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今中外的反动派那里,孔丘的声名可谓高矣。他们给孔丘加上的各种煊赫头衔中,就有一顶“大成至圣先师”的桂冠;孔学被他们捧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珍品”。林彪这个不读书,不看报,不看文件,什么学问也没有的大政治骗子,也嚷嚷孔学是什么“中国文化之来源”。古今中外反动派的吹捧,造成了孔丘似乎真是什么“大学问家”的假象。这张画皮必须剥掉。拉历史倒退的“学问”  相似文献   

2.
开窗启思两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土地上出现了两个伟大的思想家,一个是儒家鼻祖孔丘,一个是道家鼻祖老聃。这两个伟大的思想家在政治纷乱的春秋时期,用他们的对话与交流营造了当时和谐的文化局面,使中国社会出现了相对稳  相似文献   

3.
李白生于一个祖辈经商的商贾之家。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万家”,从小就受到了多种思想影响。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而自己又不是专以儒术为业的李白,在他的诗歌中竞多次提到孔丘。而那个以“老儒”、“儒生”自许的杜甫,作品中提到孔丘的次数反而远远不如李自多,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力图解释这一问题。他们认为李白多次写孔丘表现了李白“不那么尊敬孔子”和“轻儒的思想倾向”;表现了李白“批儒嘲孔”的精神,甚至断定是李白“对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历史上,尊儒反法的反动派为了复辟倒退的反动政治需要,在文化领域中,曾经树过两个黑样板人物,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文圣”。一个是臭名昭著的孔丘,另一个就是以“文昌帝君”这一阔得惊人的头衔招摇过市的张亚子。 作为同是反动文化的黑样板人物,张亚子与孔丘有着完全一致的本质,有着类似的发家经历,在反动派对人民实行的专政中也起着共同的作用。不同的是,孔丘虽经历代  相似文献   

5.
评抑李扬杜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庐山谣》儒术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杜甫《醉时歌》这是唐代两位大诗人的著名诗句。虽都直呼孔丘之名,但李白勇敢地自称“楚狂人”,站在儒家的对立面,公开地嘲笑孔丘。杜甫则以儒家自居,对自己学了儒术未能得到好处牢骚不满,对他心目中“德尊一代”的孔丘死后和柳下跖同样化为尘埃愤愤  相似文献   

6.
鲁迅说过:“能象中国的愚民那样,懂得孔夫子的,恐怕世界上是再也没有的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孔丘作为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思想家,他的言论和行动,都是直接对抗奴隶解放的伟大历史潮流的.因此,当他刚刚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其反革命生涯的时候,奴隶们就同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庄子·盗跖》 曾生动地描写了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同孔丘面对面斗争的情况.当时柳下跖所领导的奴隶起义,“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奴隶主贵族闻风丧胆.孔子妄图以他那一套仁义道德劝说柳下跖不要“犯上作乱”.柳下跖怒斥他“妄称文武、是古非今”的反动行径,指责他妄图开历史倒车,顽固维护奴隶制,是罪恶深重.把孔老二批驳得哑口无言,“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狼狈不堪.孔丘出于反动奴隶主贵族的阶级本性,对奴隶极端仇视,甚至公开辱骂劳动人民是“不可与同群”的“鸟兽”.奴隶们对他当然也是深恶痛绝的.孔丘“周游列国”时,所到之处,就象老鼠过街,  相似文献   

7.
由于几千年的“上智下愚”的中国文化的影响,教育在传统的意义 上,主要指教师居高临下的一种赐予,并且这种赐予似乎都是教师通过声音方式,从口里“ 讲”或“说”出来的,声音充斥学生周围,“听”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现在不能 体罚学生了,教育似乎就等于“叫”:教师的讲课声;校长的教导声;班主任的批评声;父 母的唠叨声,特别是,有的班主任坚信:“说你听、你就听,不听也得听”。学生们大多生 活在一个声音世界,在有的教师眼里,似乎一个个学生除了耳朵,什么也没剩下,这句话对 不对,老师可以扪心自问。一声音在传递…  相似文献   

8.
把孔丘押上审判台钟山风雨起苍黄。十九世纪中叶,以南京为都城的太平天国革命,也是一场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反孔运动。当时,曾经流传着一个深受太平天国军民欢迎的神话故事——有一天,“皇上帝”把孔丘的书摆出来一看,发现里边尽是些教人做坏事的胡言谬说,于是派人把孔丘抓来,叫他跪在地上,厉声质问道:“孔丘,你为什么写坏书害人?”孔丘开始时还狡猾抵赖,瞪着眼睛,死不认账,“皇上帝”又训斥道:“你真是罪恶的渊薮,该杀的妖人!”孔丘被问得哑口无言。他一看形势不妙,就私逃下天,准备同人世间的“妖魔头”一同溜走。“皇上帝”勃然大怒,立即派天使去追捕孔丘,逮住后就捆绑回来,严加鞭打。孔丘被打得体无完肤,狼狈不堪,只好跪在地上再三哀求,不得不承认自己有罪。最后,“皇上帝”宣布永远不准孔丘下凡,罚孔丘这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虫去种菜园! 这个富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是谁创造的呢?不是别人,正是太平天国的杰出领袖、反孔英雄洪秀全!  相似文献   

