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可忽视孩子的性别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教育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性别教育遵循着“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的原则。那么,男孩是什么样,女孩又是什么样呢?在老师、家长心目中,理想男孩的标准是勇敢的、坚强的、有竞争能力的、果断的、有控制能力的,理想的女孩则是文静的、纯洁的、漂亮的、温柔的、顺从的。其实,每个人除了自身的自然性别之外,还有一个社会性别。自然性别也叫生物学性别,是指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生理差异。社会性别则指由于男女的生理差异而形成的对男女两性不同的期望、要求和限制。一些研究者指出,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2.
金晓梅 《幼儿教育》2000,(11):42-42
性别包括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两方面。人的生理性别一出生就显示出来了,而心理性别则多在3岁左右建立起来,它更多地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一旦孩子在心理上确认了自己的性别,就会以此来要求自己的言行符合心理性别。一般人的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是吻合的,但也有一些人的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发生了偏差,特别是那些被父母易性教养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出于个人的嗜好,或给男孩穿花衣,扎小辫,取女孩名;或给女孩着男装,理平头,取男孩名,这些都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性别自认,容易使孩子产生性心理偏差,长大以后也容易形成性心理变态或性别认同障碍。因此,我们应注意依据孩子的性别给予适宜的教育,使其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趋于一致,为他们将来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作好准备。其实无论男孩女孩,我们都想将其培养成为正直、善良、博爱、勤劳的人,这一点上他们是相同的。但由于男女身心的差异,以及社会风俗和传统的影响,人们对不同性别有不同的角色期待,如男孩应勇敢、坚强、果断,女孩应温柔、文静等。为了孩子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我们就要求孩  相似文献   

3.
心理问题Q&A     
教师问题:Q1:怎么做才能让小班的孩子按性别入厕?我们幼儿园是男女分厕。有一次活动休息时,我提醒孩子们入厕。不一会儿,就有小朋友跑出来告诉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在男孩尿尿的地方尿尿。没等我反应过来,另一个男孩就边跑边说:"老师,泽泽在女孩的马桶上坐着尿尿。"如何引导男孩女孩按性别上厕所?怎样跟3岁的孩子解释性别的差异?A:3岁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性别意识形成的敏感期。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中,性别语言研究成了一门永恒而重要的话题,并且涉及到很多学科和领域。各领域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看法各异。社会由男女组成,男女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已经为人们所公认。在当今社会中,很多场合下英语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英语的性别差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人们通常是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是性别的语言差异,即调查两性所使用的语言,寻找语言行为上的能区别性别的特征。二是语言的性别差异,即直接研究语言体系,寻找语言对两性的刻画和体现的差异,再研究其差异的社会蕴涵。本文主要通过与男性英语对比的方法来突出女性英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40名中班幼儿进行性别意识研究,利用访谈的方法对被试幼儿的40名家长和1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班幼儿的性别意识发展特点:性别认同方面,中班幼儿对于自身的男女性别认识清楚;性别稳定性方面,中班幼儿知道性别不会随着时间、情境和成长变化而变化,对人的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已经基本形成;性别恒常性方面,女孩回答性别恒常性问题的正确率总体上比男孩略高一些,中班幼儿对自身及他人的性别属性的永久性有了一定认知,具有了性别恒常性意识。2.父母的教育作为上的特征:家长带幼儿认识性器官在男女不同性别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家长带男孩认识性器官的比率显著高于家长带女孩认识性器官的比率;家长对幼儿相反性别行为的干涉程度在男女不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当幼儿表现出相反性别的行为时,家长对于男孩的干涉比例要高。3.幼儿园中班教师的性别教育实践特征:幼儿园中班教师认为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十分必要;幼儿园中班教师自身的性别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性别意识;幼儿园中班教师具有明确的性别教育观念,重视对幼儿的性别教育,并通过绘本故事、动画片、师幼谈话、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6.
俐侎人对待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别期待从孩子未出生就开始了,他们将这种期待融入当地的育儿习俗中.俐侎人对待男女两性儿童在求子习俗、生育和养育三个环节上有具体差异,其育儿习俗中的孕育、生育、养育过程中处处折射出当地人“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性别观念.要转变俐侎人的社会性别观念需要男女两性的共同努力,男性应该抛开性别偏见,而女性应该提高自身的觉醒意识,转变传统的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之一.男女两性的性别和谐又是其重要内涵之一.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都在呼唤两性和谐的构建.两性和谐是社会理想,同样也是文学理想、写作理想.本文以性别为视角,试在分析女性文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性别和谐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而阐明女性文学未来发展应该坚持的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党艳芳 《文教资料》2009,(30):165-166
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两性的不平等,其原因不在于男女两性本质的差异,社会性别文化是高等教育中性别不平等的根源所在。高等教育是传递传统文化和意识的关键环节。也在有意无意地反映和复制着社会性别关系。用社会性别的视角来审视高等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性别平等的首要因素,更有赖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家庭各领域男女平等的整体实现。  相似文献   

