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启蒙》2023,(Z2):72-73
<正>周敦颐在千古名篇《爱莲说》中描绘了莲花的一个特质,即“出淤泥而不染”,意思是尽管莲花从淤泥之中长出来,自身却没有沾染污渍。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揭开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秘密。芽鳞“保护盾”莲花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种子萌发、藕茎生长和开花等阶段。莲花的种子通常会沉入底泥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在萌发的过程中,种子会发出根,  相似文献   

2.
年少时,我生活在一个以古莲子而闻名的小城。满塘莲花,风吹荷动,清香盈绕。莲花的香,比别的花儿不同,淡雅清丽,若有似无。当然,我也喜欢莲花的风骨,出淤泥而不染。远远地望去,  相似文献   

3.
因荷而得     
<正>每见荷花,我都挺不好意思,人家开得那么好,可我无话形容,脑子只呼啦跳出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没有例外,可以说托少时背诵课文的福,也可说是遭它的罪。后来看周作人先生的《藕与莲花》,其中有言:莲花与桂花在植物中确是怪物,同样的很香,而一个开花那么大,一个又那么小。可惜在中国,桂花为举人们所独占,莲花则自宋朝以来归了湖南周家所有,但看那篇《爱莲说》,说的全是空话。我不禁哑然失笑。绍兴周说湖南周说的全是空话,  相似文献   

4.
花之外两题     
正莲何等幸运,出淤泥而不染,坐拥三宝:花开芙蓉,倾国倾城;此外,尚有藕和莲蓬。***藕上菜市场,见一摊位售鲜藕,受不了那份嫩白,买了两节回来。藕的白,委实让人心动,尤其新出水的嫩藕。怎么形容呢?说其白如凝脂、美玉?浮了些,浅了点;说似婴儿、少女的水嫩肌肤?似更贴切。  相似文献   

5.
荷花不仅美得叫人痴迷,叫人陶醉,由于“出淤泥而不染”,更成为一种高雅的象征,圣洁的化身。这犹以白莲花为最。自从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问世后,人们都熟知那句隽语:“出淤泥而不染”。但是为什么莲花会出于淤泥而不染上一星半点淤泥呢?千古以来这都是一个谜。直到不久之前.德国植物学家威廉·巴特勒博士才发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  相似文献   

6.
我最爱莲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着周敦颐的《爱莲说》,我对莲花的敬仰之情不禁又深了一层。  相似文献   

7.
(一) [原文指瑕] 柳赞 张慧迎 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使我喜欢,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令人敬佩.但我由衷喜欢的却是被人们称作"弱女子"的柳树.  相似文献   

8.
《爱莲说》是一篇咏物抒情、托莲寄意的精品散文。文章歌颂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坚贞品格,寄托了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洁身自好的情操。  相似文献   

9.
澳门老居民“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精神和澳门社会多种宗教并存共融、相互尊重、民族和睦互容等多元共融的文化景观,是澳门两笔丰厚的历史遗产,是澳门文化教育创出的无价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从小,我就喜欢莲花。我喜欢莲花那冰肌玉骨的纯白和那充满梦幻的红色,更喜欢它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炎热的夏季,当下过一阵雷鸣大雨后,天地间仿佛变得神迷而清新。不经意间,你发现,那一朵朵红色白色的莲花开放了,而那一个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又似那调皮的顽童探出一颗颗小脑袋望着世间的一切出神。那宽厚、粉嫩的花瓣  相似文献   

11.
莲花开了以日月的精华孕育以大地的滋养成长出淤泥而不染长出了花瓣花香与花粉在空气中随风飘散悬挂在老松树上的阳光洒落在花丛里擦掉映满全身的红绿影子盛满在清晨时结珠的露水拥抱着花香真的这么香吗是我的心向着你的缘故吧莲花盛开之日@圆性法师!韩~~  相似文献   

12.
我喜欢莲花     
<正>有人喜欢雍容的牡丹,有人喜欢清香的茉莉,有人喜欢艳丽的玫瑰,而我喜欢那朴素的莲花。莲花外表并没有玫瑰那么娇艳,牡丹那么富贵……但莲花很雅致,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她是由许多水滴形的花瓣组成的,花蕊则是几根黄色的"小柱子"。如果遇到下雨天,雨后便能看到许多晶莹的小珍珠缀在秀美的花上,使她更加亭亭玉立。然而,晴朗的夜色  相似文献   

13.
当历史的长河消逝在时间的大海时,有些偶像却依然清晰地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就像心中的一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不仅给予我们视觉上的美感,更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有一种花叫诚信。它开在尔虞我诈的现代社会,像一朵冰清玉洁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不被利益所驱,不为权势所诱,再激烈的竞争也摧不毁它高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偶说莲藕     
陈华艺 《语文新圃》2009,(11):11-11
周敦颐有一篇收入初中语文书的短文叫《爱莲说》,说莲“出淤泥而不染”。从而使莲与寒梅、翠竹一般,成了高风亮节的象征,为万世所唱。其实i他老先生所颂扬的当仅仅只是莲花,对于莲藕则另当别论。  相似文献   

16.
刘倩 《黑河教育》2014,(5):17-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背诵课文,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7.
我校新建了一个景点,叫做“爱莲池”。爱莲池位于我校的1号楼的前面,池里长着美丽的睡莲花。莲花,又叫荷花,历来被人们称颂为十大名花之一。人们也常用“出淤泥而不染”来歌颂莲花高雅美丽的气质。爱莲池里的睡莲花虽然不是荷花,但也有荷花的特点,而且更具有观赏性。难道不是吗?你瞧,池面上那田田的睡莲叶,翠绿,墨绿,紫红,颜色不一,光滑油亮。它们以水里的花盆为中心,向四周展开,挤挤挨挨,浮在水面上。正在盛开的莲花,有的白如玉,有的粉如霞,有的黄似锦。白色的睡莲花好像是皮肤白嫩的少女,又似无瑕的白雪;那粉红的,不知它是被天边的晚霞映…  相似文献   

18.
古文《爱莲说》,千古流传。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作为被后世传诵。莲,也是中外文人墨客在舞文弄墨时不可缺少的。但透过它那高洁的外表,冷静思考之后,我却不喜欢莲花。我发现它是自私的,是缺乏  相似文献   

19.
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使我喜欢,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令人敬佩。但我由衷喜欢的却是被人们称作“弱女子”的柳树。(开头一段可以点写一下茅盾笔下的白杨也使“我”赞叹这一内容,赞柳树并不排斥赞白杨。)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莲花以其清雅高洁之姿色,“出淤泥而不染”之精神博得了名人雅士的青睐。但也可反弹琵琶,推陈出新。曾见一首古诗言及莲花,曰:“共夸不受污泥染,没有污泥哪有莲。”的确如此。试想:一粒莲子将生命皈附于泥土,淤泥便以其缄默之爱——用身躯抚慰它,把养分输予它,使其生根发芽,崭露头角而迎风招展。污泥之奉献不可谓少矣,然最终的回报则仅是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