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丽系我友好邻邦,“周为箕子之国”,自古与中国关系密切,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影响深广。 公元918年,王建创立的高丽王朝统治朝鲜半岛凡四百七十五(918—1392)年。在此期间,中国历经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辽、金)、元、至明朝初年。高丽朝创建伊始,即遣使后梁,随后不断与中国历朝政府通好,使节往来,互献方物,保持友好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自宋太祖建隆三年(962,高丽朝光宗十三年)十月至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高丽朝毅宗十八年)三月,这203年间,高丽遣使来宋达67次,宋朝正式遣使去高丽也有二十七次以上。通过非正式外交途径,自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到南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这266年中,宋商以民间贸易形式去高丽达129次,人数有5000余人。两国交往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为其重要方面。 宋丽之间的文化交流多种多样,内容广泛,而典籍(包括印刷术)交流则是其中极重要的内容。宋丽典籍交流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儒家经书及其他诸子百家书籍;二是医药典籍及有关验方;三是《大藏经》等佛典交流。当时,高丽使节入贡常来求书,宋帝曾先后把重要典籍,如《大藏经》、御制《秘藏诠》、《逍遥咏》、《莲花心  相似文献   

2.
辽代雕成《契丹藏》之后,该藏经以赏赐、购买等方式传入高丽,这为高丽藏经的雕印提供了重要基础。《契丹藏》进入高丽是中国与朝鲜半岛佛教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3.
程毅中先生以明高承埏稽古堂刻本《玄怪录》为底本,用明书林陈应翔刻本《幽怪录》和《太平广记》等书作校,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重校本《<玄怪录><续玄怪录>》.他所用的《太平广记》是明谈恺刻本,与宋原本在文字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底本为宋本的韩国所藏《太平广记详节》与明刻本《玄怪录》多处相同.因此本文将探讨谈恺刻本《太平广记》、韩国所藏《太平广记详节》与《玄怪录》的关系,并用韩国所藏《太平广记详节》重新与明刻本《玄怪录》进行校勘,更进一步了解《玄怪录》原貌,同时为研究者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4.
孙希国 《兰台世界》2009,(12):67-68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丽国王俣逝世及徐兢出使高丽的时间、徐兢出使高丽所乘的舟楫、徐兢出使高丽往返的具体时间和乾道本《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刊刻之地等相关问题再次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电脑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二)这位韩国僧人向人们展示《高丽大藏经》的计算机储存进程。《高丽大藏经》是用汉字写作的最完整的十三世纪佛学经典。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光盘存储器阅读这本经书。(新华社发科幻小说作家阿尔比不久前在科伦坡通过一台电脑向美国伊利诺斯大...  相似文献   

6.
《文选》是中国现存第一部诗文总集。这部总集选录了先秦以迄南朝八个朝代一百三十多位作家的七百多首作品,基本囊括了当时的文章精华,因此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形成了一门专学:“文选学”。《文选》是由梁昭明太子萧统组织学主编纂而成,大约是梁普通三年(522)以后开始编纂,至中大通元年底(527)编成①。《文选》编成后不久,萧统就陷入了“理鹅事件”,再不久即病逝,这个事件自然会影响到《文选》的流布。即使如此,《文选》仍以它高于其它选本的价值,受到当时人的重视和喜爱。《太平广记》卷二四七‘石动笔”条…  相似文献   

7.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2期刊有刘强《宋时高丽扇、纸、墨输入中国考》一文(下简称刘文),该文将宋人所说的高松扇认作折叠扇,这种看法在学术界较为流行,然而根据不足。我曾考察过折叠扇传入中国的问题,认为高丽松扇是一种屏扇,不是折叠扇。现将理由陈述如下,祈请读者明断。 宋邓椿《画继》(《丛书集成初编》本)卷十载:“高丽松扇如节板状,其土人云非松也,乃水柳木之皮,故柔腻可爱。其纹酷似松柏,故谓之松扇。东坡谓:‘高丽白松理直而疏,折(析字之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即作析)以为扇,如蜀中织棕榈心,盖水柳也。’又…  相似文献   

8.
2009年2月,日本纪伊国屋书店以该店在全日本63家书店的销售数据(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为依据,公布了2008年度畅销书排行榜。日本2008年最为畅销的图书是《让人梦想成真的象》(飞鸟新社),其后的排名依次为《哈利&#183;波特和死的秘宝》(静山社)、《B血型的自我说明书》(文艺社)、《生命之法》(幸福之科学社)和《女性的品格》(PHP研究所)等。  相似文献   

9.
在历代正史中,《辽史》以其简略疏漏,向为史家赀议。其卷一一五《高丽传》记辽丽关系事亦多疏略,且舛误颇多。现笔者对《辽史·高丽传》略加考证,不当之处,幸祈教正。一、"自太祖皇帝神册间,高丽遣使进宝剑"。按:据《辽史》卷一《太祖纪上》载:太祖元年(907年),耶律阿保机"燔柴告天,即皇帝位"。太祖九年(915年)"冬十月……高丽遣使进宝剑,吴越王钱镠遣滕彦休来贡"。此"高丽"当为"泰封"之误。据《朝鲜史略》载,903年,弓裔建立  相似文献   

10.
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人长安,次年隋亡。他在关中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渐次削平隋末以来的群雄割据,至太宗贞观二年(628)完成统一。高宗总章元年(668)击灭高丽。907年为后梁朱温所灭。  相似文献   

