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宾阳客家话在当地称为新民话.语音跟梅州话相同的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和塞擦音时基本读送气音;假开三与假开二的主要元音相同,都是[a];没有撮口呼;声调6类,平入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少部分全浊上声今读阴平.跟梅州话不同的是:精组少数字读舌尖中音[tth];心母和部分邪母、生母字读边擦音[f];精见晓匣诸母读塞擦音或塞音的送气音;流开一读[£i];较多的全浊去声字今读上声。  相似文献   

2.
钦州新立话同音字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立话是钦州的一种土粤语。与钦州白话的不同特点主要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和塞擦音时基本送气;全浊上声大部分今读去声,少部分今读阳上;声调八类,平上入三声分阴阳,去声不分阴阳,清入又分上阴入和下阴入两类,浊入不分上下。同音字汇收字4400多个。  相似文献   

3.
灵川县雍田村位于灵川县城的北部。雍田平话的主要特点有: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和塞擦音时,不论平仄多读不送气清音,古知庄章与精组合为舌尖前音和舌叶音两套,泥来混读,不分尖团,古晓匣母部分字读如非组。果摄部分字与假摄二等合流读[],另一部分与遇摄一等相混读为[u],假摄三等的主流读法跟二等字都读[],无[m]尾、无[n]尾、无塞音尾。共7个调类,平去入分阴阳,上声不分阴阳。同音字汇收单字3700余个。  相似文献   

4.
贺州九都声的声韵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贺州市的九都声又称九都话,属桂北土话的一种。九都声与客家话、本地话、粤语、西南官话共存互动,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和塞擦音时不送气,非组少数字读[p p^h],知章精组少数字读[t t^h],端组有的字读[1],普通话的[η]在九都声中读成[η i iδ δi ia ai]等,流开三、通合三合并于遇合三读[y],蟹开洪、效开二、梗开二入声合并于假开二读[a],古塞音韵尾消失,仅少数浊入有喉塞韵尾,入声自成调类,分阴阳两个小类。  相似文献   

5.
新立话是粤方言的一个比较特殊的小品种,分布的地区紧邻钦州市区,跟钦州话却有很大的差别.新立话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和塞擦音时基本送气,钦州话是平送仄不送;新立话止开三部分精组字读[()],与知照组有区别,钦州话没有这种区别;新立话上声分阴阳,钦州话不分;新立话全浊上声大部分今读去声,钦州话大部分归阳平;新立话浊音去声基本读去声,钦州话浊音去声基本归阳平.  相似文献   

6.
浦北福旺背山话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北县内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粤语次方言称为背山话。其突出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的绝大部分读送气清音,果摄不论开合主要读[u],假开三主要读[i],没有撮口呼,遇摄不论洪细都读[eu],成深摄少数字、曾开三及梗摄大部分字读前鼻音韵尾。词语举例收词155个,语法例句收57个,同音字汇收字4000个。  相似文献   

7.
广西龙胜和平乡优念话有声母22个,韵母37个,声调5个。其主要音系特点:声母方面,心母今绝大多数读[k];书母入声多读[];见母今绝大多数读[k];匣母大部分没有发生鄂化,今多读为[x];次浊声母中除明母、泥来母外,大部分读[¢];韵母方面,无塞音尾,[-m]绝大部分并入[-n]。声调方面,无入声调,上声不分阴阳,平声和去声大多依声母的清浊分阴阳两类;早期官话借词多依调类进行匹配,晚期官话借词多依调值进行匹配。  相似文献   

8.
合阳县位于关中东部黄河西岸,其方言则可归入中原官话汾河片。该方言典型的文白异读包括: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送气/不送气;古假摄三等麻韵字今读低元音/高元音;古宕、梗摄舒声字今读阴声韵/阳声韵;止摄合口三等字今读齐齿呼、撮口呼/开口呼、合口呼。  相似文献   

9.
灵山话纪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山话是灵山县的主体方言,讲灵山话的占全县人口的71.31%。灵山话属于粤语钦廉片,最突出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和塞擦音的字基本送气,果合一有三分之一的字与遇合三、蟹合一合流读[u],假开三大半读[i],没有撮口呼,遇合一、遇合三唇音读[?u],止开三、止合三微韵非组主要读[oi],阴平读低降调。同音字汇收字3900个,词语举例收常用词语134个,语法例句收生活语句50句。  相似文献   

