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渭水文化     
渭水文化霍彦儒渭水文化,是指存在于历史上的渭水流域以及由此发生辐射、影响于外的文化。渭水,源出于甘肃省渭源县的乌鼠山,东流至陕西潼关入黄河,全长约818公里,是黄河中上游一条最大支流。渭水流域,是指渭水及其支流所流经的区域。这一区域位于黄土高原的西部...  相似文献   

2.
姜炎文化与粟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 《寻根》2003,(1):30-33
文化。上述观点中至少有两点是共同的,即炎帝部族是姜炎文化的创造者,宝鸡渭水流域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本文认为姜炎文化是姜炎部族在距今约7000年的宝鸡渭水流域创造的原始农耕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地域文化。大约在距今6000年至5000年时,炎帝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姜炎文化进入兴盛期。到了距今约5000年左右时,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败给黄帝,姜炎部族与黄帝部族融合,姜炎文化与姬黄文化开始交融,并形成了华夏文化的主体。再到距今约4000年左右,黄帝部族的一支后裔周人与姜炎部族通婚,姬黄文化与姜炎文化的进一步交融产生了更为先进的…  相似文献   

3.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蓝,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由此而孕育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作为黄河中上游的最大支流渭水,自然亦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由此而孕育的渭水文化亦无疑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咸阳秦风     
张涛  王齐秀 《寻根》2003,(4):72-76
咸阳,位于陕西关中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成阳。它有着2353年悠久历史,是战国末期秦国和统一后秦帝国的首都,秦都成阳宫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5.
姜炎文化与现代化建设霍彦儒杨青峰张景文姜炎文化是以炎帝为首的姜炎族于宝鸡渭水流域创造的一种原始农耕文化。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其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其文化精神可概括为八个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种文化精神也就是炎帝精神,姜炎族精神,炎黄时代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荀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他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链条上,是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荀子思想的出现,就没有从秦汉到晚清的以礼治为核心的传统政治文化、政治哲学,就没有西汉中期汉武帝、董仲舒们对思想统一的完成.  相似文献   

7.
翻开历史画轴,中国汉、唐、元、清几朝政府,均对西部尤其是现在的新疆、西藏地区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活动。追踪先辈开拓者的足迹作一番历史的巡游,将给我们今天的西部开发带来一些启示。 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它是中西交通开拓的标志,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也揭开了中央政府开发和治理新疆地区的序幕。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的西域设置“都护”,完成了对西域的统一。在此前后,西汉王朝为开发和治理新疆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 屯垦戍边。组织汉族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守卫边疆,是汉代经营西域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先秦一种学理的儒学成为西汉官方意识形态,是战国以后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的选择。在这一选择中,学术、政治统治思想和学术的栽体知识分子等都经历了适应性的变迁,其中,意识形态的探索一直是核心。  相似文献   

9.
太湖之滨的无锡市是富冠江南的一座名城,乡镇企业的雄力更是名闻神州。无锡富了,农民富了,但无锡农民并不满足于丰衣足食,他们富而思乐。1984年到1987年年间,堰桥镇政府发动乡镇企业集资建造了西高山乡村公园。从此,富足起来的农民们有了一个娱乐休息的场所,无锡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就是生活于丰厚的文化沃土上的无锡农民的创造。这也是悠久、厚重的吴文化对无锡农民的熏陶。300O多年前,任水、渭水一带生活着一个姬姓部落。后来成为周武王的姬昌的大伯泰伯、二伯仲雍因与其父周太王政见有分歧,遂南下到今日无锡…  相似文献   

10.
炎帝部族和黄帝部族是原始社会末期发源于渭水流域的两大部族。他们世代通婚,繁衍壮大,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全世界华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然而,长期以来,炎黄子孙对黄帝的尊崇明显...  相似文献   

11.
西汉商业市场的管理任赢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汉初,社会经济处于严重破坏的局面,皇帝不能乘国匹同一种毛色的马,宰相生牛车,可见当时的经济多么萧条。西汉王朝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到了文、景及武帝年间,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库余,私人财...  相似文献   

