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田画学,博大精深,承上启下。他的境界论绘画美学思想既是对清之前中国艺术理论的继承和发扬,也对他之后的清一代绘画思想有深远影响,他的唾斥"摹古",推崇"情"、"意","静、净"为尚,追求"高逸"的画学理论,他那流荡的气韵、荒寒的境界、神气的标准、高逸的韵味的山水画境界,对后来清画家的山水品格影响深远!恽寿平的绘画思想受庄子影响之巨之深,中国古代画家中恐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庄子的艺术精神,融入了恽氏的血脉,化入了恽氏的画魂。  相似文献   

2.
陈友祥 《邢台学院学报》2012,(2):124-125,128
恽南田,"清初六家"之一,有"诗、书、画"三绝之称。就南田的绘画而言,他初攻山水,后改攻没骨花卉画,并以此名世。该文章从画史及南田的画跋、绘画题材、绘画风格等方面探讨其没骨画画法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3.
任伯年画猫     
任伯年是晚清著名画家,他画人物、山水、花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也很擅长画猫,他的猫画得栩栩如生。有一次,有位朋友求他画一幅《狸猫图》。他画了一幅又一幅,都不满意,始终没敢拿出来。朋友要得急,多次催促,他又不肯随便将就过去,弄得整天焦躁不安。  相似文献   

4.
绘画技巧是每个画家终生研究的课题。绘画技巧的难度,在于绘画的专业性极强。画家看一幅画时,有意无意地总想到如果他自己来画这幅画,应该采用哪些步骤。真正意义的绘画技巧,并不在于怎么去“画”,而在于你的观点,没有观点就画不下去,各种绘画技巧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后,拿到画廊里展出,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画家在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他的要求: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处,均请在画上做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这幅画,发现整个画面都被涂过,几乎没有一一处不被指责。失望的画家决定换一个方式试试看。他又临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上展出。不过这次要求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他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相似文献   

6.
<正>厉归真是五代后梁一位擅长画虎的著名画家,他画的老虎栩栩如生,威风凛凛,有猛虎下山,有饿虎扑羊,有仰天长啸……可是,早先的时候,他画的老虎并不好。他没有见过真正的老虎,他画的老虎大都是临摹别人的或者是凭空想当然地画,有人评价说,他画的老虎有的像狗,有的像猫,有的干脆就像死老虎。他听了心里难受极了,决心把老虎画好。于是,他带上干粮和绘画工具,来到老虎经常出没的深山野岭。为了安全起见,他在一棵大  相似文献   

7.
尝试赞美     
贾新艳 《河北教育》2005,(19):10-10
最近我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位年轻人想努力提高画技,于是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幅画的复制品拿到市场,旁边放一支笔,请观众指出缺点。人们真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画面上标的都是指责的记号,换言之,这幅画一无是处。青年人萎靡不振,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绘画的才能。老师问清原委,让他换个方式试试。于是他拿着同一幅画的复制品到市场,所不同的是,这次让人们指出精彩的地方来。晚上拿回家再看这幅画,都是精彩之处。青年人备受鼓舞,以后在画坛上终有成就。  相似文献   

8.
宋徽宗时设画院,每年考画录取新生。有一回.主考官以《深山藏古寺》命题,让考生们精心构思.挥笔绘画。结果,有一位画的是崇山峻岭,山下有一座古庙;另一位画的是苍山幽径.深山丛林中闪现出一座古庙的塔顶;第三位既没有画古庙,也没有画塔顶,只在云雾缭绕的山下溪流旁边,画着一个汲水的老和尚。主考官经过一一品评,认为头一种画法山寺俱在,构思平淡,技法一般;  相似文献   

9.
现在国内的艺术鉴赏,大概分为三个流派、三位代表人物。他们不仅在中国的鉴定领域有着很高的艺术思想和建树,也培育了很多鉴赏人才,对我国古代书画的保护、保存,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直到现在,这三个流派、三位人物也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第一位是上海的谢稚柳先生,他不但是鉴赏家,还是书画家。他说艺术鉴定要从书画的本体,包括意境、格调、笔法、墨法、造型、布局等等进行鉴定。就是说,你看这一张作品,要先看它的手法技巧是不是一个高手而为,是不是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他认为,绘画技巧是鉴定最主要的也是最难的。所以说他鉴定书画的时候,是追求绘画上的史论的功底。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鉴定书画的这种望气,就是看绘画的流畅性、笔法的高超、对古人的研究,包括艺术特征等等,从这些方面来鉴定。谢稚柳最大的长处和贡献,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0.
正有这样一位画家,他一生专攻一件事——画玫瑰花。任凭法国大革命政权更迭,任凭世事沉浮,他只管画自己的玫瑰。他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将自己的审美融入严格的学术和科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得益于他的专一和认真,他画笔下的玫瑰,每一朵都栩栩如  相似文献   

