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初中《汉语》课本(即《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语法体系里有三种合成谓语:一是判断合成谓语,二是能愿合成谓语,三是趋向合成谓语。判断合成谓语是判断词“是”“用在名词谓语前边,构成一种表示判断说明的合成谓语”,如“语言是工具。”能愿合成谓语是能愿动词“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构成一种表示“可能性、必要性、意志或愿望”的合成谓语。如“她会说普通话”,“天气应该热了”。趋向合成谓语是趋向动词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构成一种表示趋向、时态等附加意义的合成谓语。如:“前面跑过来一个人”,“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教学实践证明,合成谓语的说法是有缺点的.我们主张取消这一术语。因为分析句子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说明造句单位之间的语法关系,帮助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而合成谓  相似文献   

2.
语法学界普遍认为:被动句是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被动关系的句子;被动句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受事或受动者,而不是施事或施动者。可是,与主动句有零主语句一样,被动句同样有零主语句。因此,我认为,被动句就是用被动结构充当谓语或者谓语含有被动语义的句子。所谓被动结构,是由“被”、“为”、“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语法学界对“合成谓语”,议论纷纭。这确是个复杂的问题。现在有必要对“合成谓语”产生的缘由,它在语法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番探讨,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本文准备谈三点。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中,句子的谓语动词的形式在人称和数上必须和主语保持一致,这种现象简称为“主谓语一致”。主谓语一致一般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语法一致原则,意义一致原则和就近原则。所谓语法一致原则,就是主谓语要在“数”上保持一致,即主语是单数时,谓语动词也要用单数形式,主语是复数形式时,谓语动词也要用复数形式。例如:H e does his lessons atfive in the afternoon.他下午5点钟做功课。所谓意义一致原则,就是同一个主语,谓语动词有时用单数形式,有时用复数形式,例如:Sports help to keep people healthy.运动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Sports i…  相似文献   

5.
三、关于连动句和兼语句 1、关于旧系统的“复杂谓语”。旧语法系统有所谓“复杂谓语”之说,所指对象主要是指“谓语的连续”和“谓语的延伸”。新系统取消这样的说法,称前者为“连动句”,称后者为“兼语句”。取消“复杂谓语”的理由何在? 第一,在汉语中,真正以单个词作谓语的情况很少见,以短语,特别是复杂短语作谓语的情况很普遍,复杂的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等都可以作谓语。例如:  相似文献   

6.
教学语法是和理论语法、描写语法相对待着说的,有人称它为学校语法。这个“学校”是school 的意思,指中学和小学,不包括大学。所以,用个更通俗、简单的说法,所谓“教学语法”就是中学、小学的学生学习语法的系统、教材和方法;所谓“理论语法”“描写语法”,有人把它们合称“专家语法”,是研究性的,不是准备教学用的,尤其不是教中学、小学的学生用的。因此,不少人把教学语法看成是低一级的,把其余那些看成是高一级的。这个看法不准确。用途  相似文献   

7.
在五十年代,由张志公先生主编的初级中学《汉语》课本语法部分把能愿动词和后边的动词或者形容词的组合叫做合成谓语;到了八十年代,由张志公先生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试用本)语法部分又把合成谓语改称做能愿词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语法术语的改变;其实,反映了张志公先对这种组合的看法大大地改变了。  相似文献   

8.
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中语法中“非谓语动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许多学生感到“非谓语动词”难掌握。在多年的外语教学中我对“非谓语动词”教学做了一些探讨。 一、利用母语进行非谓语动词教学 以往讲语法时我都给学生提供大量例句,让学生通过例句自己找规律,从而掌握语法规律。在教学中我发现“非谓语动词”这项语法虽然很复杂,但“非谓语动词”的汉语意思很明显,所以我通常用母语进行教学。“非谓语动词”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做谓语的动词”。既然是动词,就有时态类、语态类变化,就有自己的逻辑主语、宾语…  相似文献   

9.
0. 1 谓词(包括动词、形容词及动诃性短语、形容诃性短语)在作主语或宾语时,其语法性质同其作谓语时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谓词作谓语时是描述性的,作主语或宾语时是指称性的; 二、谓词作谓语时,其前不能直接出现充当定语的词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则可以。这两个方面是具有普遍性的。至于有人提出的“全部或部分失去了谓词的语法特点”了、“可以跟名词组成联合结构”了、“可以用名词或代词复指”了之类,要么是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做谓语依赖系词性句法标记,最常见的是标记词“很”与形容词一起连用构成“很+形容词”结构充当谓语.该结构中的形容词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当“很+性质形容词”做谓语时,“很”是语法标记词,不可省略,其功能是使其后的性质形容词具有程度性和描述性;“很+状态形容词”做谓语时,“很”不是语法标记,而只是强调性质形容词的程度,因此可以省略.在这种情况下,重读“很”也可以表达强调的意味.  相似文献   

