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北师大海沧附校")体育中心校区正对校门有一堵笑脸墙,全校区1400多位学生,70多名老师、保安、保洁员的笑脸定格在这面墙上,除了照片,还配有六个大字:每个人都重要。这六个字不是挂在墙上的装饰,而是每个人都认同的行为文化。它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每个北附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另一层是每个北附人都是重要的教育力量。北师大海沧附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03年,应海沧开发建设开办,是  相似文献   

2.
《中国基础教育》2007,(1):63-64
2007年1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学附属学校工作会议在北师大隆重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教育部国家督学高玉琛、北师大副校长樊秀萍、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本中、北师大附中原校长陶卫教授,以及北师大校办、宣传部、学工部、研究生院、教务处、人事处、财经处、发展委员会、校工会、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校友会、出版社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学校办公室主任田辉、办公室副主任兼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学部主任张强分别主持了会议。樊秀萍副校长作了题为《开拓创新,规范发展,服务地方,推进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学良性快速发展》的工作报告;北师大附中、二附中、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的主要领导到会作了经验汇报;各附属学校校长们共聚一堂,就如何实现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如何进一步改进管理以及实现附属学校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就《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学基本标准(讨论稿)》和《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学规范要求(讨论稿)》这两个纲领性文件发表了各自意见,并实地参观了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实验小学和实验幼儿园。  相似文献   

3.
《中国基础教育》2010,(3):68-68
为了促进北师大各合作附属学校间的相互交流,为各合作附属学校的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展示和学习的机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京师教育论坛”特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实录评比环节,对北师大各合作附属学校优秀教师录像课进行评选。  相似文献   

4.
<正>"用市场机制整合教育资源,为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使得我们的视野更为开阔,服务更加灵活和到位"。接受采访时,肖卫国主任用上面的话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教培中心")的工作定位。教培中心的缘起可以追溯到1980年,当时,北京师范大学专门成立了附属学校发展与研究中心,旨在整合北师大附属中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国基  相似文献   

5.
苏锦绣 《辽宁教育》2013,(5X):54-56
<正>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经历了五年的办学历程,出色地度过了第一个成长周期,实现了第一步跨越。面对海西建设的新浪潮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新的一个五年里,我们学校应该得到怎样的发展?怎样的发展才是北师大厦门海沧附校的方向?这是每个北师大厦门海沧附校人心中的问题。因此,在调查研究和集思广益  相似文献   

6.
<正>大连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自创建以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先后被评为大连市"诚信学校""全国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学校"、市民办教育行业"上榜学校"、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市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并荣获大连民办教育最具社会责任榜样机构奖;曾为第十五届辽东南普通高中协作体主席校;2018年市德育一体化建设工作经验推广校。学校秉承"以质量谋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2013,(11):70-71
北京市宣武师范附属第一小学建校于1908年,是一所全日制小学。学校现一校两址,有40个教学班,1567名学生,109名教职工。多年来,学校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践行"童真教育"的办学理念,建设"润物无声的美丽花园、探索求知的启智学园、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应该以学校为主导地位的同时,强调家庭对学生的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以家长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的双向合作关系,从而促进和谐教育的建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家校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探讨;其次明晰和处理家校结合中"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家校结合流于形式的原因进行分析,借以构建一种家校结合的立体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朝阳一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命名的模范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绿色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教研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为了实施适合学生的教育,为了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朝阳一校研发了《朝阳学子成长教育计划》。《成长教育计划》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为每个孩子发展个性、释放潜能提供平台。设立了教会学生做人的"习惯篇"、"国学篇",教会学生学习的"读  相似文献   

10.
《湖北教育》2007,(12):F0002-F0002
湖大附小是一所武汉市办学水平先进学校。几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以德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管理优校"的办学思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践的主体以及自我完善发  相似文献   

11.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南校(以下简称东昌南校)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具有独特的外部环境和人文优势。东昌南校原为华师大东昌附中初中部。1996年9月创办转制学校——实华中学;1997年9月初、高中脱钩,成立了华师大附属东昌南校,原实华中学并入东昌南校。2000年12月正式加人华师大附属学校行列,现为东昌办学联合体成员。东昌南校的办学理念是让学校成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赏识教育”是东昌南校的办  相似文献   

12.
<正>朝阳一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命名的模范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绿色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教研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为了实施适合学生的教育,为了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朝阳一校研发了《朝阳学子成长教育计划》。《成长教育计划》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为每个孩子发展个性、释放潜能提供平台。设立了教会学生做人的"习惯篇"、"国学篇",教会学生学习的"读  相似文献   

13.
张玉姝 《教育》2022,(6):24-26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以下简称"立信附校"),是浦东新区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证大、东陆、高行三个校区,两个学段共69个教学班、2600多名学生、187名在编在岗教师. 三轮区级重点课题从理念文化到聚焦课程到特色引领,是生态教育理念的迭代发展,形成了"生态教育"理念,打造了"崇善、尚和、求新"的学校精神,确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础教育》2010,(4):F0002-F0002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宾验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是国家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摇篮。学校校训是“诚信、严谨、求是、拓新”,学校培养目标是“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时代》2011,(11):2-F0002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秉承北师大优良传统,以“授人以渔”为办学理念,博采众长,吸收国内外教育思想精华,成为北师大基础教育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对外合作办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家校合作已成为当今教育研究与学校改革的必然趋势。家校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提升家庭教育的思想及教育水平,推动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对家校合作的研究相对落后,尤其是农村地区,家校双方对家校合作认识欠缺,家校合作的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因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农村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建构"以学校教育为导向,家庭教育相辅佐"的家校合作模式,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7.
"149教育联盟"各成员校基于智慧教育生态培育理论以跨校学科节为载体,本着"广泛参与、助师成长、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原则,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和学校层面开展了系列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推动学校创新改革。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其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环境系统。一方面,学校教育影响并制约着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以它的力度和成效制约学校教育的成果。教育界越来越认识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性,如何创新家校合作机制,让两者紧密结合,携手育人,发挥最大的效力,这是当前提高家校合作成效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基于"人文立校、主动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着力于构建"适合初中生主动发展"的家校合作模式,要求家长成为学校教  相似文献   

19.
朱剑 《教育》2015,(8):10
"做有品位的教师,办有品位的学校"是笔者所在学校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以"为每一个学生着想,让每一个学生成功"为办学理念,以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为育人目标,以"理念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名师精校、特色强校"为发展思路,全面实施"新成功教育"。即,让每一位教师在岗位上都有成就感、幸福感;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20.
家校和谐发展是提高德育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我校始终坚持把学校和社区联系起来,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深化师德教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构建生活课堂,扬起育人风帆;实施家校联动,增强育人实效;用心育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有效推动学校德育管理,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