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林  王肖奕  孔凡强 《职业圈》2011,(33):58-58
内网安全风险分析 现代企业的网络环境是建立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开放网络环境中。开放的环境既为信息时代的企业提供与外界进行交互的窗口,同时也为企业外部提供了进入企业最核心地带——企业信息系统的便捷途径,使企业网络面临种种威胁和风险,开放的网络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计算机网络所受到的安全威胁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对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特洛伊木马、后门等攻击手段作了分析.列出了计算机网络所存在的风险及隐患,并对隐患在技术和管理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使用的日益广泛,网络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这几年的报道就可以知道,无论是企业、个人、甚至是政府都遭到过黑客、病毒的袭击。这就证明了目前的网络中仍存在着种种的安全威胁,面对这些威胁和攻击,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技术来应对就是目前研究的课题。以下介绍了信息安全控制原理,以及基于信息安全控制原理下,目前常用的安全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4.
当前基层供电企业面临的法律事务正急剧增加,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避免"法律陷阱"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又一新课题.目前许多供电企业并没有建立相应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有待提高,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毋庸置疑.文章就如何在基层供电企业进行法律风险防范与管理进行了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5.
企业目前面临着利用端点设备中的漏洞,更为隐蔽、目标性更强、旨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威胁.为了提前应对这些隐蔽多变的新型安全威胁,企业应结合基本安全技术,针对各种已知威胁和未知威胁主动提供最高级别的防护.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的机遇和挑战,数据的价值也得到了重新的定义。我国现阶段立法重点在于保护个人信息,并未在立法层面上确认数据私权。"信息"与"数据"两个概念单独从个人信息保护层面通用并无大碍,但倘若构建数据私权则存在区分的必要。数据私权不同于现有私权体系中的物权、知识产权、个人信息权。确认数据私权有助于保护个人信息和个人数据,同时对于企业数据的有效保护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数据技术,促进数据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在大数据中发现规律、知识、洞见,寻找隐藏在电视新闻大数据背后的模式、趋势和相关性,揭示电视新闻媒体成为国际一流媒体的发展规律及可能的商业应用前景,都需要我们拥有大数据的思维和良好的大数据洞察力。传媒行业还没有完全具备应用大数据的真正能力。许多传统媒体的思维仍然是"内容为王",缺乏"适应技术"的基因,数据加工能力匮乏、缺乏专门的数据分析方法及高端专业人才,这是媒体应对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8.
数据新闻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与发展,不仅给新闻业带来了新的报道方式,也给我们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占有和应用数据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应用大数据于对外传播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探索。大数据的客观性有利于增强对外传播的说服力,淡化宣传色彩。在大数据时代,用"数据讲述中国故事"成为变革对外传播方式的一条新思路。我们应培养具有一定数据素养的外宣新闻工作者,利用大数据实现新闻的个性化定制,做到精准传播。同时利用大数据优化传播元素、进行多维度的受众分析、把握媒体议程设置、实现舆情监测等等,不断优化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家有一句名言:民主就是把权利装进笼子里.适当的权利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为人民做出很多好事,但没有制约的权利就像洪水猛兽,给人民带来无穷的危害.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也说过:"思想及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古往今来,知识精英中不乏非常优秀杰出的人物,但他们一旦站错了方向,就会沦为"砖家"和"叫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比没有任何知识的贩夫走卒大得多,因此,必须以正确的思想和路线引导他们.  相似文献   

10.
网上报税就是通过利用现代的电子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履行纳税义务全过程的一种报税方法.文章对有关于网上报税的安全要素、网络威胁以及防范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天津网上报税系统主要采用的防范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有一句名言:民主就是把权利装进笼子里.适当的权利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为人民做出很多好事,但没有制约的权利就像洪水猛兽,给人民带来无穷的危害.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也说过:"思想及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古往今来,知识精英中不乏非常优秀杰出的人物,但他们一旦站错了方向,就会沦为"砖家"和"叫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比没有任何知识的贩夫走卒大得多,因此,必须以正确的思想和路线引导他们.  相似文献   

