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报道了产于中国新疆天山的翠雀属(毛茛科)一新种——文采新翠雀花Delphinium neowentsaii C. Y. Yang。该种的叶为肾形,叶柄基部不扩展,花较小,组成稀疏总状花序,花梗被贴伏短柔毛,上萼片的距圆锥状钻形,长13-15 mm,基部宽约3 mm,外面疏被短柔毛,萼片蓝色,与西伯利亚的疏花翠雀花D. laxiflorum DC.很相似,但其花瓣和退化雄蕊均为淡黄色而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2.
通过仔细检查紫苞翠雀花Delphinium purpurascens W. T. Wang、 粘毛翠雀花D. viscosum Hook. f. & Thoms. 和锡金翠雀花 D. conocentrum Chatterjee的模式,发现紫苞翠雀花和粘毛翠雀花在所有性状上都没有本质区别,二者的小苞片特征相同,干时均为蓝紫色,船状披针形,着生于花梗上部,通常对生。本文将这二种予以归并。锡金翠雀花的小苞片绿色,宽披针形,与花邻接,与粘毛翠雀花易于区别,故该种应是一个独立的种。本文恢复了其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新疆翠雀花属七个新分类群,即:叶城翠雀花、假深蓝翠雀花、无腺翠雀花、赛塔城翠雀花、高翠雀花、秀丽翠雀花、白花萨乌尔翠雀花。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12种乌头属Aconitum L.和18种翠雀属Delphinium L.植物的染色体。在12种乌头属植物中,除粗花乌头A.crassiflorum为四倍体(2n=4x=32)外,其他种类都为二倍体(2n=2x=16),中甸乌头 A.piepunense中有B染色体存在,牛扁亚属Aconitum subgen.Lycoctonum的二倍体植物与乌头亚属Aconitum subgen.Aconitum 植物的染色体在大小和形态上有明显区别;所有18种翠雀属植物都为二倍体(2n=2x=16),其染色体在大小和形态上极为相似,但与乌头亚属的染色体易于区别。翠雀属植物的核型不对称性程度明显高于乌头属植物,因此从染色体证据来看,翠雀属要比乌头属进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检查美国哈佛大学Gray标本馆(GH)、英国邱皇家植物园标本馆(K)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BM)的中国翠雀属Delphinium L.植物标本,在王文采有关工作的基础上,对P.A.Munz1967-1968年在其《亚洲翠雀属(狭义)植物纲要》一文中有关中国种类的错误鉴定进行了进一步订正,给出了有关误订标本的重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本文中描述了乌头属和翠雀属各一新种和一新亚种,唐松草属一新种,侧金盏花属一新亚种,以及毛茛属五新种,首次报道了圆叶唐松草在中国西藏南部的分布,在对叶、雄蕊和心皮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之后认为,这种植物与特产云南的糙叶唐松草有一定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藏药囊距翠雀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颜色等反应,对囊距翠雀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酸水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进行试验。结果藏药囊距翠雀中可能含有的蛋白质、多肽或氨基酸、糖类、多糖和苷类、鞣质、有机酸、黄酮、酚类、甾体类、生物碱和挥发油等成分。结论初步确定囊距翠雀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多样种子     
《百科知识》2014,(12):2+65-F0002,F0003
正2014年5月下旬,有"种子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种子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以"小种子·大梦想"为主题。一粒小小的种子,孕育了地球的生机,承载了人类的希望。显微镜下的种子,其本身就是一个小"奇迹"。→岩蔷薇茅膏菜种子,这是一种产于南非的食虫植物。↑一种白花菜属植物的种子。↑毛茛科翠雀属植物的种子。↑一种海绿属植物的种子。←一种矢车菊属植物的种子。  相似文献   

9.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 L.的茴芹铁线莲组sect.Pseudanemone进行了分 类学修订,确定此组包含约16种、3亚种和2变种;写出了此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讨论 了此组在铁线莲属的系统位置;将此组划分为3系,写出了分系、分种检索表,以及各种植物 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多幅插图。(2)本组植物的花具4枚平展的萼 片,雄蕊花丝条形,被柔毛。在铁线莲属中,这样的花构造与对枝铁线莲组sect.Brachiata e的花较为相似。但本组植物为直立的亚灌木或小灌木,萼片常部分镊合状排列,部分覆瓦状 排列,通常呈卵形或宽卵形,内面常密被短柔毛或短绒毛,雄蕊花药通常条形,较长,常长 达5-9.5mm。因为具有这些较为特化的特征,此组遂比对枝铁线莲组为进化(在对枝铁线莲组 ,所有的种均为木质藤本植物,萼片4枚镊合状排列,通常呈长圆形,内面常被短柔毛,但不 被短绒毛,雄蕊花药通常长圆形,较短,长1-3mm),可能由后者演化而来,因此,茴芹铁线 莲组和对枝铁线莲组一样,也是属于铁线莲属中欧洲铁线莲演化干的一个成员。(3)如前所 述,本组的萼片常部分镊合状排列,部分覆瓦状排列。在铁线莲属中,绣球藤组sect.Cheir opsis特产日本的单型亚组subsect.Williamsianae和单性铁线莲组sect.Aspidanthera特产新 西兰的亚组subsect.Hexapetalae的萼片卷叠式也有类似情况,这说明在铁线莲属中不同演化 干上出现的部分萼片呈覆瓦状排列的情况应当是次生的,而不是原初的现象。(4)根据萼片 的毛被和花药的长度,本组被划分为3系:第1系,茴芹铁线莲系ser.Pimpinellifoliae,是本 组的原始群,含7种,特产马达加斯加中亚山区,其特征为萼片薄纸质,内面无毛或多少疏被 短柔毛,花药条形或狭长圆形,长2.2-4mm。第2系,绒毛铁线莲系ser.Villosae,含3种,特 产非洲大陆中部及南部,其特征为萼片常较厚,呈纸质或亚革质,内面密被短绒毛或密短柔 毛,花药通常条形,有时狭长圆形,长2.5-4(-5)mm。第3系,黄果铁线莲系ser.Chrysoca rpae,含6种,特产非洲大陆中部之南,其特征为萼片较厚,呈纸质或亚革质,内面通常被密 短柔毛或短绒毛,只1种无毛,花药条形,在多数种长5.8-7mm,在特产扎伊尔南部的C.kata ngensis则长8-9.5mm,是茴芹铁线莲组中最长的花药。  相似文献   