12.
古诗十九首“东汉”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间,古者主要为建安说和西汉说,现当代以来,才渐次形成东汉说这第三种说法。西汉说之衰落,是东汉说与建安说合力的结果。在西汉说被彻底否定之后,学术界才有可能开始进行东汉说和建安说这一细致的辨析,西汉说质疑的十九首中有使用非太初历的问题,在建安曹魏说中反而可以得到圆通;五言诗体的成立,在建安、黄初之间.作为五言诗冠冕的十九首.应该是建安、黄初及其之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科举制度与古代科技邢冬梅科举制度即设科取士制度的最初产生是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新兴的寒族中小地主和大的士族豪门在文化和政治领域内冲突的历史结果。相对于西汉开始的评议性的察举取士或荐举取士(这种取士制度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官僚士族阶层,垄断政治领域,造成了...  相似文献   

14.
马踏匈奴     
裴培 《寻根》2004,(6):14-15
在长安瞻仰茂陵石刻的时候,关中暑气缭绕的天空中正低浮着一层淡淡的青云,清风从渭水上习习生起,轻轻摇撼着一片苍葱的五陵原。我伫立在西汉大司马霍去病的墓前,仰头是祁连山一样高大的封土,身侧是一片鱼翔浅底的清池。微风吹得陵园中的竹叶簌簌作响,野花淡淡的香气也随风传来。此时游人不多,四周异常的宁静。“马踏匈奴”的石雕就在我面前的亭子中茕茕孑立,默然与我对视着。我不止一次在图片中见到过马踏匈奴,也不止一次想像过亲眼见到它时的情景;但此时此刻它离我只有咫尺之遥,我却仍觉得有千万里之远。在我心中,马踏匈奴是一个幽深的梦幻…  相似文献   

15.
楚文学略论     
发生和发展在辽阔地域里的中国古代文化,呈现出丰富的形态和复杂的状况。尽管其发展的总趋势是始于多元发生、继为二元耦合,终至一元演进,但在事实上,中国境内虽然早就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却始终没有实现文化上的彻底整合。浇灌着中国文化花朵的主要甘泉,是由西向东并肩横贯中华大地的长江与黄河。她们的不同性格及其流域的不同面貌,使得中国文化大体上形成为南北两大板块。无论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南北分裂还是南北统一,中国古代的文化却一直是在南北的碰撞和交融中,在并峙与互补中发展的。这种文化格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形成了,…  相似文献   

16.
月令、阴阳家与天文历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令、阴阳家与天文历法陈美东自战国末到西汉早期,曾出现多种关於月令的专文。所谓月令,如束汉蔡邕所云:“因天时,制人事,天子发号施令,祀神受职,每月异礼,故谓之月令”①,它包括十分丰富的政治、文化、思想、宗教及科学的内涵,是先秦阴阳家的杰作。其中有三种...  相似文献   

17.
五陵原与中国古代文化●杨希义王钅奇五陵原是以西汉王朝在这里设立的五个陵邑而得名的,这五个陵邑分别是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五陵原的地理范围西起今陕西兴平县南位乡的策村和范家村,东达今陕西泾阳县马家湾乡的崔家原和梁村,北至今咸...  相似文献   

18.
郭子仪故里记胜阎广勤唐代名将郭子仪生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车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华州郑县(即位于华山、渭水之间的陕西华县)人。华县,是郭子仪的故里,是海内外郭子仪后裔的祖根和千年血脉的源头。华县古称郑县,春秋时秦国于公元前687年所...  相似文献   

19.
张卫东 《寻根》2007,(4):131-134
荥阳郑氏的来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其中三川郡和砀郡,其所领诸县中分别有荥阳县和开封县。西汉时,汉武帝设十三部刺史,荥阳、开封两地  相似文献   

20.
古道遗韵     
你,云南驿,是千年茶马古道。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祥云云南驿设了治所,从那时起,你便成了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后来建立行省,云南省之名即来源于云南驿。两千年前,是谁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