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老"语文教育"工具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先武 《教育学报》2007,3(3):54-59
“工具论”是“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工具性”的制约,走进了科学化、技术化的误区,并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然而,语文界至今仍有人把“三老”的教育理论视为圭臬,对于片面强调工具性所产生的弊端缺乏认真的反思。这将给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造成极大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2.
学习“三老”语文教育思想要重在运用──全国中语会召开学习座谈会宇明为了更好地学习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前辈的语文教育思想,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深人发展,全国中语会于3月16日召开座谈会,邀请部分专家、特级教师、青年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起畅谈学习”三老”...  相似文献   

3.
以“三老”教育思想为指导建立高中作文训练体系北京市青语会“三老”教育思想研究课题组学习“三老”教育思想活动的深入开展,促使人们向语文教育领域进行更深更广的探索与研究。为了将学习“三老”教育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发挥“三老”教育理论对...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史情教育”□陈涵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也有很强的思想性,所涉及的思想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在对语文教学渗透“两史一情”教育的过程中,经过实践,我感到以下三种做法是切实可行的。以情感人。思想教育是明理、动情、潜移默化的过程,这是由学生...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实际上就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也就是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教学与人文、科学、思想、情感教育的统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思想交流。但同时又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文学熏陶。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实施“文道统一”的体会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第六中学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提出的“学习语言论”,亦称语文教学本体论,指的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而不是研究语言”。这一论断以其特有的锋芒和挑战性,继承和发展了“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的语文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中语会开展学习“三老”论文选活动从1995年10月起,北京市中语会组织会员学习“三老”语文教育思想,发给每位会员一本《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被育论文选》,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全市中、小学、师范学校有近五千名会员参加学习。这次学习研讨活动共分三...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因此,在语文课中,不仅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而且要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那么,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如何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可见,语文学科在教书育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德育呢?《大纲》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要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笔者认为,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文道统一,有效地渗透德育,就要找准德育“点”,把好教育“度”,选好渗透“法”。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是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者按目前语文界同仁正在学习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语文教育大家的论著、以“三老”的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深化教学改革。为此,本刊开辟了这一栏目,力求对“三老”语文教育的基本观点,做一些阐释。1980年,吕叔湘先生为即将出版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写序。吕老开宗明义:“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可见,吕老把“语文是工具”看作是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学习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前辈(以下简称“三老”)的语文教育思想,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全国中语会于3月16日召开座谈会,邀请部分专家、特级教师、青年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起畅谈学习“三老”语文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张鸿苓副理事长主持了会议,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仲哲明做了总结性发言。现将座谈情况综述如下。 一、要广泛、深入地学习“三老”的语文教育思想,首要的问题在于提高认识。特级教师吴桐祯说,我1952年参加工作,教语文,当时看到叶老的《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这篇文章感到格外清新,其中“国文教学自有其独当其任的任务”,“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终身以之的习惯”等论述使我终身获益匪浅。从教40年来,我一直遵循叶老的教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围绕“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个“老”话题的争议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当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提法基本得到大家的认同。在语文课改实践中.却又出现了种种偏差。不少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提到:警惕语文课程改革突出人文性、削弱工具性的倾向。然而.亦有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持相反的意见:许多学生只会考试.连基本的为人规则等都不懂,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整体来看还是相当匮乏的。一方强调工具性不能削弱,另一方强调入文性亦该加强。其实,这两种观点并非矛盾。出现种种偏差的原因,就在于割裂了工具性和入文性.割裂的结果不可能是突出了哪一面.而必然是两败俱伤。语文教育研究及实践需要争鸣、反思。然而,在讨论、争鸣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第一,反恩绝不是“退回到原点的简单回归”,不能因为实践中的偏差而全盘否定改革以来所做的种种努力。第二.许多新理念到现在已深入人心,最缺乏的仍然是具体的操作策略,怎样才能找到“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是教师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期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部分回答。我们希望能听到更多的建设性的意见。期待您的参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三点一体”式阅读教学新尝试辽宁许盛贵,路雅琴“三点”,即语文基础知识的重点、单元读写训练重点、思想教育要点。“一体”,即在语文教学中,将“三点”和谐统一于阅读教学过程之中。语文基础知识的重点是进行读写训练重点和落实思想教育要点的基础和关键。反过来,...  相似文献   

15.
在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有四个方面的全新理念:一是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二是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是强调语文实践。四是主张探究性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育实践提供了一种理性规范。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实际上是语文教育规律的一种论释。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的“工具性”就蕴含了“双基”的教学与训练。语文课程标准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培养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因此,“双基”仍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那么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创新双基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语文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小语教学中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我国素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多年来也确实在“寓德育于语文教学”方...  相似文献   

17.
“人文语文”是在人文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人文语文”本着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不偏废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凸显语文教学的人文色彩,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确立“大语文教育观”的思考○曾卫维(南昌铁路二中)“大语文教育”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它要把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语文教育自身的多特性(工具性、思想性、综合性、社会性、知识性)...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借助“工具”渗透“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的那场语文“大讨论”中.受应试教学的株连,“工具性”成了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甚至有人认为“人文性”是语文的基本属性。而今,语文“新课标”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对那场讨论的总结。于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怎样结合就成了摆在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文道相加”“道以载文”“文以载道”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20.
文学教育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它同时兼顾着语言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人们较多关注前者而忽视后者。这种倾向的直接结果,是课堂上出现了许多“买椟还珠”式的教学,造成了文本思想意义的流失;更为主要的是制造了大批有知识而无思想、有技能而无精神的思想矮子和精神侏儒。在重新确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教育的今天,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