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到达西安时间小考张建芳1936年工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西北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而遭到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和正在西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  相似文献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学说,科学分析现状而得出的正确政治策略。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党进行艰苦斗争的结果。大体上经历了“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抗日反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八一”宣言发表前.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个东北军,“绝对拖不抵抗主义”。第二天,日本轻易地占领了沈阳、长春等20多座城市,不过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2年,日寇又发动了“一·二八…  相似文献   

3.
高福源是原东北军著名的爱国将领。“西安事变”前,他多次往返于红军和东北军之间,进行联共抗日的联络工作,为沟通红军和东北军的联系,促成周恩来和张学良肤施(延安)会谈,实现大西北“三位一体”联合抗日新局而作出了贡献。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曾当面赞扬过他。彭德怀、罗瑞卿、吕正操、王炳南等同志在自己的著作中也予  相似文献   

4.
颂张学良将军兴办的高等军事教育──纪念西安“双十二”事变58周年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解传路今年12月12日,是张学良将军在西安发动“双十二事变”58周年。为了宣传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颂扬张学良将军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和他兴办的高等军...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庄河县较早出现的抗日组织之一是以刘震青(地主分子)为头目的“救国军”,成员最多时达数千人。但这支自发的抗日队伍,力量分散,纪律松弛,战斗力差。其时适逢本县财主房乡(今光明山公社)青年志士鞠抗捷(又名鞠仁卿,现任国家计量局党委书记、副局长)从沈阳军官学校投笔归里从戎,献身于抗日活动。鞠抗捷接受众人之委托,着手改造“救国军”不景气的现状,于一九三二年春去北平(今北京),通过熊飞的关系与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简称“东抗”)取得联系,因为熊飞是东北军的一个团长,是“东抗”会员,他当时在辽西搞抗日义勇军军工作。结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六年二月,中国共产党为推动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以实际行动促使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乃组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由陕北渡河东征。但我军的这一正当行动,竟遭到山西反动派阎锡山的重兵阻挡。同时,蒋介石又调集十多个师的兵力,协同阎军堵截红军,并令东北军、西北军等进攻陕甘革命根据地。为顾全抗日大局,促进蒋介石及其部下的觉醒,中共中央命令红军于四月底撤回河西。五月五日,毛泽东、朱德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指出:国难当头,双方决战,不论胜负属谁,都是中国国防力量的损  相似文献   

7.
1933年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的《十九路军抗B应战史》中,内希圣说:“另有一个事实,牵制政府军队伍不能抽调应援,这就是所谓红军。”①1981年9月中国台北出版的《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给编二)》中,主编秦孝仪又说“中共破坏淞沪抗日,”②指责“中共之乘危作乱。”③本文拟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一、淞沪抗日时的中国共产党1932年—月28日,四军陆战队向闸北天通庵路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袭击,原定撤防的第十九四军爱因官兵本着“不抵抗无以为人,不抵抗无以救国”的信念,抱着“宁为玉碎而来死,不为瓦全而偷生”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二十九军是三十年代在我国北方崛起的一支抗日爱国军队,它在1933年“长城抗战”和1937年“七七抗战”中,遵循本军“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有进无退,死而后己”的庄严誓言,挥舞大刀,浴血奋战,致日寇重创而名扬中外。毛泽东同志当时即赞誉二十九军“奋力边陲,慨然御侮,义声所播,中外同钦”。①本文拟就该军成立前后的历史过程及其去向,作一些初步的探索和介绍。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国民党终于放弃了“剿共”政策,实现了与中共的抗日合作。但抗战时期国民党的联共抗日政策却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演变。一 1936年12月,西安发生了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对蒋介石的兵谏——“西安事变”。该  相似文献   

10.
白乙化     
《下一代》2005,(9)
白乙化,满族,1911年11月出生,辽宁省辽阳人。1930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日救国军司令、抗日民族先锋队总队长兼党总支书记、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副司令等职。“九一八”后,白乙化回家乡组织抗日义勇军,率队转战辽阳、新民、沟帮子等地,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11.
1937年冬至1938年春,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山东,国民党军在片面抗战错误路线指导下,丧师失地,山东形势危急。遵照中共中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及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在中共山东省委统一部署和地方党组织的积极指导下,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发动了大小十多次抗日武装起义。“三山”起义是在这些武装起义中,发动较早、战果显著、进展迅速、影响广泛、而最具代表性的人民抗日武装起义。“三山”起义揭开了山东抗日战争的序幕,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一“三山”起义前山东形势  相似文献   

12.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我党领导的其他抗日武装,遵照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向华北、华中敌后挺进,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华南抗日游击队也就地开展游击战争。经过艰苦的努力,先后开辟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根据地人口达到一亿,军队发展到近五十万,党员发展到八十万人。由于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兵力进攻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连续的“扫荡”、“清乡”、“蚕食”和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加之国民党顽固派不断掀起反共高潮,使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在1941年至1942年,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根据地缩小了六分之一,人口下降到五千万以下,军  相似文献   

13.
于右任与陕西靖国军王劲,杨荣陕西靖国军是北方各省中唯一大规模响应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政府废弃《临时约法》和解散国会斗争的军事力量。它的一个争配合了广州的护法运动,在陕掀起“反段倒陈”的高潮,故又称陕西护法运动。靖国军从1917年12月树旗到1922年...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的严重形势,党中央于八月召开了著名的“洛川会议”。会上提出了“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和“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政治主张。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号召下,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税光华 《新高考》2010,(3):39-39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省军政长官龙云、卢汉应国民政府抗日要求,组建一支约20万人的抗日部队,开赴徐州会战参加台儿庄战役。这支滇军在台儿庄地区,英勇顽强,不畏强敌,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由于滇军的这种英勇善战精神,当时的日军称其为“南蛮兵”、“猴子军”,日军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指一九三六年间形成的西北地区“三位一体”的大联合,即红军、东北军和西北军(也叫十七路军)在“逼蒋抗日”共同目标下结成的联盟。这一区域性的大联合,成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奠基石。它是我党统战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西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宁得失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评价。就“失”的方面而言,张学良此举不仅使自己终生陷于囹圄,而且使东北军迅速瓦解,使西北红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三位一体的抗日同盟解体。就“得”的方面而言,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宁不仅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而且给蒋留下了面子,使其心理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平衡,从而保护了东北军、西北军其它官兵的安全。张学良以个人之失换来民族之得,我们切不可以“轻率”二字简单定论。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以特别的视角、精辟的论断及切身践行为“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认为“三三制”是“真正的民主制度”。他致力于抗日政权民主化的早期实践,在“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坚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并从多层面积极推介宣传“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经验,使中国共产党卓有成效的执政效能广为传扬。周恩来“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对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团结抗日力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与战略转变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由“反蒋抗日”逐步转变到“通蒋抗日”,实现了战略的转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顾东北沦亡的民族危机,继续调重兵“围剿”红军,迫使中共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持自身生存的反“围剿”斗争上。尽管这样,中共仍然高举抗日大旗,主张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一方面,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即9月20日,中共就发表宣言,最早号召中国人民武装抗日,并派出军事骨干杨靖宇等前往东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局部抗战。另一方面,中共也初步地提…  相似文献   

20.
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初志军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位于佳木斯市西郊15公里、松花江南岸猴石山北坡的二四四高地这里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战绩地。抗日联军第六军第四师的将士们在党的领导下,在此地建立了前沿阵地,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我英勇的抗日联军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