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在刻划人物形象时,采用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诸如素描、细节、穿插、正面和侧面描写等方法,他都一再运用。他能根据不同人物采用不同的刻划手法,有的人物着重素描,有的人物偏重细节描写,有的人物则几种方法交错运用。司马迁是善于用素描手法来写人写景的,他选取最朴素精炼的语言,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人物的鲜明形象。例如《淮阴侯列传》写韩信不告而辞,萧何往追的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2.
姜可雨 《新闻前哨》2006,(10):25-26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递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这是央视《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大会》评委对王顺友的一段评语。  相似文献   

3.
“静静地想想,我们是在继续完成生命的每一个段落之后而完成了生命的整个篇章;我们是在完成着每一个段落的使命中完成着自己;我们是在尽力地为每一个段写就一段辉煌而去追求生命丰盈的极至.因此,我们不能拖延,不能像有的文章那样将最精彩处放在文章的结尾,去刻意显示最终的分量.立足在哪一个段落,就该竭尽所能把立足的段落写得精彩………”  相似文献   

4.
我们选定了自己的职业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学习的五十四个外国留学生当中,我们中国同学整整地占了三分之一。在莫斯科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的来了四年,有的三年,有的两年;此外还有一批同学,在这里学习了五年以后,不久以前已经回国工作。在这里学习的同学,出国以前在国内有的是当教员,有的是做秘书;有的在文工团工作,有的在新华社工作,但更多的是一直在学校念书。念文学,念外文,还有的在复旦大学念过一年新闻系。我们这些来自各个不同单位、学着不同专业的人一齐来到了莫斯科,并坚定地确定了自己未来的终身职业——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5.
提问是新闻采访最常见的形式.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如果说采访是一门艺术.那么.最能体现这门艺术的就是提问了。提出的问题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采访意图、报道效果能否顺利实现。当然.新闻采访中的提问并不是简单的你说我记、你问我答,其中大有技巧。比如记者在采访时遇到的对象中.有的人情感外露.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谈起话来滔滔不绝,有的人却沉默寡言:有的人善于表达,有的人却拙于言辞。面对不同类型的采访对象.记者只有善于运用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切实做到问之有理、问之有趣、问之有物,才能达到采访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我到石家庄市召开一个座谈会,征求对报纸宣传的意见。一位在企业搞宣传工作的年轻同志,很幽默地讲了一段话。他说,报纸上理论文章我们很想看,有的题目也很吸引人,可就是有的文章太深奥,弄不懂的新名词一串一串,看起来云遮雾罩,有的似懂非懂,有的干脆就看不懂,实在难煞人。我们常在一起议论,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报纸上的文章发表出来就是让众多的人看的,为什么不能写得通俗易懂一点呢?有人说这主要怪作者、编者缺乏群众观点;也有人说,怪不着人家,这主要怪我们知识水平低,人家学问高,又是“理论家”、“专家”,如果把文章写成大白话,让谁都看得懂,那不把人家的水平降低了吗?  相似文献   

7.
岁月如河。我们每个人都是划舟击水的过客.而我们祖先是一批聪明且极富智慧的过客,他们为后人留下一笔取之不尽万世不竭的财富——中国汉字。汉字的构成,可谓丰富多彩,别有意味。有的象形,集天地之灵,应万物之象,颇具象征意义;有的指示,点石为金,寥寥一点一划,就让人一目了然;有的会意,传递的气象让人既明白畅晓又浮想联翩。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相似文献   

8.
难得羞涩     
羞涩是怎么回事,大概无须过多解释。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害起羞来,其情形和表现又是怎样的,都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可是我们冷静下来或许又会发现,羞涩作为人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一种表现,却变得比过去少得多了,在有的人那儿差不多已经消失了。也就是说,生活中出现了一批不会羞涩的人,我们在他们身上已很难见到羞涩了。  相似文献   

9.
凯歌 《新闻世界》2008,(6):55-55
第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出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之口。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目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们有的人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养成了很坏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一餐一世界     
民以食为天。我们每个人,各自头顶着一片天。有的艳阳高照,有的乌云密布,有的风清月白,有的灰霾浓重。饭碗如苍穹,苍穹如饭碗,倒扣上空,走哪跟哪。虎不辞山,人不辞碗。在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不是缺少食物,而是缺少食欲。吃好喝好,是最实在的祝词。吃什么喝什么,却一直是闲扰我们的难题。怎么吃怎么喝,则更是上升为一个映照三观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成虎 《大观周刊》2012,(37):378-378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人与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聪明,有的学生略显笨拙;有的学生反应迅速,有的学生反应缓慢:有的学生悟性高,有的学生悟性低。  相似文献   