10.
对于偏花报春Primula secundiflora Franch. 的系统位置,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偏花报春具有典型的钟状花冠,应置于钟花报春组Sect.Sikkimensis;而另一种意见则依据其他特征将其置于灯台报春组sect.Proliferae。通过对偏花报春、灯台报春组4种植物和钟花报春组3种植物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序列测定及分析,并结合形态学及染色体特征的比较论证,认为偏花报春应置于灯台报春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不同物种描述数据源中数据的一致性程度,比较了《安徽植物志》、《河南植物志》和《山东植物志》中的100个物种的描述数据。结果表明,由于描述分类单元模式的选择、使用的术语以及数据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各种植物志所含描述数据不一致成为广泛存在的现象。其中,部分相同的占62.54%,完全相同的部分仅占18.66%,相互矛盾的占1.47%,而只在一个数据源中出现的描述占17.34%。  相似文献   

12.
作为即将完成的《中国植物志》的补充,描述了白玉簪科、白玉簪属以及中华白玉簪,并扼要地讨论了该科已知的3个属的区别特征及其地理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3.
科达科Cordaitaceae植物广泛分布于晚古生代的欧美植物区和华夏植物区,目前包括3个自然属:Mesoxylon、Pennsylvanioxylon和Shanxioxylon。根据目前资料,欧美植物区只见有前两个属,而在华夏植物区这3个属则都有分布。本文详细讨论了这3个属的茎的初生构造、雄性球果穗及胚珠,认为在这3个属中Mesoxylon最原始,Pennsylvanioxylon较进化,Shanxioxylon的茎的初生构造虽具一定的原始性(如具中始式叶迹),但其生殖器官却相当进化。因此,本文提出Shanxioxylon是一种可塑性较强的科达植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最终有可能演化为新的植物类群,如某种早期的松杉类;Pennsylvanioxylon则是一种较为特化的植物,其结局是走向绝灭。结合地层中科达科化石的分布情况,本文认为最早出现的科达植物应是Mesoxylon,它可能是由某种前裸子植物演化而来,再由其演化至Shanxioxylon和Pennsylvanioxylon。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华夏植物区和欧美植物区的科达植物各自沿着不同的路线进行演化。其中,欧美植物区科达科的演化路线可能为:某种前裸子植物→Mesoxylon的较原始类型(如M.multirame,Mitrospermum bulbosum)→Mesoxylon的较进化的类型(如M.thompsonii)→Pennsylvanioxylon的较原始类型(如P.iowense)→Pennsylvanioxylon的较进化类型(如P.nauertianum,P.birame)→绝灭。华夏植物区科达植物的可能的演化路线则为:某种前裸子植物→Mesoxylon→Shanxioxylon→Pennsylvanioxylon→绝灭,或某种前裸子植物→Mesoxylon→Shanxioxylon→绝灭或演化为某种新的植物,如某种早期的松杉类。  相似文献   

14.
在修订和编写《中国植物志)英文版过程中,依据标本材料(主要是模式标本)和文献考证,对蔷薇科一些属的种进行了修正,并发表了新组合和两个新变种。  相似文献   

15.
 作为对英文版《Flora of China》金缕梅科的分类学修订结果,本文提出了10个新异名,其中蕈树属Altingia Noronha、金缕梅属Hamamelis Linn.、红花荷属Rhodoleia Champ.各一个新异名,蚊母树属Distylium Sieb.et Zucc.3个新异名,半枫荷属Semiliquidambar Chang 4个新异名,并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The name Hydrocotyle chinensis (Dunn) Craib (Apiaceae) used in 《Flora Reipub- licae Popularis Sinicae》 has had a confused history and is also a later homonym of H. chinesis L. Hydrocotyle shanii is proposed as a new name for this species to commemorate ProfessorRen-hwa Shan's lifelong study of the Apiaceae.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末,中科院的一批生物学家及时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等信息介绍到国内,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回顾了中科院生物多样性研究20年的主要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点研究方向建议,同时提出应加强支撑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张仁朝 《科教文汇》2011,(1):51-51,94
作为较早搬去花都工学结合基地的实践教学人员,本人亲身经历了基地的建设、发展、壮大的全过程。本文首先介绍了基地实施的实训室开放,并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具有广铁职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工厂来培养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paper is the Supplement 2 to the Flora of Xizang,  based upon a collection in 1980 by Mr. W. L. Chen et al. from Mêdog,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Xizang.  In the paper 11 new species are desribed and 10 new-record species are repor- ted.  All the type specimens are kept in the Herbarium of the Institure of Botany, Academia Sinica (PE).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paper is the first report of my work in the 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 (Vol. 62, Gentianaceae).       Eight new species and 1 new variety are described from Xizang (Tibet) (4 sp. 1 var.), Yunnan (1 sp.) Sichuan (3 sp.), Qinghai (1 sp.) and Gansu (1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