10.
李旭 《现代语文》2015,(4):34-39
描写、分析霸州方言声韵调三方面的特点。声母方面,古见系开口二等有少数字保留舌根音声母;古知庄章今基本读[t■]组声母;古日母字除止摄开口外,读[z]声母,还有一些非古日母来源的字读[z]声母,如云母、以母;古影疑母开口一二等,今普通话读开口呼零声母的字读[n]声母。韵母方面,存在与普通话开合口不同的字;存在系统的文白异读,尤其是古宕江曾梗通五摄入声字;有儿化韵母,后鼻音韵母儿化后主要元音不鼻化,与非后鼻音韵尾韵母合并。声调方面,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古入声字归到四声中。  相似文献   

11.
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判断和确认陕南湘语的区域范围,除将古全浊声母逢塞音和塞擦音,不论今读浊音还是清音,不论平仄,都读不送气音作为标准外,还应将去声是否分阴阳以及古入声字的今读调也作为重要的衡量条件,并指出安康湘方言的主要特征是混合,处于相对封闭环境的基本保留着原方言的主要特征,而处于开放地域环境的则基本丧失了原方言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资源、全州等县的土话属于何种方言,目前尚无定论。资源、全州土话的主要特点:声母保留着完整的浊音系统,分尖团,非组字多读为重唇音,日母多念n;鼻化韵丰富,甚至鼻韵成分完全消失,假摄开三字韵母是ia,宕、江二摄字韵母一般是o(?),通摄字韵母多为a(?),梗摄韵腹是a或o,鼻辅音m、n、(?)都能自成音节;有6~8个声调,上声或未分化,或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去声一般分阴阳,有入声;基本词汇的说法与普通话的差异很大,内部差异也比较大;名词后缀、人称代词及其复数形式等都非常特殊。  相似文献   

13.
驻马店方言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马店方言有以下特点:1.中古的知、照组全部和精组的洪音合并,与日母形成一个系列,读舌尖前擦音、塞擦音;2.舌尖前擦音、塞擦音声母在儿化时读为舌尖后音;3.不分尖团;入声中,中古清声母今多读阴平,中古浊声母今读阳平;4.中古通摄三等多读细音。  相似文献   

14.
宜州德胜百姓话语音系统复杂,存在大量又读现象。主要语音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的95%不送气,非组与晓组互混,塞擦音只有一套,有鼻音和塞音两套完整的辅音韵尾,蟹摄开口、效摄、山摄合口的一等与二等有区别,声调十类,其中四类入声。  相似文献   

15.
六甲话的突出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和塞擦音,一般不送气;有[m p t k]韵尾;声调10类,古四声各依声母的清浊分为阴阳两类,入声的阴阳两类又各分上下.这些特点跟勾漏片粤语的玉林话十分吻合.本同音字汇收了3200多个.  相似文献   

16.
灵山横州话同音字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山横州话的突出特点是:古微母除个别字外,均读重唇音[m]声母;古心母字多读[l];有[m p t k]韵尾;声调共10类,古四声依声母的清浊分阴阳两类,入声的阴阳两类各分上下.本同音字汇收字3600多个  相似文献   

17.
资源县地处湘桂交界地带,语言状况复杂。作为当地权威方言的资源话属湘语,同时又受到西南官话的影响。主要特点有:古全浊声母舒声字基本保留浊音,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多不送气,古全浊入声字部分清化;果摄一等基本读[o];遇摄主要读[y],少数读[u];咸山摄开口多读[i]或[an];深臻曾梗四摄开口三等多读[in]或[n];共四个调类,入声调类消失,上、去声不分阴阳。  相似文献   

18.
海口方言入声仍保留中古的-p,-t,-k尾三分的格局,但无论古清入字还是古浊入字都发生了变化。变化以文白读和古韵摄为条件;文读音读塞尾入声,白读音中属咸山宕江梗五摄的字,清声母字读变入,无塞音属,浊声母字归阳法;属深臻曾通四摄者无论清浊文白仍读入声。文白分调和韵摄分调是海口方言入声演变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宋代江浙诗人用韵四声分押格局占绝对优势,这说明中古四声格局在宋代江浙基本未变.不过上声与去声之间有较多通押.宋代江浙地区全浊上声字正处在向去声演变的过程中.宋代江浙吴语中全浊上声调类可能存在,大概读成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