12.
树祭     
当我们的老祖宗跳下离开曾经帮助过救过他们的树以后,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安全。没有了安全,没有了方向的他们将一切苦难怪罪于树。他们大开了杀戒。一帮帮,一群群被称作人的“猴子”们,疯狂起来,一边举着火把,一边挥舞着峰锐的石斧、砍刀,将他们昔日的恩人——树,一棵棵,一片片砍倒,烧成灰,眼睛都不眨一下。为了离开树,他们不惜拖着滴血的双脚杀着山林。树怎么也想不到,它从前呵护过,爱过的猴孙,会如此野蛮的仇视他们的恩人。树给了他们一个安全甜美的摇篮,他们却给了它一个人间地狱。自盘古开天以来,山、水就不断地提醒,誓告他们,与树为敌的…  相似文献   

13.
正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传播有计算与情感两个分析维度:一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给国际传播中的精准传播、精确营销、用户画像、舆论分析提供技术支撑,结合大数据计算出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的内容;二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深对于国际传播目标用户的了解,使个人化传播成为可能,从而给传播内容"情感赋能",让不同的用户产生独特的情感连接与个人化的情感依赖,给"情感传播"提供策略支持。本研究综合对两个维度和国际传播多元主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时代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许多看上去似乎联系不大,但本质上有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共同预示着一个高风险社会的来临。我国社会面临着很多的社会风险隐患,如果不防息于未然,预防与应对社会风险的准备不充分,就会面临加大了的社会风险的威胁。政府作为公共主体,在防范和化解各种类型的公共风险,在实现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生态秩序的和谐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特定社会建构和意识形态立场的风险话语为各国开展国家安全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成为少数西方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的工具。2023年4月以来,“去风险,而非脱钩”新战略的提出标志着美西方对华风险话语不仅在表述上完成了从“中国威胁论”“中美脱钩”到“去风险”的更新迭代,更实现了从“安全化”到“去风险化”的话语内核转向。它看似放弃了“以中国为威胁”的进攻姿态和“脱钩”的逆全球化立场,实则意在扩大遏制空间、占据道德高地,实现“以中国为风险”的精确“脱钩”。借助强调“风险”而非诉诸“安全”的话语重心变化,美西方也意图进一步转移盟友间和国家内部矛盾,掩盖自身国家安全能力衰退的事实,这最终可能带来“去风险化”风险话语的全球散逸。  相似文献   

16.
本期选取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工人》和《华尔街日报》的《中国正在成为绿色技术领导者》两篇文章进行点评剖析。作者认为,《中国工人》的一组报道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主题不宏大,而是我们没有找到表达主题的最佳方式。后一篇点评则提出,在做科学事件的报道中,我们应巧用术语和数据,运用比喻化繁为简。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许多看上去似乎联系不大,但本质上有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共同预示着一个高风险社会的来临.我国社会面临着很多的社会风险隐患,如果不防患于未然,预防与应对社会风险的准备不充分,就会面临加大了的社会风险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正"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德鲁克的经典名言在大数据时代焕发出新的意义。对于对外传播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苦于没有有效的测量手段,在决策时,凭感觉做事的时候多,经过可靠论证的时候少。这种状态既不利于对外传播的目标实现,也不利于工作的改进。因此,借助大数据时代的便利,将对外传播效果评估纳入国际舆论竞争的大工程中,并依据科学有效的评估结果,调整对外传播的策略和方法,是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和效率的必由  相似文献   

19.
《离骚》是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诗歌,《离骚》中出现的许多人物、名物给我们理解其深刻内涵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彭咸"便是争讼颇多的一个人物。《离骚》中,"彭咸"是否为投水而死,并没有充分的文献依据来证明,而巫彭、巫咸也显然并非彭咸。另外,后世所传的篯铿、彭翦、老彭等,都是因为时代传承而成为彭祖的不同称谓而已。彭祖与彭咸是否为一人尚待进一步研究,但两者都是忠贞贤达之士是没有疑问的。本文就"彭咸"之争议来源、屈原投水与彭咸是否有关、"彭咸"究竟为何人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离骚》中的"彭咸"。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很多行业前进的步伐,限制了各国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常规图书"走出去"的步伐。回顾人类历史,每一次危机都是"危"与"机"并存,这次疫情也不例外。疫情给全人类的生命、生产、生活带来了困扰和威胁,对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的需求也是全球性的。中国疫情暴发比较早,并且积累了阶段性防疫的经验,因此,这次疫情给我们图书"走出去"带来了机遇和选题资源。作为编辑,需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围绕防疫、抗疫开发适合图书"走出去"的选题,从而拉近中国出版界和国际出版界之间的距离。如何抓住这次契机,把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