11.
全寅初 《中国索引》2005,3(4):48-52
韩国与中国大陆隔海相望,北部与中国大陆东北接壤,自古以来,韩国便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成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之一,如同日本、越南等国家,韩国也将汉字作为书写工具,到20世纪初为止,韩国大部分档案皆以汉字写成,其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朝鲜王朝宝录》、《承政院日记》等文献。韩国古代知识分子在创造民族文化遗产时,曾参考各种中国古代文献,特别是自统一新罗时代起,先进的唐文化大量流入韩半岛。至高丽时代,宋元思想文化及书籍由陆路源源不断地传入韩国,尤其是儒家与佛家思想在韩国的盛行,使得儒家经典与佛经典的引入成为主流。据《高丽史》记载,因战乱,在中国早已亡失的典籍,在高丽则保存得完整无损。  相似文献   

12.
在河北省档案馆,保存有《阎锡山部一军官日记》(原名‘生活剪影’第四册,以下简称《日记》),时间为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一日至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共六十二篇。《日记》为32开本,华北新华书店发行。据编者介绍:“这本日记.是我军在上党战役(国共两党于一九四五年九月十日至十月十二日进行的一次战斗)中,于战场上拾到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五辑第161页《审录林凤祥等人供词折》注说:“该折无具文时间,据考,应在咸丰五年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七日之间。”该书图二说明曰:“据考证该折具文时间应在咸丰五年一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之间。”(图二、图四说明显系颠倒)考证的依据是什么不得而知,但近读斯卡奇科夫日记,发现有关记载可为确定该折  相似文献   

14.
陈垣对研究《四库全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唐朝以后,历代都修纂大型图书。宋朝有四大部书:《太平御览》1000卷,《册府元龟》1000卷,《文苑英华》1000卷,《太平广记》500卷;明朝编《永乐大典》22000卷;清初编《渊鉴类函》450卷,《佩文韵府》400卷,《全唐诗》900卷,《古今图书集成》10000卷。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时,开始编纂一部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著录书籍3503种,79,337卷,36,304册(此为文津阁本。各阁著录数不尽相同)。是古代最大的官修书、最大的丛书,也是古代官修的唯一的一部丛书。 这部书开始酝酿编书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基本完成,共用十几年时间。但在编纂进行时和基本完成以后,随时发现违碍、错漏等问题,还在不断复校、补校、再校、撤换,有时部分校勘,有时全书复查。而且在编纂过程中,不断有敕撰、御制、钦定的书,陆续补入全书,故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十月,《八旬万寿盛典》编成(乾隆五十四年始编)收入全书,这才算是最后完成。但在这之后,乾隆的御制诗五集,文三集,及改纂的《八旗通志》,都是嘉庆年间陆续入《四库》的。原来全书每册首页用阁名大印,如“文渊阁宝”等,末页用“乾隆御览之宝”,但这几部后补的书,都已改用“嘉庆尊亲之宝”,因这已是嘉庆帝继位以后的事情了。 今仅  相似文献   

15.
烟屿楼宋元四明六志,是指晚清时期的著名学者徐时栋所刊刻的宁波地区的六部方志,包括《[乾道]四明图经》《[宝庆]四明志》《[开庆]四明续志》《[延祐]四明志》《[至正]四明续志》及《[大德]昌国州图志》。笔者以国家图书馆藏烟屿楼所刻六志的徐时栋、陈劢批校本为中心,辅以徐时栋的文集及与友人的书信,对其批校时间、内容进行考证,认为六志的雕版完成后并未马上刊印成书,雕版完成时间在咸丰五年(1855),初次刊印成书则当在同治三至七年(1864—1868)之间,而非光绪五年(1879)。初刊后,徐时栋并未停止对六志的校对,现在通行的光绪五年刊本,吸收了同治刊本的批校内容,光绪刊本就是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有关《太平广记》的成书过程,学界并无太大的分歧。但是,对于《太平广记》在两宋的流传情况,尚缺乏系统的梳理。笔者有憾于此,综合现有成果,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试作说明,以飨于此有兴趣的学者和读者。  相似文献   

17.
《康熙字典》是我国清代以“字典”命名的较有系统、规模、影响的字书。在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集中大量人力,由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编纂。共42卷,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分十二集,从“子”至“亥”,按地支顺序排列,每集分上、中、下卷。字头按部首排列.共二百一十四部。主要依据明代《字汇》《正字通》二书加以增补修订,前后经过六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而成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丽大藏经》的形成、续传日本以及回传中国过程的论述,考察和研究了《高丽大藏经》在东亚地区以佛教、出版为中心的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围绕着《高丽大藏经》所进行的东亚地区文化交流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精益求精、相互促进的过程;不是中国向他国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09年5月,三联书店出版了茅海建先生《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这是作者用10年时间完成的力作,对推动戊戌变法与近代史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为了对康有为《我史》(即《康南海自编年谱》)中的光绪二十年(1894)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作鉴注,作者引证了200多种文献,用80多万字的篇幅进行严格核对,鉴别真伪,重建史实。  相似文献   

20.
“底层写作”是近几年中国文坛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从2002年在文学创作领域出现至今,在几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个由微至显的过程:2002年,“底层写作”零星出现,如刘庆邦的《神木》、林白的《万物花开》等。2004年,“底层叙事”作为一种异质性的叙述大量涌现,至曹征路的《那儿》在《当代》(2004年第5期)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