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举办大冬会对哈尔滨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资料分析和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筹备情况及对哈尔滨市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大型运动会对举办地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在对哈尔滨大冬会生态环保举措进行归纳总结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加强大冬会场馆的生态环境建设、科学规划体育场馆设施、用“绿色”理念指导体育场馆的施工建设、在交通与废物管理领域努力推进节能和减排工程以及充分考虑大冬会后体育场馆的开发与利用等项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大冬会对哈尔滨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哈尔滨世界大冬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兴土木修建体育场馆是近年来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内大型运动会主办地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无论该城市之前是否已经拥有大型体育场馆,也无论已有的体育场馆是否有能力承担起举办大型赛事的重任,再修建一个主体育场似乎是每一个主办城市的首要决策,好像只有新建一个主体育场才可以充分体现出主办城市对举办奥运会的重视。而主体育场的设  相似文献   

3.
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的赛后利用问题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难题。文章论述了城市经营的概念,分析了我国体育设施赛后利用的现状和赛后利用不佳的原因,试图从城市经营角度探索大型运动会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体育发达国家的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数量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发达国家的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具有数量、质量和文化方面的诸多特点和优势。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在营造体育氛围、打造体育文化、提升体育城市影响力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城市经常通过申办国际大型比赛兴建大型体育场馆,完善城市设施。体育城市培育连续性的具备品牌效应的体育赛事资源能提高大型体育场馆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体育场馆星级酒店式管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比较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概述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借鉴国外体育场馆的成功案例,探究星级酒店管理模式的优点。未来体育场馆应该实行星级酒店式经营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我国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解决大型比赛、运动会(包括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举办后的后遗症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的赛后利用问题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难题.文章论述了城市经营的概念,分析了我国体育设施赛后利用的现状和赛后利用不佳的原因,试图从城市经营角度探索大型运动会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外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比较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通过系统地研究国外大型体育设施的先进管理理念、经营模式及发展动向,并与我国体育场馆管理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剖析了目前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重城镇体育场馆建设,忽视农村体育场馆建设投资;注重场馆设施建设投资,忽视了体育场馆建成后的管理、开发利用;重竞技体育场馆建设,忽视大众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场馆管理的“专业化”问题简单化。研究结果认为,我国体育场馆建设应本着长远规划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综合大型场馆与简易小型场地相结合、人口密度与行政区域划分相结合的原则去构建我国体育场馆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考察方法,对上海建设体育中心城市中的场馆建设模式进行研究。认为,目前国际上建设体育中心城市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建设体育场馆。上海未来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要做到:新场馆大型化、多功能化;大型体育场馆应优先建造在老工业城区、边缘城区、大学城或大学园区内;大型体育场馆要考虑满足大众的多方面需求,方便市民就近利用;预先提出后续利用的具体项目;合理核算赛后维护管理费用等。  相似文献   

9.
西方大型体育场馆的公共服务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较分析法等研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体育场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结论:西方发达国家大型体育场馆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等提供场所,为城市、社区和居民提供社区健身设施和组织社区健身服务等公共服务;其设计和建设促进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发挥赛后教育和发展慈善事业等社会服务功能.建议:提供多元化社区体育健身课程,加大青少年体育技能培养和举办中小型体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10.
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一项特殊的人类社会活动,在承办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体育赛事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的胁迫效应及其特点,认为承办体育赛事主要对城市的大气环境、水资源、土壤资源和声环境等领域产生胁迫效应,并且具有不确定性、动态变化性和叠加性等特点。针对体育赛事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胁迫效应的现象,提出赛前加强赛事举办城市生态承载力的评估、赛中加强赛事举办城市的生态环境监控和赛后加强举办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补偿的应对策略,以期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鄂西北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人们的体育意识淡薄、场地器材缺乏、社区体育管理薄弱等是造成其现状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增强居民体育锻炼意识;加强体育设施的兴建;完善社区体育管理;优化体育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城市规划与体育设施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北京市体育设施现状的分析,从城市总体规划和规划实施管理两个视角,研究北京体育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特别是与城市居民需要的相互关系,并建议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以促进体育设施的顺利建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金华市城乡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健身指导、体育活动组织、体育信息咨询、居民体质评测等方面分析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城乡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完善,体育活动单一,居民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大型体育赛事己成为加快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国际化形象的重要手段。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也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亮点。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与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运营城市及其人居环境的模式进行文化视角的梳理与分析。认为城市运营中的人居环境建设应本着“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理念,将体育、商贸服务和文化终极目标导入人类居住生活区,构建人居环境的“CSD-C”概念模式,完善城市文化的价值内涵,打造未来城市人居环境“关注人本生活、关爱身体健康、关心生态环境”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融合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城乡关系及城乡体育的关系。城市体育应以其包容性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农村体育应以其生态性吸引城市居民流向农村,从而满足城乡居民美好生活的不同需要。现阶段应重新界定城乡体育,为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提供理念支撑。应以生态体育吸纳和整合城乡体育资源,具体包括:针对城市旅游者的乡村观赏,拓展生态体育的体验维度;针对城市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拓展生态体育的教育维度;针对城市老龄群体的田园养生,拓展生态体育的生活维度;深化农民工的体育参与,增强生态体育的城乡包容;鼓励农村留守人员积极参与,深植生态体育的社会基础。着力打造农村生态体育,促进城乡体育资源的双向流动,进而促进城乡体育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作贡献。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对近年来有关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和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的文献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共享后对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的促进.其次.对有关国内外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情况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制约我国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原因以及促进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研究中的薄弱之处,指出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的理论研究、我国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现状研究、制约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因素研究等五类研究是今后我国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既具有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举办城市应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消极影响,从而促进举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时新疆城市居民体育活动自然环境分析表明:新疆城市的煤烟型污染,沙尘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地影响了体育活动者的身体健康。体育活动的噪声环境与生态环境不尽如意。采暖期体育活动人数明显下降。体育场馆以及人们的心理环境和生物节律与体育活动都有密切关系。改善的对策是:优化城市体育活动场所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污染源;加强城市环保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城市居民环保意识;树立科学锻炼的方法;健全体育政策法规并列入环保内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全面展开,城市经营理念不断更新完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亮点。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使得体育成为我国城市经营的重要手段,文章运用文化学和社会学中的研究方法,对经营城市理念、体育运营城市及其人居环境的建设模式进行理论分析。认为体育运营城市中的人居环境建设应本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将体育娱乐、商务休闲和文化终极目标导入人类居住生活区,构建人居环境的“CSD-C”概念模式的理论体系,打造未来城市人居环境“关注人本生活、关爱身体健康、关心生态环境”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