11.
郑板桥是清代中叶著名的书画家,显赫一时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扬州与徽商的交往十分频繁,而徽商由于财大气粗,又喜好附庸儒雅,经常为书画家们提供文酒诗会,不惜重金购买他们的字画。书画家们为了迎合徽商们的喜好,往往在书画创作中追求新、奇、异、怪,郑板桥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石涛作为清初山水画名家,画风独具。他摆脱清初山水画家注重前人经典、因循守旧的思想,"搜尽奇峰打草稿";重视创作主体在画中的自我表现,"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咏乎我",在山水画中书写人生的悲欢历程。他的山水画,有对旧山河的留恋;有对"家非家","国非国",过去一切成烟云的清醒认识和冷静表达;还有对超脱尘世、追求生命真谛和宇宙奥秘的不懈努力。读石涛的作品,让人心灵慰籍,胸怀旷达,超然物外。  相似文献   

13.
南通画家李方膺是我国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他在画梅方面艺术造诣极深。其画风纵横跌宕,崇尚气势,师法自然,潇洒飘逸,尤其在梅花艺术作品的创作上,不拘成规,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陈洪绶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画家,画法承接唐宋传统,融合元明文人笔墨程式,以怪诞奇崛的美学趣味独树一帜,清初曾一度被正统派文人画家、理论家视为野恶。然清末以来,推崇其绘画技法、绘学思想并在创作中借鉴、吸收了陈洪绶绘画中的许多有益营养而最终走向成功。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多元化社会里,也对21世纪传统人物画的探索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并引发人们寻求传统人物画在现代文化情境下的拓展之路。近年另有学者将陈洪绶绘画与荷兰伦伯朗、西班牙委拉斯贵支油画人物做比较研究,然而将陈洪绶绘画与西方写实油画相比,难免也会出现偏颇,这种比较不免有些牵强。  相似文献   

15.
绘画在唐代的传播可以分为画家首次发送自己画作的初始传播和画作流布社会之后发生的大众二次传播。唐代画家传播自己的画作除了靠赠送成品外,也常通过现场作画来达到其传播目的。社会大众对绘画的二次传播则可分为原作性传播、仿作性传播和评论性传播。唐代绘画传播的过程客观上对绘画本身、画家乃至唐代士人甚至民众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并形成了审美、教育、经济、交流等多方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初期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蒙克,他以高度的表现主义手法,将内心的挣扎和痛苦用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展示出来。他不是再现自然,而是追求一种少有的高层次的表现,他因此而成为德国以至世界最负盛名的、最有影响的画家。  相似文献   

17.
空空道人是明末靖江王朱亨嘉的王子朱若极,即清初著名画家石涛;吴玉峰为明末宗室、曹寅的幕僚朱赤霞。朱赤霞通过石涛的一幅《对牛弹琴图》试探曹寅后,将《风月宝鉴》交给曹寅。  相似文献   

18.
八大山人是我国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著名的画家,是清初四僧之一,明王室的后裔,由于坚持自己对明朝的忠贞思想,所以在清代不愿仕官,一直隐居在山林,以绘画来抒发自己情感,是典型的文人画,一生画了大量的作品,但是他笔下的形象非常个性,充满了自己的悲情,是一个创新的画家,其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文章试图从他不平凡的人生来探析八大山人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仕女画发展到明清时期,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固定下来,塑造了具有病态美的纤弱清秀的女性形象。此类审美倾向风行于整个明清画坛,除陈洪绶、吴昌硕等少数大家能跳出窠臼自创一格,多数画家均以此作为创作导向,遂形成了明清以阴柔、羸弱、幽郁为主要特征的仕女画风。  相似文献   

20.
北宋山水画家李成的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极大,几乎左右了北宋山水画的发展,他独创了卷云皴,其山水画的一大特色是以平远构图法表现清旷幽远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