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将基础物理主干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和重大的社会问题相结合,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素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代卫建 《教师》2010,(12):56-57
在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将基础物理主干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和重大的社会问题相结合,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素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金星舒  舒拓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6):14-14,26
STS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它要求学生懂得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并具备用科学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STS教育实质是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索STS教育在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将STS教育理念践行于中学物理教学中,以“课内渗透,开展活动课教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编写STS教材及开设STS选修课程”等途径促进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从而实现了学生兴趣的激发、知识建构能力的提升,促进了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师生科学素养与对科学本质理解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我们改变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学科本位的思想,而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开展和深入,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和科学品质等科学素养都有重要作用,物理教学与STS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已成为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本论文在简单介绍STS教育的基础上,阐述了以新课改为契机的实施STS教育的必要性,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了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一些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以下简称STS)教育。将物理知识教学与STS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具有较高素质人才的途径之一。本文谈谈我们的探索和体会。1 明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STS教育的目的和任务STS教育的基本理论认为:科学是通过它的理论,更是通过它的应用被大多数人所认识,并在社会生活中普及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应当力图使其在对实际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说明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STS教育理念进行全面地渗透,我国对STS教育非常重视.渗透STS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把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相联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从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STS教育理念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从而从物理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8.
正STS是"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英文缩写。高中物理新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把物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STS教育理念作了一些尝试。STS教学中的"三适"原则适度渗透,激发兴趣。教学中要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校本特色等适度选择渗透内容。选择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对学生有吸引力的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GPS全球定位系统、频闪照相、传感器、有科技含量的玩具等。适应实际,立足发展。STS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实际生活相适应,要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力求将学科特点与现代科技相  相似文献   

9.
所谓STS教育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结合物理知识将STS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平时作业、课外辅导、实践活动中.觉得对学生和教师本人都有很大好处,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STS教育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领会研究科学的思维与方法 ,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到生活与生产中,并对这些技术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够从应试教育朝着素质教育不断转轨。渗透STS教育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STS能力,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培养其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学物理的素质教育目标与内容.阐述了物理教学与STS教育相结合的素质教育意义,总结了 物理教学与STS教育相结合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基本经验和初步效果,,以及此项研究对促使物理教学更 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STS 教育,是在学科教育中充分体现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前进中的应用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将 STS 教育融入物理化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学以致用与创新的能力.例举了80个具有丰富物理化学内涵的 STS 教育问题和对其进行解释所需的主要章节对应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13.
汪兵 《巢湖学院学报》2007,9(3):146-148
STS教育是当今科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开展STS教育是高职学校《仪器分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STS教育及实践教学的理论出发,对STS教育与高职学校《仪器分析》实践教学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对高职学校《仪器分析》教学中开展STS教育作了理性思考。在《仪器分析》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将分析化学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和重大的社会问题相结合,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素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在高职《仪器分析》教学中开展STS教育的目的、运行机制的构建以及教育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割裂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和综合性.限制了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知识之间的结合。STS教育强调把科学教育与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STS教育的实施可以克服或弥补目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文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的选取等几个方面对STS教育在物理教学实施并进一步完善物理教学体系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李杰 《考试周刊》2011,(81):166-166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是新课标对物理教学的新要求,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体现了物理教学的科学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前瞻性,能使物理教学始终处于具有时代特征的动态发展体系之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的有机渗透,开展多样的STS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使物理教学和STS教育有机融合,构建一个能切实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动态的物理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16.
朱永良 《教师》2010,(36):42-43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说明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STS教育理念进行全面地渗透,我国对STS教育非常重视。渗透STS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把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相联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从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STS教育理念最大程度地体现卅来.从而从物理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索质。  相似文献   

17.
采用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引入STS教育理念,提出STS教育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在全面分析当前中职物理教学现状,获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STS教育理念构建物理教学体系,提升物理教师对STS教育理念的认知,帮助教师深层次地挖掘物理专业内容.本文分别从中职学生个人发展、现代化社会发展以及物理学科文化理解等不同维度,在物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融合STS教育理念;将STS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实践操作中,丰富教学模式,使物理教学更加具有层次性;完善物理教学考核评价模式,从物理教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两个方面,提升中职物理教学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几年的教改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深入开展“STS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做到了三个“坚持”。 一、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要把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落实到位,必须以“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为依据,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与物理教学同步的“STS教育计  相似文献   

19.
STS教育思想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S教育思想是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将其应用于物理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基于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本文概述了STS教育思想的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将其思想应用于大学物理教育和实践的途径,提出了STS教育思想与大学物理教学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和有益的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海宁 《林区教学》2012,(7):107-107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STS教育思想,不仅是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物理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开展STS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社会意识,能使学生广泛接触和了解生活和社会,有效地锻炼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结合物理教学实际,从课堂、课外、校外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STS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