9.
“和谐世界”成为新阶段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谐世界”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同时这一思想是面向时代、面向世界、面向现在和未来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用“和谐世界”理念为自身发展寻求空间的同时,也确实带来了世界乐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中美教育,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些在中国老师手下总是得高分的学生在美国教授那里却没有得到预料的好成绩;而一些在中国老师手下总也得不到高分的学生却在美国教授那里得到了意外的高分。   美国教师注重“一点突破”,即学生能高水平地阐明一种观点就可以给予高评价;中国教师则注重“全面开花”,学生若仅就“一点”来论述,那么无论阐述得多高明也只能得这“一点”所规定的分数。就实质而论,“一点突破”式的评分标准鼓励了 个人的独创性,但往往不能了解学生是否全面掌握了课程的要求;“全面开花”式的评分标…  相似文献   

11.
人类已进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和社会.算法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已经成为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它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算法的思想和初步知识。也正在成为普通公民的常识.因此,作为信息化社会未来的主人,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算法知识、进而养成用算法的思想意识看待世界及解决问题很有好处.这样,“算法初步”就成为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模块3的必修内容,算法思想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但是,算法毕竟是这次高中数学课改新增加的内容。作为即将进行新课程教学的高中数学教师(有些省市已经开始了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相配套的新教材的教学实验,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就应该对算法的有关知识提前有所理解.基于此,本文试图就“算法”的有关问题和高中数学教师一起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学而时习,温故知新”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项重要而影响深远的教学原则,是孔丘首先提出并得到后人继承和发展了的,衍用至今仍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温故知新,告诸往而知未来.”(《论语·为政》)这是孔丘的学生们对他这一教学观点的具体记载.在这里,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孔丘认为对学过的知识只有时时温习和练习,才能纯熟、巩固,同时自己也感到愉快,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他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日三省吾身”其中之一就有“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就是传授给你的知识复习过没有?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相似文献   

14.
自1985年起,9月10日被法定为中国教师的节日。这充分体现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中国这一优良传统在中国特有的文字上,就能够得到印证。在教师佳节之际,说一说“教”“师”这些字应该是很有兴味和意义的。请看——  相似文献   

15.
秦代阿房宫的“磁石门”,是世界上 第一个应用科学技术手段建立的防范刺客的“国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安全检查站,为现代安全检查站的鼻祖。  相似文献   

16.
试论孔丘的仁学思想夏志新孔丘生活在春秋时代末期,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丘的思想是“尊天”、“从命”,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然而,当他把“仁”作为哲学范畴运用的时候,却表现出他强调人的主观自觉精神。“仁”是孔丘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黑哨与教师     
谁也没有想到,“黑哨”成了最近一段时期中国人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翻开国内的大小报纸,几乎每天都有关于“黑哨”的报道。而且,不但我们的新华社关注“黑哨”,世界两大通讯社路透社、法新社也同样关注中国的“黑哨”。看来,“黑哨”的确引人注目。但不知道有人注意过没有,中国的“黑哨”和教师还有点联系。目前,在国内足球甲A、甲B联赛的赛场上执法的“哨”们,许多人正经八百的职业是教师,吹哨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不但上了传说中的“黑哨”黑名单的张宝华、张建军是教师,就连去年金哨得主孙葆洁也是教师,而且,以前的金…  相似文献   

18.
孔丘读研     
公元前518年,孔丘以378分的成绩考上了鲁中翰林院教育学院的研究生,在其父亲叔梁纥的活动下争取到了一个公费名额,师从国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楚国籍的客座教授老子。研一,孔丘的“老板”老子主要是要求他多看书,并帮助整理一些历史资料。孔丘也“发愤忘食”、“学而不厌”,先后整理出了《诗》《书》,修订了《礼》《乐》等古代典籍,还富有创造性地删修了《春秋》。虽然孔丘找了很多出版社,但由于他无法支付昂贵的版面费,所以这些事情一直没有多少人知道,直到后来老子死了,有人在老子的日记本里才发现了此事。研二,孔丘想办法发表了两篇…  相似文献   

19.
2005年被称为中国的“博客元年”.而2006年则被称作“博客年”。打开许多门户网站.你会在不经意间看到“博客”字样.它们好像一夜之间冒出来一样。像新浪、搜狐等网站都有博客.而一些网站干脆就以某某博客命名,这其中,就有专门的教师博客,像中国教师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网、海盐教师博客、张家港教育博客、江北教师博客等。  相似文献   

20.
孔丘,从西汉中期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就被中国两千多年的历代封建王朝当作维护其统治的工具,甚而封为“大成至圣先师”。近年,大中小学教材上将“大成至圣先师”,改头换面为“伟大教育家”、或“大教育家”,其重要根据就是孔丘曾提出过:“有教无类”。如:1、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1999年用书)说:“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孔子以前,文化教育被奴隶主贵族垄断。孔子兴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不问出身,广收门徒……”。二、“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孙培青主编《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