9.
许玉玲 《父母必读》2010,(9):114-115
怎样让孩子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几岁时.就可以明白这个问题了呢?性别教育从什么话题开始?  相似文献   

10.
性别因素与儿童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儿童的性别与儿童教育关注儿童的性别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意义有一定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男性偏好”,重男轻女成为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尚在母腹中的胎儿便引起了家庭对其性别无尽的思索。尤其在农村,“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个问题意味着家庭对这个孩子的欢迎和期望程度,决定着孩子出生后母亲在家中的地位和命运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决定着孩子将获得怎样的发展支持……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孩子在家庭中的惟一性大大简化了由其性别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欣喜的父母仍不免依据孩子的性别去为孩子创造各种环境、设计孩…  相似文献   

11.
性别正义追求男女两性尤其是女性根据自身特点获得平等机会与和谐发展的社会正义价值。文章尝试将社会性别纳入和谐社会视角,在全面理解性别正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和谐社会建设中面临的性别正义缺失问题,并就推进性别正义的现实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是积重难返的女性自卑心理产生时期,文章从此时的性别分工、性别差异、性别观念、性别认同入手,对先秦女性自卑心理产生原因进行探析,认为社会性别模式在男女两性进化的轨迹上划开了深深的沟壑,只要女性仍然默认这个模式,女性的附属地位就将永远继续下去,女性自卑心理就会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13.
禅宗文化的性别倾向对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禅宗文化就其总的性别倾向来说,具有女性性别倾向,但其自身内部亦存在着阴阳互补关系.而恰恰是这种阴阳两性倾向兼有的性质,使得男女两性在解悟和接受禅宗文化时各有所取,侧重不同.当代女性文学创作较为鲜明地体现了禅宗文化阴柔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性别差异指男女两性在心理学方面的不同特点。男女两性不仅存在着生理方面的差异,在心理发展的许多方面也同样客观地存在着一些差异,尤其在性格和行为方式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差异较为明显。性别差异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文化因素而非生理因素,必须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使个体的发展既具有男女之共性,也具有男女之个性;既要摆脱性别角色标志的束缚,又不失性别本色。  相似文献   

15.
儿童性别社会化的新视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的性别,在其刚出生时仅具有生物学意义,随着儿童的成长,其性别角色中的社会文化烙印越来越深。由于社会所赋予的男性文化和女性文化具有不公平性,使儿童性别社会化带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刻板认识——即男孩要勇敢、冒险、独立;女孩要柔弱、温顺、服从。虽然这种古已有之的性别差异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的消极面确实造就了男女两性在诸多方面的不公平,阻碍了男女儿童在心理发展上达到一种超越性别的普遍人性。因此,为了使儿童在其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最大可能地降低性别角色的消极影响,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应努力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孩子的性别角色分化不宜过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男、女大脑生理基础的比较,男孩女孩所受教育的比较,男女性别角色特征的发展以及如何进行性别差异教育四个方面分析儿童性格形成的不同特点,认为孩子的特别角色分化不宜过早,淡化儿童的性别特征有利于摆脱因性别差异造成的发展上的局限性,从而获得全同性的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7.
性别偏见从孩子出生那刻起便存在——女孩的衣服几乎都是粉红色系的,男孩的几乎都是蓝色系的;男孩的玩具是机器人,车等,女孩的基本都是玩偶;在学校里,从老师的言行到课本的内容都在暗示男孩跟女孩是不一样的。有人会说,男孩跟女孩本来就不一样,区别对待是正常不过的事情。那只是成年人固化的思维,而小孩是没有性别概念的,成年人如果一开始就对他们灌输这种观念,很可能会限制了他们将来的发展。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玩具店,对男孩和女孩的性别暗示都会对儿童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社会性别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女性别角色和性别分工差异是由社会文化建构的。传统文化对男女两性角色的分配,实际上存在着性别歧视。提出"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对解释后天社会文化养成的可以改变的男女角色和领域划分都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可为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妇女的自身进步等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正策划人语:近些年,"男孩危机"被轰轰烈烈地摆上台面热议。当我们看到男孩性别认识的误区时,也不可忽视女孩可能面临的困境。校园里,男孩哭鼻子,女孩挥拳头;男孩说话腼腆、动作扭捏,女孩打扮中性、言行粗犷的现象似乎并不少见。一场"性别危机"正袭来。而危机的根源,是社会各界对性别教育的忽视。先天的生理和心理原因,造成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分工、角色扮  相似文献   

20.
论就业性别歧视——一种社会学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已成为影响女性自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巨大障碍。男女两性在就业机会、工作规定以及职业与收入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传统观念的影响、经济因素的制约以及政府政策失灵等因素是造成两性就业差异的主要原因。女性面对市场要增强自信,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政府要给予女性“自然成本”以社会化补偿;还应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以及与劳动力市场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构建一种新型的性别文化。以弥合就业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