11.
3.主谓一致主谓一致是指主语与谓语在数上要一致,通常遵循语法一致原则、意义一致原则和就近一致原则等三大原则。所谓语法一致原则是指当主语为单数时,谓语要用单数形式,而当主语为复数时,谓语则相应地使用复数形式;意义一致原则是指当主语在形式上为单数但却表达复数意义时,谓语使用复数,反之亦然: 就近一致原则是指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取决于最靠近它的词语的数。例如:  相似文献   

12.
谓语是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现象,是主谓句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古人认为要写好一篇文章,就要下一番溶栽之功,即就是炼意、炼字。从语法结构上看,谓语是主谓句中的“句眼”,是核心,而且一般不能省略。谓语之所以是句子结构的核心,“句眼”  相似文献   

13.
语法问答     
一、“是”是判断词还是动词?它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二、关于趋向动词,有没有“趋向合成谓语”一说?有没有趋向动词作补语一说?要回答以上两个问题,首先要从“语法”和“语法学”两个基本概念谈起。“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任何语言的结构规律都有极其鲜明的系统性,它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存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法体系”。“语法体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思惟长期抽象化工作的结果,是人类思惟所获得的巨大成功的指标”。一种语言只有一个“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般的语法书上都这样说:词序的安排和虚词的运用是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有主要就有次要,汉语中次要的语法手段还有哪些,语法书上又见不到。拙文拟对语音停顿的语法功能作一点简要论述,权当拾遗补漏,并就教于方家。 对于语音停顿的语法功能,很早就有人意识到了。林焘先生早在62年就曾以“三加四乘五”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三加四乘五 (a)/s(?)n,jia,si,ch(?)ng w(?)/ (b)/s(?)n;ji(?),si,ch(?)ng w(?)/ 2a在“四”后有较大的停顿;“三加 四”是主语,“乘五”是谓语;用算式来表示是:(3+4)×5=35。2b在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经常要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进行判断,这就需要使用判断句。从语法的角度来说,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在现代汉语里,由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不能直接作谓语,所以,判断句通常由主语和判断词“是”加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的合成谓语来表示。文言文判断句的表达方式则明显不同。一般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法知识短文,句子成分宾语和补语是分别讲述的,学生区分宾语和补语感到困难。据此,我在指导学生复习语法时,有意识地把宾语和补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学生从比较中提高区分宾语和补语的能力。首先应当明确宾语和补语都是谓语后面的连带成分,但宾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涉及对象,谓语必须是及物动词,宾语对谓语一般要回答“谁”、“什么”或“哪里”的问题。如:  相似文献   

17.
当主语在谓语前出现时叫顺序(the natural order)。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谓语成分放在主语前面,这种词序叫做倒装(the inverted order)。倒装分两种:配合语法条例的倒装,叫“grammatical inversion”; 配合强调语势的叫“emphatic inversion”。语法上的倒装句是强制性的,包括下列7种:  相似文献   

18.
陈妤 《广东教育》2008,(2):22-24
非谓语动词是语法填空中的必考考点。所谓非谓语动词,就是在句子中不能单独做谓语的动词,有-ed形式、-ing形式和不定式形式三种。因此,做语法填空题时,当句中已有谓语动词时,括号中所给动词即为非谓语动词,然后根据其在句中所作句子成分、某些词语或句式的搭配要求、与逻辑主语的主动或被动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主谓一致的三个原则,即语法一致原则、意义一致原则和就近一致原则。一、语法一致的原则语法一致是指主语为单数形式,谓语也用单数形式;主语为复数形式,谓语也用复数形式。1.用and连接的主语由and连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一般用复数形式。但如果表示单一的概念时,谓语动词则用单数形式(见第二节“意义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英语·HOT     
语法总结之--CAN
  Hel o, everyone!我是can。我是一个情态动词,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和情态,我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在句子中不能单独作谓语,只能和紧挨着我的动词原形一起构成复合谓语。我的基本意思是“能;会”。OK,现在欢迎大家走进我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