BICEP2只  相似文献   

19.
正《巨匠利器——卞毓麟天文选说》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年11月定价:40元本书的主题是探索宇宙奥秘。上篇"司天巨擘"叙述6位杰出天文学家的传奇人生和辉煌业绩:"轮椅天才"霍金、"星云世界的水手"哈勃、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先驱勒梅特、非凡的"科坛顽童"伽莫夫、"孤独的科学旅人"钱德拉塞卡,以及中国元代的大科学家郭守敬。下篇"观天慧眼"描绘天文学家的利器——形形色色的天文望远镜,"坐观星河"寻踪光学望远镜的足迹、"太空电波"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崛起、"巨镜凌霄"彰显空间望远镜的风采,从历史掌故一直讲到全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天文学上有一种激波现象,与激光的形成原理相似,只是激波属于波长比激光长的微波,它被气体分子激发和放大,容易被射电望远镜观察到,而光学望远镜无法观察到它。近期,英国科学家利用射电望远镜观察银河系中的一个区域,发现这个区域由于气体尘埃云的塌缩,一些恒星正在形成。以前虽然在这个区域也可以观察到甲醇气体的激波,但是数量很少,呈点状分布。可是这次与以往的发现不同,望远镜中出现了巨大范围的带状激波,绵延4630亿千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带子”,这个“带子”把以前观察到的各个甲醇气体激波点都连接了起来。这说明,我们的银河系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