12.
周礼 《档案天地》2010,(10):1-1
在这个世上,有的人富可敌国,春风得意:而有的人却四壁空空,穷困潦倒。有的人一帆风顺,功成名就;而有的人却命途多舛,郁郁而终。有的人呼婢使佣,美女香车;有的人劳劳碌碌,苦苦挣扎。在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不一样的人走着不一样的人生历程!于是,当我们人生不如意时,我们常常用一个词来安慰自己——命运。  相似文献   

13.
周礼 《档案天地》2011,(10):1-1
在这个世上,有的人富可抵国,春风得意。而有的人却四壁空空,穷困潦倒;有的人一帆风顺,功成名就。而有的人却命途多舛,郁郁而终;有的人呼婢使佣,美女香车。有的人劳劳碌碌,苦苦挣扎。在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不一样的人走着不一样的人生历程!于是,当我们人生不如意时,我们常常用一个词来安慰自己——命运。宿命论说,人从呱呱坠地,就注...  相似文献   

14.
<正>仓促的高考那是1978年一个夏日的上午,地处南京东路上的当年上海最大的新华书店门口突然出现了一个奇观,书店还没到开门营业的时间,门外已经是人头攒动,长龙般的队伍见首不见尾。从山东路、九江路、汉口路一直排列河南路,四条马路呢。有的人拿着个小板凳,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大家都是半夜里来排队的。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档案信息本身所具有的知识和信息已变成不可估量的财富。我们应当很好地研究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使其发挥更大的效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一、档案信息的商品价值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对档案是不是商品有着一些不同的观点:有的说档案是商品;有的说档案不是商品;还有的说档案复制品是商品。同时,也有不少人看到市场对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这种形式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按新闻事件内容和重要性的不同来安排段落。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第一段,即导语中,次重要者放在稍后的段落里,最次要者放在最后。第二,在导语中,又要把最精彩、最重要、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最前面。第三,标题要把全篇的精华提炼出来。 二、按读者情绪变化规律安排结构。 ①“积累兴趣”结构。特点是一段比一段具体,事件的结果到最后一段才显示出来。这种同倒金字塔结构正好相反,有人称之为“反倒金字塔”结  相似文献   

17.
写典型断想     
1、典型非得催人泪下吗? 写典型不一定非追求催人泪下,那只是诸多效果中的一种。如果以为是典型就必须生动感人的话,那会把许多好典型写砸的.因为你非要把一棵橡树描绘成一棵河柳,那肯定描绘不好的。过去宣传成功的典型以事迹感人的居多,但现在宣扬的典型却不是以事迹感人为成功的唯一标志。有的典型令人振奋,有的典型给人以启迪,有的典型让人同情,有的典型让人汗颜,有的典型让人激动,有的典型让人心酸,应该还有无数完全效果不同的典型等待我们去分辨和挖掘。掌握了这些脉络,我们才能找到宣扬典型的正途。  相似文献   

18.
一、编辑的审美观决定着摄影记者的审美观。我们看新闻照片美不美,不能光从画面、构图上来判断,还要从它有没有独立的新闻性、有没有与众不同的视点、有没有能吸引人的地方。老编辑与年轻编辑的审美观不同,他们对摄影记者的照片的理解也就不一样。有的认为照片上人越多,越热闹就是好照片,有的认为画面越简洁越好;有的喜欢特  相似文献   

19.
林关生 《大观周刊》2013,(4):234-234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多数教师对插图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视而不见,或轻描谈写。其实,无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都有不少的插图,尤其是新课程教材所选插图更多,几乎在每一章节或每一课中都有体现。这些插图在教材知识呈现中所起效果不尽相同,有的贴切自然,再现一段历史;有的直观明了,  相似文献   

20.
记者卧底,选择的是一条在黑夜行走的路,也是挑战自己的生存极限。夜总是那么黑,黑暗的角落里暗藏着龄龊之人的苟且之事,黑暗中又遍布陷阱,杀机四伏。有些记者干嘛不安份呢?除了好奇生,还有责任心。有的记者真的舍身取义的味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的记者可能经过卧底,引爆了“地雷”。这也好,让行走着不再度被炸得血肉模糊,能多在阳光下昂首阔步。但有的记者却拿捏不准分寸,卧底卧进了粪坑里,实在让人笑掉大牙,可悲但不可耳,种豆长在棵断肠草,事与愿违,谁之过呢?我们相信,读者并不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