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与计算机紧密相连,电子产品的智能化日益完善,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而产品的更新周期也越来越短。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使得电子线路设计人员能在计算机上完成电路的功能设计、逻辑设计、性能分析、时序测试直至印刷电路板的自动设计。EDA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设计软件系统。EDA软件的自动化程度更高、功能更完善、运行速度更快,而且操作界面友善,有良好的数据开放性和互换性。为此,各高职相继建立起电子电工实验中心与EDA教学实验室,确立了实际操作与计…  相似文献   

2.
一、建设EDA实训室的必要性EDA(ElectronicsDesignAutomation电子电路自动设计)是应用计算机完成对电子电路自动设计、模拟仿真和电路制版全过程的新技术,具有设计周期短、实验成本低、电子器件全、分析验证快等传统工艺不可比拟的优点,在电子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生产电子产品的工厂,甚至不接受按照传统方法设计的电路和电路板图,因为他们的生产工艺已实现了计算机控制。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既先进又普及的生产技术,以实现从学校到工厂的“零距离培训”,而建设EDA实训室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  相似文献   

3.
EWB软件仿真在模拟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已与计算机紧密相连,电子产品的智能化日益完善,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而产品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国内外各软件公司相继推出了许多电子自动设计软件,简称EDA软件。其中加拿  相似文献   

4.
EDA技术在综合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A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杰出成果,它可以使电子产品设计工程师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提高可靠性。通过介绍EDA工具(Quartuss Ⅱ设计软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进行更大规模的技术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电子设计自动化主要是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来实现电子产品设计的课程.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简称EDA技术)是现代电子工程领域的一门新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基于芯片的系统设计方法已成为电子系统设计方法的主流,各高校先后开设了相关课程.我院从2008年开始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进行EDA教学,随着社会对EDA人才的专业技术要求以及实践能力的需求不断提高,对EDA课程实行教学改革成为我院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现本文就针对这一改革措施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6.
protel技术是计算机在电子工程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应用,是在电子线路CAD技术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设计软件系统,利用protel99SE,大量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并可以将电子产品从电路设计、性能分析、器件制作到设计印制板的整个过程在计算机上自动处理完成;介绍了Protel99 SE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指出了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EDA技术在电路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DA(电子线路设计座自动化)是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以硬件描述语言(VHDL)为设计语言、以可编程器件(CPLD/FPGA)为实验载体、以ASIC/SOC芯片为目标器件、进行必要的元件建模和系统仿真的电子产品自动化设计过程.通过总结EDA技术的实践经验,介绍EDA技术的发展、基本特征和应用,并在EDA技术设计过程和EDA实验室建设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已日趋转向于计算机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即EDA技术.其就是依赖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在EDA工具软件设计平台上,对以硬件描述语言HDL为系统逻辑描述手段完成的设计文件,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布局以及逻辑优化个仿真测试,直至实现数字系统功能.EDA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试用硬件描述语言(HDL)来完成系统的设计文件,应用VHDL的数字电路设计降低了数字系统的设计难度,这在电子设计领域已得到设计者的广泛采用,熟练掌握FPGA设计技术已经是对电子设计工程师的基本要求.本设计就是针对EDA开发板的设计问题,提出了基于FPGA的电子创新平台的硬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EDA技术是一种从事电子产品和系统设计及仿真的综合技术。在电子类课程实践教学中应用EDA仿真技术教学,大大改善了讲课和实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EDA技术是一种从事电子产品和系统设计及仿真的综合技术.在电子类课程实践教学中应用EDA仿真技术教学,大大改善了讲课和实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已进入到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信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产品的进步。现代电子产品在性能提高、复杂度增大的同时,价格却一直呈下降趋势,而且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实现这种进步的主要原因就是生产制造技术和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前者以微细加工技术为代表,目前已进展到深亚微米阶段,可以在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集成数千万个晶体管;后者的核心就是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技术,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EDA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最新成果而研制成的电子CAD通用软件…  相似文献   

12.
EDA技术引发了当今的电子技术设计领域的一场全新的革命。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及设计观念,拓宽了电子工程师们设计开发新产品的思路、加速了新产品的开发进程。本文是以MAX PLUSII为EDA的开发工具,以一个实际的数字电路的设计为例,闸述了用计算机的EDA技术方法进行CPLD、FPGA设计数字电子系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EDA技术(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已广泛应用到电子专业的各个领域。Protel 99 SE是一个集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电路仿真等功能的EDA软件,由于其强大的功能,深受业内人士的青睐,也成为技工学校电子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对采用项目教学法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改革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引入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并运用至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以EDA技术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在数字电子实验中应用EDA技术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提出数字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框架及主要功能模块,可为高校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EDA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引起了电子产品开发的革命性变革。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利用先进的EDA工具,基于VHDL硬件描述语言,借助FPGA进行系统级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电子工业领域。本文通过应用实例探讨硬件描述语言VHDL的知识要点和学习难点,针对几种典型的组合逻辑电路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并用Max+plusII工具软件完成编译及仿真验证,为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在数字系统的开发中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晓明 《培训与研究》2009,26(8):69-71,86
随着EDA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引起了电子产品开发的革命性变革。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利用先进的EDA工具,基于VHDL硬件描述语言,借助FPGA进行系统级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电子工业领域。本文通过应用实例探讨硬件描述语言VHDL的知识要点和学习难点,针对几种典型的组合逻辑电路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并用Max+plusII工具软件完成编译及仿真验证,为电子工程技术人员在数字系统的开发中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市场发展的需求,EDA技术已经是电子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本文将从EDA技术的发展历程、设计的特征和优势、基于EDA技术的新器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EDA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A技术引发了当今的电子技术设计领域的一场全新的革命。它措施改变了传统的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及设计观念,拓宽了电子工程师们设计开发新产品的思路、加速了新产品的开发进程。本是以MAX+PLUS Ⅱ为EDA的开发工具,以一个实际的数字电路的设计为例,阐述了用计算机的EDA技术方法进行CPLD、FPGA设计数字电子系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EDA(E1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在CAA和CAD(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辅助设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设计软件系统。它不仅具有强大的设计能力、还具有测试、分析及管理的功能、可完整实现电子产品从电学观念设计到生成物理生产数据的全过程:它改变了以往采用定量计算和搭电路实验为基础的传统设计方式,使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成为当今电子系统及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EDA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电子设计技术,利用它可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仿真和制造。在实际教学和实验中应用EDA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掌握EDA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减轻教学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